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践途径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康

盐山县教育局 061300

摘要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具备独特的实践路径以及育人价值,学生通过经典的故事去教育学生,能拓展学生见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教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往后的人生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价值,探究语文教学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实现路径

正文


前言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氛围中,积累到大量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提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感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能更加合理的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能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较好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能够换位思考,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民间故事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传统传统文化的重要介质,学生学习这些传统故事,能更好的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发挥出爱国教育时效,更好的培育学生国家情怀。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语文故事中情节比较起伏多变,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见解,去批判这些故事,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语文故事内容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有更多留白的空间去活跃思维。而且,故事教学中,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更多的想象力、创造力去看待故事传递的情感。民间故事表达方式、语言描述都比较生动形象,富满节奏感,耐人寻味。这些特性,能让故事的含金量得到提升,学生感受到幽默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故事中的人物关系都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思考故事人物形象的特点,传达的内涵,这些故事内充满智慧元素,故事的结构巧妙有趣,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升智力学习水平。故事内容同语文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能历史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形成紧密联系,学习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开展的《乌鸦喝水》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解析故事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之后,能更好的理解故事表达的主旨。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乌鸦如何机智喝到水,如何使用到石头的堆积提升水位,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语文故事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精选故事内容,落实科学评价

教师在选择故事类型时,首要考虑到故事具备的育人价值,选择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心智、爱好需求,还需要具备教育价值。教师还可以改编故事或者是独创新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的故事更具有感染力,学生在故事学习中获得收获。故事教学模式实施后,需要相应的匹配上评价体系,根据故事教学实效来评价教学成果,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首先,多元化的评价角度,从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掌握、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课后作业、考试测评、综合考察等,来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故事教学情况。其次,落实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的参与度等;结果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效,作品成果,学习质量等等,通过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可以真实的反馈出学生学习实况。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在自评中能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发现自己的弱项,及时查漏补缺。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能发现他人的优点,扬长补短,拓宽自己的见识。这种评价方式能较好的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的完善自我。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故事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学会营造故事氛围,在教室里可以播放故事的背景音乐、准备故事所需的道具等,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在情境环境下,能更加深刻理解到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旨。教师不断探究故事蕴含的文化内容,从故事中挖掘到历史文化、风俗文化、传统文化等等,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引入的《白蛇传》故事中,该故事白蛇、青蛇是主人物,讲述了她们同人类的爱情,在人间修炼的成长,蛇精化作人形之后,勇敢的同人类交往,白蛇、青蛇有着纯粹的友情,在人间勇敢追求幸福生活。故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到《白蛇传》故事情节,能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感传递;《白蛇传》故事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友情、爱情的理解;《白蛇传》故事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通过插图的方式导入《白蛇传》课程,引导学生逐段去解读故事段落,总结每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在进行分组讨论,相互分享故事中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白蛇传》故事的爱情、友情理解;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经典情节,加深学生对故事角色的了解。众所周知,语文课本中的民间故事有着丰厚的育人价值,是当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故事的情节、结构、人物的了解,能学习到故事传递的思想。教师故事教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故事育人教学目的。

(三)强化思维思考,提升综合素养

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考故事内容传递的思维、情感、道德等等,进一步解析故事深层次的思想。通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阅读等教学流程,提高故事教学质量,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开展的《草船借箭》故事课程,教师解析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借到箭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节奏,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做到用草船借到箭首先,教师要做好新课导入工作,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的方式来让班级学生观看,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其次,教师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要求学生自行默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写作框架和顺序。学生一般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故事分为四个部分,一,周瑜让诸葛亮造箭二,诸葛亮开始准备造箭三,诸葛亮开始借四,诸葛亮借到了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初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学生掌握了故事的框架之后,从整上把握了故事的篇章,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如何做到成功借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故事内容呢。故事中的文章段落解析,来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寻找答案,诸葛亮有这神机妙算的天赋,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段落句子是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小组的谈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小组开始讨论,相互分析,从而总结出了诸葛亮能成功借原因,掌握了课程的中心思想。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通过故事开展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延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扩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满足课改教学需求,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灵燕.“读、讲、创”三位一体——小学语文故事教学策略构建[J].《语文教学通讯》,2023,32:47-49

[2]孙玉莲.释放想象,自由飞翔——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故事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4,15:56-58

[3]周迎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进路——以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24,1:52-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