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组织的应用及管理探析
摘要
关键词
铁路;行车组织;管理方式
正文
铁路行车组织的合理化运行,是我国铁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制定一个完善的行车计划,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行车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相关人员就应该重视行车组织的应用和管理工作,对其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然后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铁路行车组织的应用原则
(一)安全性
安全是所有运输企业、管理部门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铁路运输相关人员也应该定期对列车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始终将安全放置在一个首要的位置上。对于一些线路变更的问题,也应该按照原有的设计标准,结合具体情况,出台一些安全预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预知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二)高效性
行车组织还应该秉承着高效性的应用原则,必须要充分去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然后得出一个最为合理化的预测,提前去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铁路行车的运行效率。同时,在列车检票和进出站的时候,可以提前给一些有效的预案,用于确保铁路运行管理的高效性。
(三)经济性
经济是大部分企业和单位追求的同一目标,为了尽快的提升铁路行车的经济效益。这时候就应该选择采用科学且合理化的措施,设置一些切实可行的行车方案,确保经济载重的合理性。
二、铁路行车组织模式
(一)客货混跑模式
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一般都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固定的客流量,这类旅客对于客运专线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客货混跑模式下,应该将客车运行放置在首要的位置上,接着再去考虑到货车的运行要求。而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为了实现铁路设备的最大化应用,应该提高整体的货运能力,实行全天混跑制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去满足人们对于出行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货混跑模式在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中,也逐渐面临着改革和淘汰的风险。
(二)客货分线运行
客货分线主要是指客车与货车走不同的线路,按照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以及线路的基本要求,完成列车运行中线路的设计工作,保证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的独立性特点。对于一些行车量比较大的线路中,就可以采用客货分线运行的方式,这样做的优势,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运行能力,还能降低运行过程中对于线路的耗损程度,满足经济快速增长情况下,对于交通运输量的基本要求。
(三)分时段运行
做好客货车运行中的分析工作,将两种运行方式的基本需求结合在一起,按照运行的时间,将其分开。例如,在白天时段,只让客车运行,而在夜晚的时候,就可以只让货车运行,这样能够降低少部分长途客车的运行需求。同时,在这种分时段的要求下,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性,能够更好的规避掉由于运行速度不同对通行率的负面影响。
三、影响铁路行车组织管理的基本因素
(一)人为因素
铁路行车工作中的各个作业环节,无论是对行车的管理还是操作,和人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整个工作中,人也始终处于一个主导的位置上,对周围的环境、交通和其他的运行模式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于是在这种非常关键的主导模式中,作为运输一线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具备极高的心理素养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铁路运输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而提升行车的安全性。我们矿区专用线和西安铁路局合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所有一线操作岗职工80%以上持有国铁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并享受相应津贴,
(二)设备因素
铁路运行中设备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整体运行的质量,还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如果这些设备出现了故障,就会出现一些大小不同的安全性问题,进而使得整个运行的安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我们蒲白矿区专用线闭塞系统信号传输原采用电缆通道,受距离、电压等因素影响较大。2013年我们改为光纤传输,大大地提高了闭塞系统的可靠性。同年对沿线各站进行了调度可视化改造,调度信息化指挥能力显著提高。
(三)环境因素
运输环境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的,内部环境主要是运行作业中行车内部的系统,任何设备出现了异常情况对于行车安全问题都会产生一些过大的影响。例如,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人员会感到非常的疲惫。而外部环境主要是列车在运行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具备不可控的特点,在发生的时候,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极大,如洪水会冲段轨道。
四、铁路行车组织的管理策略
(一)在一般情况下,铁路行车组织的管理策略
铁路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对行车调度指挥下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调度员也可以按照铁路运输的组织特点,调整列车序和运行的线路,制定一个比较科学且合理的发车方案,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去优化列车的出行计划。
同时,在列车调整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不同的调整策略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有时候,现场的情况是动态的,有时候又是静态的。这时候,调度人员按照实际情况,去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科学的统计出不同场景下的策略选择途径。然后将场景库和策略库相互的结合在一起,对于实际调整以后的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这样在遇到需要调度的情况下,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方式。例如,对于某一方向的列车,车流集结数量如果没有达到相应长度和数量的要求,那么列车就不会在正点发车。从中就可以看出,编制计划对于列车在长度和总量方面的要求比较突出,但是这种要求对于行车计划实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可以选择采用定点集结的方式,让列车组织严格按照运行图的相关规定去开始集结,加快货车周转的速度,解决不能正常发车的问题。
(二)严重突发事件下,行车组织的管理策略
严重突发事件下,行车组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持续的时间长,客流波动程度大。由于铁路运行是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中进行的,所面临的环境也是随时变化的,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调整。铁路行车组织的优化,更是需要将不同的外界情况考虑在内,科学的规划与安排行车的路线,提高整体的组织水平。
在严重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一个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对相关事件进行合理化的处理,然后对事件的原因和修复时间等进行综合性的判断。通过对受损线路和相邻线路运行能力进行评估的时候,就可以实行迂回行车的方式,最大化的去减轻受损线路的行车压力,使得线路的运行工作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同时,还要秉承着一个较高和较低的等级原则,等级高的列车正点到站,而等级低的列车可以晚点到站,按照实际情况去适当性的调整到站的时间。对于一些列车晚点的处理工作,应该将其限定在单个列车调度的范围内,以列车调度台为中心,各个工作间要共享信息,协调处理,用于保证列车安全、有序进行。
(三)恶性突发事件下,行车组织的管理策略
恶性铁路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事件发生以后,对于铁路运行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运输能力也会长时间的受到影响,并且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事件发生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但是针对它的大范围影响,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在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努力下,一起去完成相应的恢复工作。
对于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恶劣的突发事件,应该及时的成立事件应对组织,开展事件报告和人员抢救工作。要借助社会各界中的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及时安抚受害人员的情绪,疏散滞留的旅客。同时,也要制定一些合理化的列车运行方案,按照行驶线路的实际情况,对长编组列车进行有效的调整。除此之外,对于恶性事件中人员伤亡和影响的具体情况,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上报给上级,让上级组织更好的掌握事件的具体进展,确保群众对此的知情权,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结束语:
从现阶段我国铁路行车组织和管理模式中来看,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进行逐步的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让铁路行车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和安全,使得整个管理制度逐渐的趋于完善。铁路部门也应该从一个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行车组织和管理的相关因素,然后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开广. 新时期铁路行车组织的应用及管理[J].交通世界, 2017(15):156-157.
[2] 赵平平. 关于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管理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6):207-208.
[3] 蔡明岐, 桑建涛. 铁路行车组织安全双向闭环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5):261-261.
[4] 祖利军. 铁路行车组织及调度指挥授权管理问题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 2018, No.262(10):200-201.
[5] 李小鹏. 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模式及安全管理策略[J].科学中国人, 201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