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洪海

吉林省白山市电视转播台 吉林省 白山市 134300

摘要

本文聚焦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探讨高山特殊环境设计实施挑战。分析高山环境对接地系统特殊要求,如高雷击风险、土壤电阻率变化等,提出科学接地系统解决方案。涵盖接地系统基本原理、设计实施策略、维护故障处理技术,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


关键词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设计与实施;维护与故障处理;新技术发展

正文


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信息传输重要节点,稳定性受到关注。接地系统保障台站设备正常运行关键环节,在高山环境下面临严峻挑战。高山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雷击频发,且土壤电阻率高,给接地系统设计施工带来极大难度。

1.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基本原理

接地系统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架、电缆金属护层或其他导电部分与大地作电气连接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的触电危险,防止雷击等外部电磁干扰提供低阻抗电流通路,确保在设备故障时电流迅速流入大地,保护设备安全。山地区气候条件多变,雷电活动频繁,对接地系统防雷性能提出要求高山土壤电阻率较高,增加接地电阻,降低接地效果。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针对接地设计,将雷电产生巨大电流迅速导入大地,避免雷电对发射台站设备造成直接破坏[1]。要求接地系统具有足够泄流能力确保雷电冲击下电压降在安全范围内。防止雷电产生的电位差对人员造成危害,实现等电位连接。将台站内所有金属构件、电气设备外壳等通过接地系统连接,形成等电位体。在雷电冲击时,各点电位趋于一致,减少电位差引起电流流动和火花放电可能性。高山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难以达到理想值[2]。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接地体面积、使用低电阻率材料制作接地体、采用深埋或化学降阻剂等。提高接地系统泄流能力,确保在雷电冲击时迅速将电流导入大地

2.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设计与实施

2.1设计原则与目标设定

接地系统保护人员安全,在设计时确保接地电阻低、泄流能力强,迅速将雷电或设备故障产生电流导入大地,避免对人员造成危害。考虑等电位连接,将台站内所有金属构件连接,形成等电位体,减少电位差引起电流流动可能性。接地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要求接地材料具有良好耐腐蚀性、抗老化性,确保长期使用中不会因环境因素失效。满足安全性前提下,接地系统设计选择接地材料和施工方法,降低建设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减少对高山环境污染破坏[3]。针对高山土壤电阻率高特点,设定具体接地电阻目标值。采用低电阻率材料、增加接地体数量、深埋或化学降阻剂等措施,努力将接地电阻降低到目标值以下。例如设定电磁屏蔽效果目标,减少外部电磁场对台站内部设备影响。对接地系统布局优化,如铺设环形接地网、设置屏蔽笼等,形成有效电磁屏蔽层[4]

2.2接地材料选择与布局设计

接地材料特性导电性能高山环境土壤电阻率较高,选择导电性能良好材料是降低接地电阻关键[5]。常用接地材料铜、铝、钢等金属,铜导电性能最佳,但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高山土壤具体情况选择接地材料。在土壤电阻率极高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镀铜钢棒或铜包钢绞线等复合材料,保证导电性能高山地区地形复杂,接地材料在使用中受到较大机械应力。选择足够机械强度接地材料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不会断裂。设置支撑结构、避免过度弯曲,防止接地材料因机械应力损坏。

接地网是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设计关系到接地效果。接地网应围绕台站主体建筑铺设,覆盖更大面积,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泄流能力。根据台站实际情况,采用环形、网状或放射状等不同布局形式。例如接地极应采用低电阻率材料制作,深埋于土壤。采用化学降阻剂等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将台站内所有金属构件和电气设备外壳连接,形成等电位体,减少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流动[6]

