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析·评:项目活动中教师提取关键信息的创新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寻·析·评;项目活动 ;关键信息;
正文
一、项目活动中教师提取关键信息的现状审思
项目活动是尊重幼儿自发自主的表达表现,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幼儿针对某一个感兴趣话题进行积极探索的活动。项目活动中,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表现、语言等都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其中幼儿的好奇心、学习热情、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行为表现都是项目活动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对关键信息的判断、整合、归纳,对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项目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收集相应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作为支持孩子探究依据。在项目开展中,笔者对幼儿园30名教师提取的关键信息进行统计,具体如图1所示:
项目活动中教师关键信息调查统计 项目活动中关键信息处理能力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
|
|
图1:某幼儿园项目活动中关键信息提取现状调查与统计
由以上数据可见:信息提取多而泛,忽视相关的重要信息。大部分教师能捕捉到项目
活动中的很多信息,但是无法判断什么是关键信息,导致项目活动开展缺少一些针对性的策略支持,难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信息提炼浅表化,忽略对重要信息的辨析。在项目活动中的信息获取后,部分教师的主观理解代替了幼儿的真实体验,对关键信息的精准判断、归纳意识薄弱,趋于应付,缺乏勾连思索,缺少对关键信息进行单一整理、多个关键信息的比较、分类等提炼方式。信息整合程式化,缺少对重要信息的回溯。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中,发现部分教师追求项目的成果展示,忽视了项目实施中幼儿的实践探究、生活经验的链接、支持策略的迁移等关键信息的回溯,导致项目活动的开展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幼儿习得能力的过程性目标、教师指导能力的过程性反思消失殆尽。
基于此,我园在项目活动开展中梳理出教师提取关键信息的策略,开展以“寻·析·评”三位一体的相关研究,即:借助“三方式”获取广义信息;架构“三类场”深化解析信息;创设“三评价”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促进项目生发学习,为项目亮点推进做有效支持。
二、项目活动中教师提取关键信息的策略实施
在《项目课程的魅力》一书中指出:教师重新检视、扩展问题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幼儿针对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而项目活动中关键信息的精准定位、提炼,实现关键信息的合理提取与运用,能促进项目活动开展的厚度。因此,在项目活动深度开展背景下的关键信息提取,能有效审视教育行为,不但能够深入观察与记录儿童的活动,还能够帮助教师读懂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需要,及时支持儿童的探究活动。
(一)寻:项目开启前借助三种方式,获取广义信息
在项目活动开启前,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如图2)了解幼儿的学情、项目活动目标、项目学习要素等获取幼儿学习的共同经验、兴趣、与环境多元互动的机会、各种媒介资源的运用等全方位的广义信息,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从而发现活动中的关键点、价值点与可生发点,选择容易成功的项目活动。
1. 聚焦式:深析当前学情,收集主要信息
在项目开启前,基于收集的各类广义信息,教师要分析当前班级幼儿的学习特点、习惯、兴趣等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全面、及时了解幼儿的活动中的学习程度,对相应的主要信息进行有针对性遴选,重视每个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自身成长。联合每个幼儿、小组的、全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联结幼儿的生活经验,那么教师要用实然联动应然,进行取舍,选取典型性的针对性的学习信息进行下一步项目活动的指导依据。
2.遴选式:内化观察目标,收集首要信息
在观察幼儿参与项目活动的兴趣前,教师要吃透《评估指南》、《指导纲要》等目标,并内化于心,以“实然评价应然性追求”的意识收集项目启动前的首要信息,为项目活动的深度开展奠定基础。每个教师读懂并分化了目标,聚焦了收集首要信息的对象,让我们用心观察、留意幼儿的想法,尊重并支持幼儿大胆尝试,便于在活动中有针对性进行收集,让收集有方向可寻,有目标可依,为后期调适项目活动提供了有力实证。
3.整合式:基于项目式学习要素,收集紧要信息
在收集紧要信息的时候,基于项目式学习要素,即问题点,探究点,发展点,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要有计划、有梯度、有序的安排,从个人——小组——全班,以点带面的形式全景式收集幼儿学习过程的相关紧要信息,而照片、视频、语音、导图等就是很好的方式。从项目式学习要素,围绕核心内容进行关键信息的全面收集、记录、采选等帮助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在实施中辅以便签、录像等手段,使关键信息的收集更加便捷,解读更有深度,有利于项目活动的扩展。
(二)析:项目实施中构建三类“场”,深化解析重要信息
基于项目活动深度开展,运用高阶思维,主动、批判性地分析信息,迁移并运用,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巧搭多维“信息场”,更迭循环式处理加工各种信息,能较好地利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辐射更多项目活动的深度开展,促使师幼共同成长和进步。
1. “加工场”:单一内联,促进重要信息的加工整理
项目实施中的重要信息,往往有不同的内涵和价值,需要对同质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出有效信息,提炼出可推广的横向信息“加工”策略,使项目开展的思路明确,层层递进,最终扎实推进项目开展,促进师幼协调发展。
2. “提炼场”:整组串联,助推重要信息的归纳梳理
在项目开展第二阶段的整体实施中,将相关的信息如问题点、探究点、发展点等进行归纳和提炼,了解重要信息的多面特点,让重要信息从点串成线,实现信息的纵向串联,一步一步助推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连续性过程,信息的提炼及教师支持项目开展的能力悄然生产。一个项目活动中的关键信息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具有独创性的。需要串联相关独特价值的重要信息,以此展开一系列探究的活动,从而进行深度推进项目开展,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支持幼儿深入探究,在原有基础上巩固建立新认知和新经验。
