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天禹 温和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50000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育人要求、社会用人需求、学生发展诉求都已发生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根据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变化、就业市场需求、岗位能力要求来改革创新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通过突出类型定位,加强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实用性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开放联动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校企协同育人等,来加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与园林景观行业的契合度,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正文


1.前言

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育人要求、社会用人需求、学生发展诉求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及时调整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以适应园林景观行业发展求,积极探索高职园林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使其适应新时代园林专业人才岗位,是现今摆在我们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意义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涵盖了生态学、美学、工程学、植物学、园艺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我国园林教育开展比较晚,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因开设学校层次和专业背景各有侧重,基本是本科院校侧重于风景园林设计;专科类院校中农林类院校更侧重的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艺术设计类院校侧重于景观设计,建筑类院校侧重于园林设计和施工。新时代园林行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园林行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原有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园林景观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利用原有良好基础,根据园林景观行业企业的要求选择和确定人才培养定位,以差异发展的思维分析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空间加强社会紧需的复合型高素质园林技能性人才培养,即可以提升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又能完善园林专业人才结构,对于满足园林景观行业需求推动园林景观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3.1突出类型定位增强人才培养与园林景观行业的契合度

园林景观行业是指以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施工、园林绿化养护为核心的相关产业集群,是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健全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城乡环境质量的功能。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在逐渐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现代环保等观念日益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决策。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国家持续出台和优化了一系列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战略方向行业政策。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城镇和乡村生态环境整体提升都存在着较强的需求,为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园林企业也不断调整发展策略和经营结构,从传统地产、市政园林绿化到生态建设、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和乡村生态环境管理等,业务发展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特征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以适应园林景观行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当前园林景观行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问题越来越多,从而越来越区别于传统工程设计。以前我们在园林专业教育中较注重形象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培养,实际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除了形象思维,面对的往往是复杂的巨系统,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中解决问题,取得平衡与和谐,需要园林专业人员改变以往局部、线性、封闭的思维方式,具备复杂的辩证思维观,能够立足于整体,把握全局,具有综合思维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共识建构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的特点和专业办学优势,以及学生地域来源及生源能力等,制定适合于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模式,强化园林设计施工一体化,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错位发展,形成互补的需要。

3.2构建实用性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坚持突出高职院校特点,打破传统园林专业学科培养的课程体系,针对园林景观行业企业需求重新构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园林景观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方向,围绕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归纳其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其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确定职业能力,分析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由通识教育、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实践和职业拓展课程五个层面组成的以培养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改变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项目引导、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职场情境的置入,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感知职场工作的流程及关键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控制作用,形成能动学习,自主思辨、多元互动的课堂氛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营造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灵活组织教学过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拓展园林景观工程的教学领域,丰富园林景观工程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思维、协调合作等能力训练。

3.3形成开放联动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特色,改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环节松散、与理论课脱节等现象,形成开放联动的多层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课程建设中要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高职院校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对园林工程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形成连贯、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能够获得较大的提高。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专业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改变过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的现象,将二者有机融合,在课程安排中互相穿插,形成互联互补的关系,达到联动效果。

教学过程要开放,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聘请行业企业中优秀的园林工程技术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课程的兼职教师,并支持兼职教师将实际工程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到真实园林项目的运作操作过程和成果表达,并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项目载体,使学生在学会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学会综合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资源,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企事业单位先进的技术装备,学到先进的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理念和方法,提高理论转化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拓宽视野和思路,增强对专业的多维认识和思考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知识和经验。

3.4推进“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开发基于岗位的课程资源,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构成要素和工作过程转换为课程教学项目,促进课程教学模式和人才评价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行业组织中的专业技能竞赛,精心研究省赛、国赛赛项内容,以竞赛为导向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大赛训练方法与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大赛评价标准和教学考核标准结合,职业素养贯穿大赛训练全过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共同点和衔接处为切入点,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并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学年、学期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解后融入,使之与专业课程教学进度无缝衔接,实现课证融合;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构建“导师+项目+团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项目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鼓励通过科技开发、技能培训、项目推广、对口支援和项目咨询、项目设计等技术服务,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生态建设等社会服务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使师生们在科研和实际项目运作中更加了解行业市场与社会需求,锻炼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通过赛证”融合育人为师生赋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园林景观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就业。

3.5深化产教融合工程校企协同育人

对接产业,聚焦岗位,构建“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协同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分阶段人才培养链。融合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整个园林的产业链,凝炼了三大核心能力,即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绿地养护,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校企共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认识实习、岗前综合实训、岗位实习、订单合作培养以及教师实践锻炼的需要,形成“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产教融合循环生态链。对标园林产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将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课程资源、实践条件等关键要素与园林企业资源进行多形式创新组合,共建共享教育资源;跟踪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编写双元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推动“做中学”的理念和模式,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企业聘请专业教师参与技术研发、项目开发,专业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产业导师,校企企人员双向互聘互兼。 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内容体系,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通过校企“双导师”和开展“企业真实 工作项目”教学,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提升园林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4.结语

时代提出新要求,需要新作为,新担当,我们要根据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变化,就业市场、岗位需求分析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突出类型定位,发挥特色优势,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通过加强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构建实用性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开放联动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与园林景观行业的契合度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通过“岗课赛证创”融合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助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成长,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磊,赵洁,李燕,赵肖丹.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职业教育[J]20232231710.

[2] 伍卉闻治江.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安徽农学通报[J]20202299104.

[3] 周艳丽孟洁吴昊,兰颉.基于“大国工匠”职业教育背景下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J].现代园艺20247166170.

[4] 马春.面向施工型企业需求的园林行业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36.

[5] 袁明霞.生态文明背景下高职农林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群为例[J].现代园艺2022111982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