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与示范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体育 讲解 示范 运用
正文
任何体育技术的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内容,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通过“信息”的传导才能进行。
一、讲解与示范对学生的影响
(一)生理因素。从运动生理方面来看,学习和掌握一个技术动作过程是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示范、讲解和练习过程中的语言强化等)和无条件刺激物(做动作过程中的肌肉感觉)多次结合的结果。因为中小学生第二信号系统发育不完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能力差的缘故,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到准确无误,讲解必须简练、清晰。
正确的示范和精练的讲解可使学生脑皮层神经中枢产生强烈兴奋,在兴奋扩散的基础上,两者建立暂时性的联系,继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正确的要领不断强化练习,从而参与动作的肌肉就会在学习动作的过程按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收缩拉长。接着肌肉的肌腱本体感受器官将肌肉的兴奋或抑制的冲动传入大脑皮层,引起运动中枢兴奋,并与听觉、视觉建立暂时性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
(二)心理因素。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的议论,喜欢上某一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另一教师的课,这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精练的讲解和准确的示范,从而引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上课质量。
为此,本文根据讲解和示范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结合作者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体会,总结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讲解、示范并加以实施。
二、体育技能各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一)泛化阶段有用技能的讲解示范
泛化阶段,也就是学习体育的开始,学生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此时学生做动作紧张,不协调、僵化,还会出现多余的动作。这时要求教师要以正确的语言表达掌握技术的要领,同时要做好体育动作示范,给学生规范一个正确的印象。与此同时,讲解要和示范有机结合,这样可抓住主要矛盾,把关键的地方讲清楚,并尽量与以往所学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体育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分化阶段体育技能的讲解与示范
此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在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化日趋完善和精确,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上要进一步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体会和进一步掌握体育的细节,在此阶段运用讲解示范主要是为更好地揭示体育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三)巩固提高阶段的讲解与示范
此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体育技能更为精确、熟练、协调省力,属巩固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技术理论方面进行探讨,加深对体育内在规律的认识,使体育技术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教学中,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定型的体育技术,并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教师在此阶段要进行细节地示范讲解,强调动作的质量。
三、讲解与示范的教法技巧
(一)讲解的教法技巧
1、讲解的形象技巧。讲解形象技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手势等各种变化,在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时形象演示。它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
2、讲解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不仅具有传递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功能,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判断和组织精密、完整的语言程序,使讲解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富有说服力。
3、讲解的表达技巧。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讲解的表达技巧应该是语言表达和形象表达方式的综合穿插和灵活搭配。
(二)示范中教与玩相结合 鉴于体育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体育示范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从示范的整体过程看,它应包括教师的示范形体效应,示范方法运用、示范速度选择和示范方位确定等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对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玩”,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地“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其创造能力。
四、讲解与示范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教学 对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紧张的师生关系、单调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抑制,情绪低下,在消极无奈中联系,甚至发展为恐惧。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最大限度地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最大限制地组织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首先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形成各单项体育动作要灵巧和掌握。
1、精彩课堂激励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2、宽容式激励。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老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3、影响式激励。影响式激励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作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
1、自主活动激发情趣 由播放音乐和提问开始本课,使学生进入思考,并尽快溶入课堂,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大胆表现自己,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在教学中女生富有表现力,同伴间快乐学练,使得好多男生在她们的带领下认真模仿,认真练习。
2、开开心心玩游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课堂气氛,我用纸设计了游戏:抢凳子,学生在音乐声中快乐的游戏着,每次音乐的停止,都有一位没抢到凳子的学生精彩的表演。但如果在教学中提高游戏的难度,让2个学生,3个学生去抢一张凳子,或者让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抢几张凳子,也许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3、大胆尝试乐于表现 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尝试、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渗透到知其意、明其利、乐其趣的自主性活动中去。但由于我让学生体验跑得快,为了不让放在胸前的纸掉下来,学生大多低下头,用手抱着,使得跑的正确姿势没能保持,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滕宏宝.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方法[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5)
2韩旭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