3. “融合场”:类比外联, 支持重要信息的思辨升华
项目实施中重要信息的收集与归纳不是一次就草草结束,而是基于重要信息一步一步拓展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经验迁移能力。在项目实施中,珍视幼儿的好奇点和疑惑点,满足幼儿体验、解决问题的需要,升华项目深度开展的内涵,让孩子从“外部输入”走向“内部生长”。当幼儿在探究中遇到困惑或产生瓶颈时,教师及时捕捉到一系列重要信息,借助信息“融合场”,将活动中的失败经验进行外联、迁移,一步步引导幼儿讨论、自主调查、亲身实践去解决问题,从而分享表达提升新经验。
(三)评:项目结束时创设三种评价,形成关键信息提取策略
关键信息的梳理与总结,是项目活动深度开展的评价依据、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项目实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适时自评、对照他评、交流互评中形成有效的关键信息提取策略,促进教师构思力、思考力、思辨力的发展,以评促教,推动项目深度发展。
1. 适时自评:深入思辨,促进关键信息提取有效
在项目结束时,回溯项目开展中收集到的关键信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通过适恰的自评,伴随项目的推进和调适,让项目活动动态生长,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反思思辨中判断关键信息提取的有效性。恰当的自评能促进教师的反思内驱力,进行关键信息的的提取策略梳理、价值判断,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的策略推进,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小组合作、迁移应用、高阶思维等深度学习品质的形成,更好地推进了儿童的深度学习。
2. 对照他评:多元思辨,支持关键信息提取有径
在项目结束时,基于收集到的关键信息进行班级、年级、园级中的交流他评和互评中,推己及人,由他人的关键信息提取方式反思自己的关键信息提取策略。在互动交流中拓展一个又一个探究活动,支持幼儿对同一话题持续的深度研究形成一定的可辐射策略,互动对话是班级项目活动开展非常有效的实施方式,有利于呈现和拓展教师的个体经验,使项目不断生发和发展。
3. 交流互评:全面思辨,提取关键信息策略的活学实践
年级组教师在开展项目活动时,由于班级的资源差异性,对“开展得好”、“有类似项目内容”、“有启发”的项目活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师对收集的教育契机等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为项目活动的开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助推幼儿深度学习。教师在分享展评中,引发教师对同类关键信息的思考,在听取别人的教育契机的捕捉中,反观自己遇到类似问题的捕捉敏感度,慢慢会产生一种发现意识。
三、成效和体会
通过近一年项目活动中,关键信息提取策略的实践,教师们从关键信息收集+关键信息提炼+关键信息评估,在摸索的阶段不断试错和调适,提取出项目深度开展的关键信息提取策略 ,同时在助推项目过程中也更关注幼儿经验积累的过程,让幼儿的经验由内而外地生长,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力量,从而在不断生发和调整的过程中助推园本课程的发展,并以项目的开展助推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并从中获得反思能力和调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拓展教师关键信息提取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园本课程建设
深度学习下的信息提取策略形式多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能够随着项目活动的不同而调整自己的关键信息提取策略,实现关键信息提取的深度、广度发展,同时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思维活动 得到了提升,真正为幼儿搭建学习支架。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关键信息获取、加工反思等能力,项目开展得有滋有味,有多篇被《西湖儿童研究》推送,多篇项目活动在“智慧之光”案例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并在《学前教育》核心期刊中进行发表。
2.助力项目活动开展从“浅探”至“深研”,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在项目探究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了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幼儿对项目活动非常喜欢且探究兴趣极高。可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能促进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因此关键信息的获取,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启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利用信息提取策略等为幼儿提供外显的支持,使幼儿能够持续、专注地进行探索,让幼儿的学习层层深入。
3.助推教师从“独省”至“共长”,提升了教师的反思内驱力
随着项目活动关键信息提取策略的推进实施,开展相应的交流分享活动,进行思维碰撞,集思广益,让项目活动开展研究深入到每个教师内部,促进教师共生共长,同时引导教师从专业视角审视幼儿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关键信息的提炼与加工,可以重新审视自
己的理念和行动方向,有利于教师进行内化思考,持续推进项目活动的生长式拓展。我园教师乐于思考;教师论文获奖率、课题立项率日益渐增,相继有多篇文章在杂志上进行发表,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自信。
一年来项目活动中“寻·析·评”关键信息提取策略的运用中,让项目生态化生长,幼儿个性化发展,更提高教师在项目活动中的反思能力、介入指导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当然,我们持续研究项目实施的策略,怎样更全面拓宽信息融合。这都值得去深度研究,希望能通过不断践行,让我们的项目、课程持续助推幼儿的成长“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参考文献】
【1】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12月第12次印刷.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
育出版社,2004-7
【3】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方法 [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年 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