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朱沁园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清晖校区 ,江苏常熟,215500 )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这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还强调从实践层面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的活动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此,探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高效地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建立融合劳动元素的课程体系,提出一系列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劳动素养

正文


2016年以来,“道德与生活”和“思想道德”教材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彰显教育部对青少年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新要求。这一变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教育应从青少年阶段得到充分重视。为响应该教育理念,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打造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劳动素养的培养,更应当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合理策划的教学活动和课堂设计,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从而培育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初中阶段中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现状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正在经历从“书本中心”到“能力中心”的转变。这一变革不仅体现对学生劳动素养教育的重视,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创新。但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种转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仍面临许多挑战。目前,该课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有待关注和解决。首先,是教学模式的僵化,许多教师仍没有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需求多样性,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其次,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脱节问题,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远,学生便很难领会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尊严”及“经济改革”等抽象概念对其生活的实际意义。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能让学生很难将个人梦想与行为同国家、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阻碍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为克服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教学,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策略

(一)规划教学目标规划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在构思与实施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既要确保学科知识的有效传达,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丰富素材和深层意义,特别是对于涉及劳动素养的教学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得到更精细化的整合与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要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该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明确教育的总体方向和任务。在设置道德与法治活动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以三维目标为骨架,并创新性地将劳动素养教育融入其中。

而在知识传授层面,应将劳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能吸收到劳动方面的知识。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劳动能力锻炼,让劳动技能的教学与课堂内容相辅相成。在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要更注重劳动素养的培育,通过改进道德与法治的活动型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实施这样的教学目标整合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情感作为积奠逐渐代入课堂内容引发学生共鸣

比较语文和数学等比较单一的学科领域,道德法治课程融合政治、经济、历史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显而易见。然而,初中学生由于学习阅历相对较浅,面对如此广泛的课程内容时,他们往往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对此类课程产生回避心理。为克服这一难题,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诸如动态视频、生动图片精炼文字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体验。

例如,针对青少年的责任这一主题,教师可以采用一种更具吸引力且有启迪性的教学策略选取梁启超脍炙人口的作品《少年中国说》作为课程的辅助教材,是一个明智之举。在课堂,教师展示一段精心制作的《少年中国说》朗诵影像,学生目睹同龄人以饱满的热情朗诵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豪言壮语。这样的视听冲击,无疑会迅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这一名言背后的深层哲理。例如,可以提出疑问:梁启超为何如此强调青少年与国家的紧密联系?这样的问题启迪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之后,教师再详细地阐释梁启超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他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背景和深层用意,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在情感层面与课程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还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逐渐领略道德法治课程的精髓。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

为保障活动型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准确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从而更生动地揭示劳动的核心意义。在选择活动素材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一,选择的素材应与学生的实际劳动经验紧密相连,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教师不应该将活动素材局限于课堂内部,而应积极拓展到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以此来强化和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与习惯。

例如,《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章节,其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在教授《开发创造潜力》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以教室的课桌布局作为教学切入点。在课前准备时,引导学生就优化课桌布局,营造高效学习氛围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出理想的课桌排列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模型代替真实的课桌和人物进行布局模拟,以充分展现其创新思维。当各小组完成设计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选,选出最具创意和实用性的方案,并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实施。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强调劳动的独特性,也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不难发现,将生活元素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活动范围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并经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这些都是确保活动型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四)优化活动设计

在道德与法治的活动型课堂中,教学活动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塑造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周密的规划设计,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并引导他们树立正面的劳动观念。为进一步精炼和提升劳动素养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进行策略性的构思和创新性的布局,以此加深学生在实践中的劳动感悟。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建立一系列以劳动为主题、逐渐推进的教学活动。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出一套结构化的活动流程,通过层层递进的探讨方式,全展现课程内容的同时,在活动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先安排课前的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各种职业的劳动特质及其社会价值;之后教师组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劳动相关的主题展开辩论,以此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并深化对劳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自我反思的环节,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劳动实践中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最后,通过实施观点延展活动,推动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劳动场景融合,形成独到的个人见解。这一连串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更透彻地领悟课程内容,还可以在实操中显著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

其次,在优化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领角色,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其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在规划和实施劳动教育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成长特性。针对学生在认知和情感发展上的差异性,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创新与改进。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深入且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合理挑选适合的话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活动进行细致周到的策划。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组织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劳动教育的领域不应该被校园边界所限制,而应拓展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以便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师应创造充分的参与机会;在课堂外,通过实地实践体验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学生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全面的劳动素养。

结束语:

总之,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并强化劳动素养教育,必须坚守科学的教育准则,以设计的课程架构为基础,将教育内容与劳动素养的培育结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塑造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另外,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应将多媒体技术和在线慕课等现代教育资源融入课堂,化抽象的理论为具象的感知,助力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精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劳动能力与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洪英.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研究[D].四川省:四川师范大学,2021.DOI:10.27347/d.cnki.gssdu.2021.000327.

[2] 欧阳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创设的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0):143-145.

[3] 夏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委会.首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中国北京市北京市,2022:1-5.

[4] 刘庆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探究[J].文理导航,2021,(07):83-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