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有效渗透良好品德教育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童环境创设 幼儿品德发展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基于儿童立场,以儿童逻辑、儿童发展、儿童需要、儿童审美为环境创设的核心要素,引领幼儿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创设的自己专属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环境创设中做主人,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3-6岁幼儿正处于道德他律阶段,自我评价能力低下,易受外界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幼儿园德育过分重视幼儿道德认知的说教,忽视了环境的育人功能。本文就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品德教育的隐性渗透,促进幼儿品德发展谈一点浅见。
一、彰显“儿童感”的环境中渗透幼儿良好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都明确指出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空间环境的创设是重要手段之一。
(一)充分发挥班级墙面的育人作用
让每个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基于儿童立场,引导幼儿自主建构可互动、可操作的儿童海报式主题墙面。如“走近木子庄园”劳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从活动开始猜测庄园里有什么,到怎样去?应该注意什么?再到在庄园里看到了什么、干了什么?自己内心的感受等等,用绘画表征的形式进行了记录,形成了“探秘木子庄园”主题墙面,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在说一说、画一画中,梳理了幼儿的经验生长,逐渐发展了合作能力、逐渐掌握劳动技能,促进了孩子爱劳动、为他人服务和自我服务的品德能力的提升。再如,各班级以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为主题,创设“值日生”、“天气播报员”等服务性主题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质。文化环境的创设,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
(二)充分发挥游戏区域的育人作用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良好的区域环境能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这也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游戏区域环境的创设它以生动形象的主题环境创设,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不同主题的体验带来的满足与愉悦,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品德经验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环境中的标识,巧妙使其与孩子对话,无声提示孩子遵守操作的规则和秩序。饲养角,投放了鸡蛋和孵蛋箱,孩子们在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小鸡破壳而出的惊喜,感悟生命的神奇。植物角,投放了幼儿亲手种植的种子,孩子们每天进行照顾、观察、记录,从种子的发芽到生长,其中有种子没发芽的伤心,有长出嫩绿叶子的惊喜, 孩子们不仅享受了植物生长带来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劳动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渗透幼儿良好品德教育
教育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满足儿童的安全、被关爱、 探索、游戏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当“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等词慢慢渗透到人们心里的时候,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也成为幼儿园发展目标。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园里各种物体之间,各方面的交流与活动都离不开“环境”这个重要媒介。幼儿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养成。
(一)良好的教师行为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等都会潜在地影响幼儿,教师良好的做事、做人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人、做事、学习的习惯。
所以,我园全体教师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让幼儿在“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育人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的,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幼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彼此之间温和、谦让,都能给孩子以感染和陶冶。 教师通过待人接物表现出来的诚信、善良、同情心等,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孩子相应的道德品质和观念。教师营造的信任、表扬、理解、尊重的班级氛围,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三)幼儿的一日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其形成的教育环境是隐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与奠基就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它必须是能够体现对幼儿品德养成的终极目标。如在入园时引领幼儿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离园时主动说“再见”;进餐环节提醒幼儿有序排队洗手、有序自主取餐,用餐时安静有序、爱惜食物、不浪费;午睡起床时鼓励幼儿自己整理被褥、整理衣服,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值日生时幼儿通过完成给植物浇水、挂毛巾等职责,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增强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游戏活动时,引领幼儿遵守规则,学会团结合作,创设情景进行德育渗透。一日活动教育表现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是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最重要体现。
(四)激发幼儿自主性
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是促进幼儿良好品德教育形成的最佳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成为事实课程的重要手段。如:端午节时,引领幼儿自主建构节日课程,在自己设计赛龙舟的规则、玩法中,帮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取得胜利需要团队团结协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良好物质环境和人文教育环境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把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的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6)
[2]徐琼.融入一日生活,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海南,2016(13):97-98
[3]欣洁.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