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特殊地形;现代测绘技术;遥感测量;工程应用
正文
一、引言
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山区、沙漠、沼泽及其他复杂地形的测绘中,面临的挑战和要求显著不同。针对特殊地形的特点,采用高精度的测绘技术如激光雷达(LiDAR)和无人机(UAV)进行数据采集是当前的主流选择。激光雷达能够在复杂地形中获取高分辨率的三维点云数据,其探测精度可达到厘米级,适合于地形边界不明显的情况。此外,多种传感器的融合使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测绘技术的进步使得在特殊地形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组合不同测绘技术与方法,不仅提升了测绘精度,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如环境监测、资源开发以及灾害评估,显现出强大的技术适应性和应用前景。
二、特殊地形概述
2.1 特殊地形类型划分
特殊地形可根据地貌特征、环境条件及其对测绘技术的影响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高山、峡谷、沙漠、湿地、冰川及海洋等。各类型特殊地形具有独特的测绘难度和技术要求。
高山区由于其高海拔、坡度陡峭,通常采用激光雷达(LiDAR)测量,由于其点云密度可达1点/m²,适用于地形细节捕捉。在较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迅速,使得GPS定位精度降低,因此,补充使用载人或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结合传统地形测绘技术,对高原地区进行综合评价。
峡谷地形相对封闭,测绘工作面临挑战,通常使用地面激光扫描(GLS)和全站仪以提高测量精度。GLS能够提供高达毫米级的三维点云数据,适用于复杂的线形物体及其周边特征的精准模型构建。同时,结合航拍技术获取峡谷全局视角及地形变化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沙漠地区,由于环境干燥、沙丘不断移动,地面变化较大,传统测绘方法易受干扰,因此,激光雷达和遥感技术是关键。遥感技术可结合MODIS传感器提供1000米的空间分辨率,监测沙漠变化及植被覆盖情况,而LiDAR技术则通过毫米级精度提升地面的真实情况描绘能力。
湿地类型因其水位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复杂性,要求采用高频多波束声呲测量(MBES)技术,对水位和底质进行精确监测。多波束声呲能在不同水深条件下获得高达几厘米的水下地貌信息,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冰川地区由于冰雪覆盖,其反射特性复杂,通常结合高级遥感与地面测量技术。使用合成孔径雷达(SAR)进行其表面运动监测,分辨率可达数米,同时结合传统地面GPS测量,以监测冰川退缩及厚度变化,获取精细的时空动态。
海洋测绘则尤为复杂,主要依赖于航行时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船载声呲测深技术(SBES)是主要方法,其能在水深上千米的海域准确获取水下地形,分辨率维持在数十厘米左右。同时,结合海洋观测卫星数据,进行大范围海底地貌的动态监测,分析海洋环境变化。
上述不同类型的特殊地形,要求测绘技术在项目执行中灵活运用多种先进测量方法,确保数据的高密度、高精度,以满足地形分析、环境监测和土地利用等多方面需求。
2.2 特殊地形测绘难点
特殊地形测绘面临多个技术与环境挑战。首先,陡峭山地和悬崖地带的测绘要求高精度和高安全性。传统的方法如全站仪和水准仪在这些区域使用困难,常用无人机(UAV)结合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飞行高度通常设定在100米到200米之间,重叠率需达到60%至80%,以确保生成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准确。
其次,复杂的地貌特征,如峡谷和洞穴,传统的地面测绘往往局限于草图和稀疏点位测量。激光雷达(LiDAR)技术进一步拓宽了这方面的应用,其强大的穿透能力和高精度使其能够获得复杂地形的数据。高密度点云数据的采集要求每平方米点云密度应至少达到20点以上,以便后续生成三维地形模型。
城市特殊地形,如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测绘,涉及较为复杂的信号遮挡问题。使用移动激光扫描(MLS)或室内定位系统(IPS)可有效提高城市环境中数据采集的精准度。此外,屋顶等高点的三维重建一般需要快速建模系统,通常采用法线估计与点云分割技术,处理时间需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环境。
总结不同特殊地形带来的挑战,需采用多种测绘技术结合互为补充,通过合理的测量方案和精细的数据处理,以克服特殊地形的测绘难点,确保最终成果的准确与高效。
三、测绘技术分析
3.1 现代测绘技术介绍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LiDAR)、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无人机测绘等。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极大提高了测绘精度、效率和适应性,尤其在复杂地形和特殊环境中的表现尤为显著。
GNSS作为现代测绘的基础工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其系统包括GPS、GLONASS、伽利略和北斗,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GNSS的实时动态差分(RTK)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中有效克服了卫星信号遮挡和多路径效应,为山区、峡谷等地形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可能。
航空摄影测量利用航拍技术,通过航空器搭载高分辨率摄影设备获取地面影像,结合地面控制点进行立体测量,形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此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地区,能快速覆盖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对特殊地形的特征提取和变化监测表现突出。
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利用激光脉冲测距原理,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其测距精度通常达到厘米级,点云密度可达每平方米几千点。激光雷达在林地、山区等复杂地形的应用,能够有效穿透植被,获取地表和地形信息,极大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及准确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多种测绘数据,通过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处理,将测绘结果与其他地理信息结合,便于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GIS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复杂及特殊地形下,通过三维建模与分析,展现多维度信息。
无人机测绘近年来发展迅猛,配备高清摄影机和激光雷达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在狭窄、危险或难以到达的环境中进行高效测绘。其航拍可覆盖面广,而摄像头的高分辨率可捕捉到毫米级别的细节,适合城市房地产、工程建设以及自然灾害评估等领域。
