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彭骋

甘肃省正宁县第三中学

摘要

群文阅读是一种可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主题相似的文章,在对比阅读中进行阅读训练并提升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使学生的文学涵养得到内化。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优化群文阅读教学形式。


关键词

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的阅读多种类型的文本,并熟练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文本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正符合这种教学要求。

一、群文阅读教学理念

(一)回归语文本体

1.提高理论知识认知,明确语文本体。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两者并重,不可过于侧重一方而忽略一方。新课标中还指出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促进精神世界的成长。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可以理解为人文素养,而这种素养是建立在语文能力以及语文语言知识基础上的素养。其中包括语文与人生、语文与生活以及语文与思想的等等内容,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要重视这一点。

2.重视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通过上述可以得知还要重视对语言的运用,这也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体现。为此中学教师要关注语用教学,目前的部编版教材的单元是根据人文主题来进行编撰的,其中还体现了显著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进本身就是语文本体的表现。语文知识既包括文字知识、写作知识和阅读知识还包括口语知识,教师在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前要对文本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深度挖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精准确定群文议题。教师确定议题时可以从寓言寓意的表现手法、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多方面来考虑,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阅读文本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途径,也是语文文字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教材”的理念转变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教师既要用课本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要用文章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议题来确定本节课是侧重于语言知识教学还是人文素养培养。但不管侧重于哪一方,都要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尊重学生主体

1.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情感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加深阅读体验和理解。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位置以及阅读主体都让给学生个体。阅读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议题让学生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集体讨论中。群文阅读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及阅读时间,教师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来评判学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悟,不论是哪一种阅读理解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种思维的涌泉碰撞在一起,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进步。

2.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群文阅读的开放性以及多元性。开放指的是课堂的开放、思维的开放、学习氛围的开放。多元性指的是,文本选择与组合的多元以及议题的多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由“讲”转变为“听”这一角色,教师的话语减少,学生的话语增多,使所有人都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和交流中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中学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议题的设定过于依赖教材,学生核心素养没有受到重视

根据笔者的观察,教师在议题的选择上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教师在选择议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议题的选择不仅过于依赖教材,在讲授语文知识、传授阅读方法时也更加重视的是“适合考试”的方法。部分教师在选择议题时将考虑的重心放在了“是否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但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把议题限定在教材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也被局限于教材中难以进行纵向拓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难以发展,这样没有将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充分的展示出来。

(二)多文本整合效果不明显

现在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不仅学习科目多,在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也较多,这导致学生难以经常抽出系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群文阅读的目的除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适应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使学生掌握高效率碎片阅读的能力。在文本的选择上既要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选择的文章要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具有矛盾性,这样学生才能在矛盾中展开思考,学生才能有问题思考。部分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会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中蕴含的阅读资源多种多样,但网络中的资源是庞杂的没有经过优化筛选。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文本组合选择时会出现文本不符合议题、文本不适合中学生阅读等情况。

(三)在设置问题时还是停留在单篇阅读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引导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对学生来说若教师设置的问题数量过多,那么学生主体地位会被弱化,学生在的课堂上能够进行讨论的时间就减少了。部分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没有从多文本的角度出发,问题的眼光还是停留在单篇阅读中,没有对群文阅读中的多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如果教师没有从整体来看,那么多文本存在的意义也难以体现。部分教师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多文本,因此在问题引导教学中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群文阅读教学难度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学会主动阅读、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系统的引导下、正确的方向中轻松愉悦的阅读。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形式,大部分的教师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这会导致学生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从多维角度来确定议题

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说是“灯塔上的明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指明方向的作用,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学生要在议题的带领下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会更加系统有序,阅读效率也会更高。有些人就会想议题是什么呢?以题可以是教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问题,也可以文本中的共性、学生要形成的概念等等。议题是开放的,议题能够院分的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阅读兴趣、想象能力。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确定议题都要尊重议题的特性,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议题也同样。设置议题是群文阅读学核心,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决定作用,教师在确定议题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为此笔者从以下两方面来讲述议题设置:

1.从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来设置议题。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影响的。态度是对心灵的感知、情感属于感性认知,是对心灵的感动、价值观是对心灵的感悟,属于系统化的理性认知。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大动力,兴趣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进入阅读状态。教师选择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议题可以加深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群文阅读。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这一课为例,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以艾芙·居里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针和锚的过程。展现了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品格,体现了人类精神的美好与伟大。教师可以将人类美好品格、伟大精神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始终,从这些人物的身上感受到人性的坚韧与美好。为此教师可以将议题设置为“人类精神”和“优秀品格”,选择的文本有《美丽的颜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等。这种议题更加具有讨论的意义,人类的精神为什么会让人觉得伟大?人类的身体是脆弱的但如何孕育出这些坚韧不拔的品格?都说“人性光辉伟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知?这些都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从其他文本来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他在小时候受尽了凌辱。可是在后来,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在一次激战中他受了重伤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后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在经历了双目失明和全身瘫痪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保尔·柯察金出生贫寒,属于底层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人也能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信仰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即使受伤不能再战斗也为国家的后勤做出了自己贡献。到最后眼睛失明了,全身瘫痪了,这对于一个曾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对于保尔·柯察金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了,但是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用其他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展现自己生活的意义。这种坚韧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正是人类精神伟大之处的展现。