2.3地电阻的计算与优化方法

接地电阻计算考虑多种因素,土壤电阻率、接地体形状、尺寸、埋设深度等。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其地理位置特殊,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计算更复杂。接地电阻基本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公式仅适用于单根接地体在均匀土壤中情况,对实际高山发射台站接地系统而言,考虑多根接地体并联以及土壤非均匀性影响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公式说明多接地体并联时,总接地电阻等于各接地体电阻倒数之和。高山地区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对接地电阻计算提出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借助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土壤电阻率分布情况,采用分层计算或数值模拟等方法估算接地电阻。

为降低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系统性能,可选择导电性能好、耐腐蚀性强接地材料降低接地电阻。扩大接地网面积增加接地体与土壤接触面积,降低接地电阻。在高山发射台站接地系统中,将接地网铺设在台站周围较为平坦区域。根据土壤电阻率分布情况,在接地网不同位置增加接地体,适当加深接地体埋设深度。在接地体周围施加适量降阻剂,提高接地体与土壤接触效果,降低接地电阻。根据地形特点和土壤电阻率分布情况,科学规划接地体布局,确保接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7]

2.4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

对高山发射台站地形、土壤电阻率、气候条件等详细勘查,为设计提供准确依据。根据勘查结果,结合台站具体需求,制定详细接地系统设计方案,接地材料选择、接地网布局按照设计方案采购所需接地材料,如铜材、镀锌钢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场地平整,便于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在施工区域测量放线,标记出接地网具体位置。按照放线位置开挖沟槽,沟槽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将接地体按照设计要求放入沟槽中,确保接地体之间保持间距,用土壤回填沟槽夯实土壤,确保接地体与土壤紧密接触。根据设计方案铺设水平接地体,形成环形结构。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系统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3.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3.1日常维护检查项目与周期

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因接地电阻过大影响防雷效果。使用专业接地电阻测试仪,按照操作规范测试。测试前断开相关设备电源,避免测试产生误操作。检查接地体是否锈蚀、断裂,连接部位是否松动、脱落,确保接地系统完整。评估降阻剂使用效果,确保其持续有效降低接地电阻。观察接地体周围土壤颜色、湿度等变化,必要时重新测试接地电阻值。检查防腐涂层是否完好,有无剥落、开裂等现象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于易腐蚀区域应增加检查频次[8]例如,改造前台站对多次雷击事故详细分析,明确直击雷危害特点根据台站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防雷接地系统布局,增设供配电系统接地地网、修复工作楼避雷带、完善等电位汇流防雷设施等。实施采用高质量材料确保接地体埋设深度、连接部位紧固度。建立定期维护制度,定期对地网维护、对各接地电阻测试,确保防雷系统稳定运行。

日常维护检查中,一旦发现接地电阻异常升高、接地体锈蚀断裂、连接部位松动脱落等故障现象,应立即记录上报。组织专业人员对故障现象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明确处理步骤、所需材料等。按照处理方案组织人员实施处理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周边设备造成二次损害。处理完成后,重新测试接地电阻值,确保接地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例如根据土壤电阻率测试结果,若土壤条件不佳,可增加接地体数量采用深埋式、扩散式接地体设计,降低接地电阻。在接地体周围施加专用降阻剂,改善土壤导电性。建立检测机制,及时发现接地电阻升高问题。对接地体镀锌、涂覆防腐涂料,延长使用寿命。使用高质量紧固件,确保安装牢固,定期检查紧固状态。在连接部位加装防振垫片采用其他防振设计,减少因振动导致松动。在具体处理中,可断开相关电源,确保安全按照设计方案开展接地体更换、紧固连接、施加降阻剂等操作;重新测试接地电阻值,确保恢复正常。处理完成后,应重新测试接地电阻值,确保接地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完善系统检查制度,确认无误后验收,记录处理过程结果,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

3.2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3.2.1接地电阻升高

接地电阻升高是接地系统中最常见故障,表现为接地电阻值超过设计或规定范围,影响防雷效果。

高山地区土壤电阻率受气候、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接地电阻升高。接地体长期埋于地下,受土壤腐蚀性物质侵蚀,接地体截面减小,电阻增大。接地体与接地网、接地线与设备之间连接部位因施工不当松动,受氧化影响接触电阻增大。

