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职英语,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正文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统课堂的育人主渠道。高校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理念,传统的思政课不足以满足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此,“课程思政”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各方立即开展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与研究。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属公共基础课,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可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新形势下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性决定了该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其工具性意味着该课程承担了信息传递的任务。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拓展国际视野,促进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全球化的趋势。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全球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西方文化逐步渗透,中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产生冲突,高职学生价值观尚未成熟,不懂得如何面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此时就需由英语教师为其引导正确坚定的价值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文化的传播。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语言和文化的交往正变得更频繁、更迅速。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高职英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和价值观,避免一味地接受或是盲目排斥,同时其重视我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推介能力。这种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的新模式,即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更多国际化并具有高素质的双语人才,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学生覆盖面广,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将“立德树人”的精神贯彻到高职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提升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目标
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更重视英语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接受的教育重点在知识层面,教学中缺乏育人育德的层面。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改变教师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英语教师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当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西方力量的冲击时,英语教师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引领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其次,英语教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认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不可动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英语教师要加深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和价值的理解,坚信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教学对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作用,对学生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塑造极其重要。只有英语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才会精心研究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并积极探索如何将课程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课程,还需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教师在英语教学设计中,除了明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要融入德育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握课程思政的正确方向,挖掘高职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发挥高职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将英语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融合,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和感悟。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 Different countries,different families-but which is better? (国不同,家不同,孰优孰劣)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relationships,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设定以下思政教学目标:1. 知道并理解独生子女政策的由来及取消独生子女政策的背景,明白自己肩负的家庭责任;2. 明白自己无论是否作为独生子女都要尊重父母,与家人和谐共处,并学会感恩;3. 知道不同国家的生育政策,明白我国的生育政策是基于我国的国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明确的育人目标,英语语料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得以发挥,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的内涵。
(二)创设思政教育情境,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英语教师要善于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围绕主题,循循善诱,将英语语言中包含的文化意识形态展现给学生。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英语教师将教材与实际相联系,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发掘其内涵、探究其深层价值并进一步作用于学生,从而达成思政教育的目的。
当然,在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还在于能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呈现教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尤其当学习主题与自己的生活非常贴近时,学生更容易从自身出发,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建构认知,发展能力。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为例,本文围绕家庭这个话题,主要介绍了当下中西方不同的家庭人口状况以及我国几十年来生育政策的改革及其影响。本文的重点词汇有care for, One-Child Policy, grow up, happiness, share,give birth to等,由于我们的学生为00后学生,对于上个世纪国家人口的变化、生育政策的制定等不甚了解,教师可配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相关资料,由词汇的学习延伸到制度和政策的解读。通过课文可知我国在2015年全面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教师可以让独生子女学生谈谈对One-Child Policy政策的切身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并关爱父母;让非独生子女学生谈谈有了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教师还可以通过中西国家生育政策的差异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下制定的相关政策是与时俱进的,以此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学生大国小家的家国情怀。
(三)结合社会热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评价
高职英语课程当前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自主性学习研究部分,即将课堂教育延伸至课外,通过以阅读和口语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学习探索。同样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为例,文中重点提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及其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推荐一些英文网站如china daily.com, xinhuanet.com, global times.cn等。结合今年召开的两会中的相关话题来探讨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学习,学生可知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包括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建议增加独生子女看护假、开放三胎等。究其原因,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大,老龄化不断加深,而近几年的出生率持续降低,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鼓励适龄夫妇生育的同时减轻家庭的压力才更有利于人口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新闻及研究学习,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如撰写心得、主题演讲、主题手抄报活动等,促使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前途,明白国家的政策与每个人都紧密相关,增强学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使看似难懂的英语材料贴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英语知识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能更加全面。
(四)多元化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形式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更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多元化、生动化。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Section A: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Section A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可借助情境模拟法来创设真实语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内容。比如,在第五单元的主题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国际文化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讨论文化差异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和传播这些文化价值。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能让他们在交流中认识到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引入项目式学习,通过实际的项目推动思政教育。在这一单元中,组织一个以“现代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为主题的项目。学生可以分成小组,研究中国的科技进步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并用英语撰写报告,最终以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作为国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种项目式学习方法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祖国和世界的思考,培养了更全面的国际视野。另外,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例如,在授课时,可以播放与国际时事相关的新闻片段,让学生分析当前事件与中国政策的关联。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并鼓励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些方式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以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情境模拟、项目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反思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反馈机制,促进思政教育的持续改进
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职英语课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变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或小组访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思政教育的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完某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发放一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课程素材的吸引力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教师能够识别出哪些思政元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哪些则需要进一步深化。基于反馈的结果,教师可在后续课程中调整相应的案例或讨论话题,如在增加对“中国梦”与个人奋斗的关系的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目标与个人价值的结合。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在升华学生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其在未来的职场和社会中更具备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
三、结语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英语课程内容涉及西方文化,高职英语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需培养学生客观看待中西文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使高职英语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载体,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中感悟、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英语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张雪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8(19)
[2]孟利魁.主体间性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门北京教育:高教,2018(10)
[3]涂康.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时空,2019(05)
[4]张月祥。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