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情境教学、要点
正文
前言:
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或模拟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从教材和教育实际出发,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
一、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这种方式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情境教学则不同,它能够将生物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例如,在讲解细胞结构时,可以创设一个“细胞工厂”的情境,把细胞的各个结构类比为工厂中的不同车间,细胞核是指挥中心,线粒体是动力车间等等。这样的情境创设,就如同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生物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充满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这个充满趣味的“生物工厂”的奥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很多概念和原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情境教学通过构建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创设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其中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沿着食物链传递给食草动物,再传递给食肉动物。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能量流动的原理,并且在面对实际的生态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1]。
(三)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创设的情境进行观察、分析、假设、验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例如,在探究遗传规律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家族遗传疾病的情境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提出关于遗传方式的假设,然后再通过遗传图谱等方式进行验证。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四)情境教学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创设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生物情境,如基因编辑、环境保护等。在学习基因编辑技术时,创设一个关于基因编辑在治疗人类遗传疾病方面的情境,同时也提及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能让他们意识到在进行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时需要遵循伦理道德规范,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
二、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一)提升兴趣,助推进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教材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基于兴趣和生活实际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促进教学效率的优化。
例如,在讲解“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的内容时,用一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在初中生物中有简单了解到杂交育种对不对?那么你们知道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的联系吗?”以此导入本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再把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师还可以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在海南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劳作之时,由于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袁老不慎摔倒,最终于长沙溘然长逝。然而,袁老毕其一生所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并未因此而中断,而是在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手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学生们通过了解袁老的事迹,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涉及的事件应当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务必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相关性[2]。
(二)结合情境,丰富体验
生物教学中涉及抽象的知识较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讲述为主,基础不好的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口头讲述以及黑板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当积极引入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作为辅助手段。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细胞结构时,通过展示细胞结构的动态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胞内各个细胞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远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3]。
再如“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这一章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的重点,在高考试卷中占比也比较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丰富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从生物科学角度探索环境保护方式的视频案例,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化地了解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三)组织实践,巩固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运用能力具有深刻的重要性,即培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完成“课堂+实践”的双重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把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4]。
以“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章节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去。具体而言,围绕“考察本地生态资源状况”和“校园生态资源保护”这两项活动,要全方位地、深入地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发展理念。在“考察本地生态资源状况”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到本地的各个角落,去探寻本地生态资源的现状,包括但不限于森林覆盖面积、水资源的质量与分布、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等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他们能够亲眼目睹生态环境的现状,从而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四)整合实验,优化操作
这类生物活动重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生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生物课堂的教学做合一,简单来说就是构建生物实验情境[5]。
例如,进行“光合作用”验证实验,需精心筹备相关器材,而后开展实验操作:①把天竺葵放置于阴凉且毫无阳光照射的黑暗之处,这个时长大概为一到两天。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让天竺葵充分消耗掉自身所含有的淀粉。这一过程就像是给天竺葵进行一次内部的清理,把之前储存的淀粉尽可能地消耗掉,为后续的实验奠定基础。②将天竺葵从阴暗之处取出,从中挑选出那些叶片较大且颜色翠绿的叶子。随后,取黑色的厚纸张对这些叶子进行特殊处理。要把黑色厚纸张覆盖在叶子的正面和背面,并且纸张的面积应当占据叶子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用的纸张大小和形状必须完全相同,而且要严格对齐,最后用曲别针固定好。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把天竺葵放置在日光下,让其接受阳光照射4至6个小时。这一过程就像是给天竺葵注入能量,让它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反应。③从经过上述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一片经过遮光处理的叶片,再选取一片正常照过太阳的叶片,将这两片叶子一起放入开水中煮沸3分钟。这个操作的意义在于破坏叶片的叶肉细胞,就好像是打开了叶片内部结构的一道大门,为后续的实验步骤做好铺垫。④把经过煮沸的两片叶子从开水中捞出,放入一个盛有酒精的锥形瓶内。此时,要使用准备好的棉絮将锥形瓶的瓶口密封好。再把这个锥形瓶放置到装有沸水的烧杯里,进行隔水加热。这样做是为了促使叶绿素能够充分地溶解在酒精之中。当我们看到锥形瓶内的叶子颜色逐渐褪去,直至变成黄白色的时候,就可以把酒精灯移开了。接着,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出叶片,再用清水仔细地冲洗干净叶片,然后把叶片放置到白色的瓷盘里。这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十分谨慎,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实验结果。⑤将放在白瓷盘里的叶片展开并且铺平。然后,使用按照1:10比例稀释的碘酒溶液,均匀地滴在这两片叶片上,仔细观察叶片所发生的变化。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笔者针对实验目的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绿叶之中究竟包含哪些色素呢?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叶片内部的物质组成。再如,碘酒稀释液是否能够用其他的材料来替代呢?这涉及到实验中的材料用具方面的思考。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就像搭建阶梯一样,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逐个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6]。
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有效的生物学习环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生物基础知识搭建多元的生物情境课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水平,为其今后的学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7]。
参考文献:
[1] 刘巍.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才智,2019(32):104.
[2] 徐文静.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65-69.
[3] 李金香.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66.
[4] 刘佳婧.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1(13):0019-0020.
[5] 周小萌.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建构[J].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1(23):2.
[6] 江媛.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 2022(6):2.
[7] 贺晓霞.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 9(5):17-19.DOI:10.3969/j.issn.2096-224X.2024.05.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