《简爱》简爱讲述的是简·爱这个孤儿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母家,在受到虐待后仍然顽强活下来的故事。简爱这本小说的主旋律有两个:一是富有幻想,反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另一个是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对更高精神自在的追求。这本小说通过对简爱一生的讲解,展现了她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但又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她不甘受屈辱,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一个已经失去了父母支持的女性,她在受到虐待的环境中,这种敢于抗争,敢于奋斗,对幸福不懈追求的精神,也是人类为优秀品格的体现。她教会了全世界的女性要自强自立,在逆境中生存。

2.从人物出发提升对阅读的审美能力。教师在选择议题时,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每一篇文本都有一个作者,而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所有展现的作品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立一个“作者生平”这一议题。这个议题可以给学生带来大量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关注这个议题拿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从宏观的角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学生可以对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更为准确。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在文本中出现文章较多的作者如鲁迅、杜甫、李白等。

3.以李白为例,教师将议题定为“了解历史名人李白”。选择的文本有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及《侠客行》《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早发白帝城》。《侠客行》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早期的作品,《侠客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前744年,这时唐代游侠之风盛行,全国经济高度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可谓是盛唐时期。全诗通过描述侠客的装束以及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性格,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的表达了李白自己的抱负。整首诗都抒发了李白对侠客的倾慕,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前745年到746年之间,这时候的李白受到了长安权贵的排挤,只在长安待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但是他没有落魄,而是有更高更远的追求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很复杂,李白离开了长安后,由于政治上遭受了挫折,还是感受到愤怨郁结。但是这首诗中描绘的神仙世界以及远离尘俗的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想要摆脱尘俗的心情。这首诗尽管在主观意识上有消极的意味,但是格调却是昂扬潇洒的,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情感。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李白后期的诗词,写的是在深秋暮色中李白独自站在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随着暮色越来越浓,高楼上李白的愁思也越来越重,诗词的上阙描绘的是暮色苍茫、烟云暖暖的黄昏,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整首诗反映了李白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李白前后诗词的风格差异明显,前期豪放自由、率性酒脱,后期却抑郁不得志,教师从这几篇诗词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帮助学生鉴赏文章,从而构建出一堂具有意义的群文阅读课堂。

(二)运用多种方式来选择文本

1.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选择文本。学生是学习者,学生必须成为教师选择文本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教师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将阅读效果最大化。教师在分析学习情况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对学生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练习。讲述学生所缺乏的阅读知识、选择学生想要了解的文本,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兴趣,结合自己已经拥有的学习经验来创新思维。如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基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的阅读文本,如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有深度含义的寓言故事来令学生学习。

2.选择可以发散学生思维的文本。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在阅读中学生要集中求同,学生必须对阅读知识统一进行认识理解,但全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发散的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全文阅读中的文本可以是冲突的,对立的,甚至可以是矛盾的,通过这些矛盾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矛盾中使学生思考从多角度来对文章进行理解,从而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高二上册中《兼爱》一文讲述的是墨子思想中提倡的是天下人都要相爱,而儒家思想则是亲疏有别,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并讲述自己对这两篇文章所描述的观点有什么看法?学生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但文章本质就是要有爱教师可以选择方向相同性质相对的文本。给学生较大的议论空间和思考空间,在这样的矛盾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3.教师可以选择互补性较强的文本来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一般文本之间都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在一个议题中,一个文本不可能涵盖整个议题的全部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多个文本来对议题进行补充完善,让学生对文本中与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可以使议题更加丰满,教学课堂也会更加丰富。对于这一种形式来说,教师选择的文本组合会更加常见一些,但其实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补充的一些课外篇目也是一种互补式的阅读,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对多文本进行整合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文本内涵要明确,能够令学生准确的进行提炼,不可每一个文本包含的议题范围都太大,这样难以使学生将文本内涵进行准确的提炼。

4.选择同一个题材的文本,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的写作特点也是教学重点。在趣味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题材为中心来进行选文,把同一题材的文本放在一起如:议论文、记叙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这种题材的写作特点和手法扎实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闫志刚.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门.新课程,2022(04):29.

[2]沈明明.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门.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20-22.DOI:10.13525/j.cnki.bclt.202112006.

[3]卜利利.基于单元主题的英语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0.校园英语,2021(46):64-65.

[4]吴美凤.享受阅读,提升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1):28-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