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摭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莉

山东省兰陵县实验中学

摘要

初中音乐课的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有效手段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有效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标颁布和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积极地创设课堂情境,巧妙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方法,提高初中音乐课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新课标 有效教学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引发新一轮课改热潮。初中音乐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把握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认知发展规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巧妙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构建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模式。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1、提升学生情绪控制力

无论是舒缓的音乐还是欢快的音乐都有自己的韵律,所以学生可以通过韵律来打节拍,跟着音乐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旋律会让学生忘记苦恼,完全融入在音乐中,教师通过讲授音乐的作用以及音乐的精神,让学生产生共鸣,舒缓情绪,逐渐提升学生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音乐集情感、交流、表演于一体,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将彼此之间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交流实现团队的和睦相处,培养协作精神。比如,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演绎曲目《黄河大合唱》,这一曲目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心潮澎湃,而且合唱的时候往往是根据韵律不同,重唱的部分不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练习的心得讲出来,各抒己见,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缓减中学生的学习压力

中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如《蓝色的梦》、《月光小夜曲》等曲目,让学生紧张的神经得以舒缓,大脑得到放松,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这种舒缓的音乐既可以让学生得以休息,消除疲惫感,同时通过感受轻音乐适当放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音乐不仅可以放松神经,同时还传递出诸多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音乐的创作过程以及音乐的典故,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认知,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属于主角,占据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的角色,这样的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难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出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弄清楚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每次上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教材,从背景资料、音响、音乐技能入手,紧扣音乐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音乐与美术的整合,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环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争取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实现课堂目标清晰,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难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激情和欲望,切实地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积极地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为了配合灾难救援演练的需要,结合映秀是汶川地震震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何逃离地震灾难》这课时,教师以“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逃离方法”的游戏方式引入,又以设计好的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学生“正在上课”,接着课件中出现一个操场上体育课和教室上室内课的模式,通过寻找“安静的课堂”播放和缓的音乐,“灾难降临”时播放急促,呼喊,奔跑的音乐,使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紧张、跳动等效果,最终达到学习乐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仿佛重现了当年的地震灾难时学生们感受到的无助,悲伤,以及安全逃离、获得营救后的激动等情感。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结合当年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3、可以结合表演创作、绘画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表现音乐。

3改变学生学习模式首先,将学生设置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并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相互指点、监督、帮助,提高学习成效。

其次,积极创设平台将学生推向前台,在一些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演示结束之后,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相关训练活动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有助于教学训练目标的有效达成。

另外,在教学中还将单纯的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形式,学生原来在枯燥乏味的训练中积极性不高,现在采取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效激发出来,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我发现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实际效果都得到了提升。

4、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一是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二是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5、课堂教学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形式简洁、丰富直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兴趣性和立体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因为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开展辅助教学,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从而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例如在学习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制作PPT课件。在讲解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时,一边给学生阐述文化背景,产生的历史故事等,一边配合播放适当的音乐来进行演绎佐证。例如讲述《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这些名曲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这些音乐当中所描绘的画面,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聆听、欣赏的同时,脑子里的画面能够随音乐画面而变化,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名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带给自己的震撼,得到美的体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教学更有效。

总之,设计有效的中学音乐课堂,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在提高个人魅力的同时,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才能设计出高效而又理想的课堂。因此,教育界同行应该一起努力还中学音乐课堂应有的魅力,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精神的乐园,成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陈兴花 《浅议初中音乐有效教学中的若干有效方法》  (《文理导航旬刊》---2011

    2.邱瑜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教学》 (《速读旬刊》---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