3.2.2接地体断裂或损坏

接地体在地下因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受腐蚀严重损坏导致接地系统失效。高山地区施工活动频繁,不慎损坏接地体。接地体材料若不符合标准,强度不足,易在长期使用中发生断裂。

3.2.3连接部位接触不良

接地体与接地网、接地线与设备之间连接部位因松动、氧化等原因接触不良,导致接地电阻增大。连接部位在施工中未紧固到位,未采取有效防腐措施,潮湿、酸碱等恶劣环境加速连接部位氧化腐蚀过程。

3.3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

收集接地系统出现异常现象,如接地电阻升高、设备异常停机、雷击报警等。根据收集到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前往高山发射台站,对接地系统完成现场勘查,观察接地体、连接部位、降阻剂使用等情况。结合现场勘查结果综合分析故障原因。若土壤电阻率过高,可添加降阻剂、更换低电阻率土壤等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腐蚀严重接地体及时更换轻微腐蚀或断裂接地体,可修复处理。紧固连接部位螺栓,对氧化严重部位除锈处理。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方式修复。修复后确保接地体导电性能不受影响。清理连接部位氧化层,涂抹防腐涂料防止再次氧化。进行故障诊断修复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修复中使用材料设备质量监控,确保修复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4长期性能监测与评估方法

每季度对接地电阻测量,记录数据绘制变化趋势图。监测接地电阻是否出现异常波动,检查接地体外观,观察是否有腐蚀、断裂或外力破坏迹象。测量土壤电阻率,了解土壤条件对接地性能影响。监测土壤湿度变化,湿度对接地电阻有显著影响。记录每次雷击事件响应情况,评估防雷效果。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万用表等专业仪器对接地电阻、连接部位接触电阻等精确测量。建立接地系统远程监控平台借助传感器实时监测接地电阻、土壤湿度等关键参数。定期开展人工巡检,观察接地体外观、连接部位状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接地电阻合格范围。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确保防雷效果。根据最新的防雷技术标准,对防雷接地系统优化设计。例如,采用高效降阻材料、扩大接地网面积、增设避雷针等。加强等电位连接工作,确保所有需要接地设备与接地系统有效连接。施工中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完善日常维护制度,定期对防雷系统全面检查。接地体周围使用高效降阻剂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值。借助实验对比测试,验证新型材料效果,优化使用方案。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防雷系统。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便于后续分析。针对新引进先进电子设备,加强等电位连接工作。采用更粗铜条作为等电位连接线,提高连接可靠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作为其安全与稳定运行关键组成部分,关乎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与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相关。深入探讨接地系统设计实施强调科学规划、高质量施工重要性。后续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积极拥抱新技术,如应用新型降阻材料、建立智能防雷系统等,提升防雷效果。加强行业交流合作,分享成功经验教训,共同推动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接地系统完善优化。

【参考文献】

[1]孟凡涛. 中波与调频电视高山发射台共址技术研究[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22,49(4):79-82.

[2]张艳强,张旭荣,马云龙. 高山发射台发射机备用天线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J]. 电视技术,2022,46(7):114-116.

[3]杨惠豪. 高山发射台站的综合防雷[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6):3831-3832.

[4]韦柳青,杨晓明. 基于IP架构的高山发射台信号传输网络构建[J]. 黑龙江广播电视技术,2023(3):91-94.

[5]唐壮.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站设备维护保养经验分析[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23,50(11):87-90.

[6]谢源. 论高山发射台检修与维护[J]. 通信与信息技术,2023(z1):75-77.

[7]徐有返.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站防雷系统优化[J]. 黑龙江广播电视技术,2023(2):91-94.

[8]张永杰.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站运维模式转型:无人值机技术的应用与挑战[J]. 电脑采购,2023(24):66-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