这些现代测绘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也不断引入新技术,如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用于优化数据精度、自动化特征提取,提高评估与决策的效率。技术的多样化和互补性使得测绘工作在特殊地形中愈加高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3.2 特殊地形适用技术
在特殊地形测绘中,选择合适的技术至关重要,主要包括高精度 GPS、激光雷达(LiDAR)、无人机航测以及传统测量方法等。高精度 GPS系统,通常精度可达厘米级,适用于开阔地带和相对平坦的特殊地形,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使用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精度测量,适合如山区、河流和其他难以进入的区域。
激光雷达(LiDAR)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能够快速采集大范围地点的高密度三维点云数据,特别适用于森林覆盖、山地地形等。这种技术可以在复杂地形与植被覆盖下实现高效测绘,点云密度通常在每平方米数千到数万点,具有较强的三维建模能力,能够有效提取地表特征如树冠高度、地形坡度等重要参数。
无人机航测则在特殊地形的快速采集和高效处理方面表现卓越。其飞行高度一般在100-400米之间,拍摄分辨率可达到3-5厘米,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测量的需求。无人机配备的多光谱相机支持地物分类与特征提取,而激光雷达搭载无人机时,则可获取更为详尽的地面信息,结合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对于地质复杂的山区而言,使用无人机与LiDAR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加精准地获取坡度、坡面稳定性及土石方量等重要数据。此外,传统的全站仪和水准仪在特殊地形的细节精测中依旧不可或缺,通过三维点定位和坐标转换,能够获取地形的微小变化信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为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设备选择上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考虑地形类型、植被覆盖、天气条件及可进入性,设计监测和测绘方案。同时,实施时对数据采集频率和时间段的选择同样重要,应根据特殊地形的气候变化与地质活动状况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需求变化,实现全面细致的地形分析。
四、应用实例研究
4.1 工程案例选择
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案例选择至关重要,具体应用测绘技术的案例为:某山区矿区地形测绘项目。该项目采用了高精度GNSS测量及无人机航测技术,对复杂地形及植被覆盖下的矿区进行详尽测绘。项目中利用RTK(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布设,总计布设点数为25个,平均间距为200米,确保测绘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RGB相机,航拍高度设定在300米,GSD(地面分辨率)达到5厘米,通过50%重叠度的航线设计,共获取图像数据5000余帧,后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ix4D进行三维重建和数字表面模型(DSM)生成,精度控制在±10厘米内。该项目在数据处理阶段,采用了LiDAR(激光雷达)技术,配合地面和航空激光点云,最终生成了详细的高程模型和等高线图。
针对矿区边界的测量,选取了Research 5000全站仪,进行近地面测量,以提升测量精度。全站仪的测量精度达到±5毫米,项目中测量总点数为150个,确保边界条件得到精确掌握。结合地面GPS和激光测量数据,最终形成的矿区三维模型,具备高可视化能力,适于后续开发与管理。
此项目还对环境影响评估开展了支持性调查,结合地形、植被密度及水系分布进行分析。最终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分析,使用GIS软件展示关键环境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针对特殊地形的风险评估模型。
4.2 案例成效评估
在该测绘技术应用实例中,对特殊地形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详尽分析。采用LiDAR技术对某山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三维建模,精度达到±5cm,点云密度约为20点/m²。结合GPS定位系统,生成了高精度的地形图和植被分布图,供后续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在坡度分析方面,通过空间分析软件计算出不同坡度区域的面积占比,结果显示,15°以下的坡度区域占总面积的65%,对水土保持工程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坡度和降雨量的联合分析,得出了在降雨强度为50mm/h条件下,坡面侵蚀率达到3.2t/h的结论,此数据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针对性指导。
为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地形变迁,实施动态监测。依托GNSS技术,设置5个基准站,监测坐标精度提升至±2cm以内。对比施工作业前后的地形数据,发现土方作业造成的地形高程变化最高达2.5m,对相关部门反馈出现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合理调控施工方案。
五、结论
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测绘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与效率。针对高山、峡谷、湿地等复杂地形,采用激光雷达(LiDAR)技术,实现高密度点云数据的快速采集,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未来特殊地形测绘工程的拓展中,加强多种测绘技术的协同运用,提升数据获取与处理的整体效率与准确性,将是实现精准测绘的关键。同时,推行标准化流程,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测绘成果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孔繁佩;杜梦飞.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3.
[2] 汤双锦.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房地产导刊,2020:239-240.
[3] 熊克仁,贺波.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
[4] 孙金波.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22:2.
[5] 高旺,陈欢,唐肖利.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探微[J].世界有色金属,2019:263-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