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玲

辽宁省体育学校

摘要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面,本文揭示了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的理念和策略,主要包括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和启发式教学。本研究有助于推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并为教育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

正文


1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1.1 现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提升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特点和问题。

现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互动和主动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

现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繁杂和学生的笔记记忆,导致课堂变得死板和枯燥。学生只追求应试成绩,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与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相适应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当前社会变革迅速,语文课程应该与社会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现行教学模式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1.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的盲目追求应试成绩,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单一的知识记忆和应试技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提供给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差异化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这种差异化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背景以及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尤其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动机差异较为明显。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具备较强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为基础薄弱、兴趣不足而在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滞后。这种差异性使得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课堂中所有学生的需求,往往导致部分学生进步缓慢,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在这种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中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获得进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或差异化教学设计,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辅导。这不仅可以满足学术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提升需求,还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逐步跟上课程进度。

2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1 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一致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有效转化情绪,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文学作品一般都有自己的写作情感,因此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抓住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可以提问学生:“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兴奋。如果你是小说中的玛蒂尔德,当你发现那是项链时,你会作何反应?“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积极组织小组自由讨论。有学生提出疑问:“当时弗莱思节夫人为什么借一条假项链?她显然非常富有。”;“为什么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不立即告诉弗莱思节夫人,让她不必承受十年来的艰辛和无谓的努力?”……同学们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融洽。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获得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2.2 促进合作交流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合作的学习习惯是今后学习交流的必要条件。在设计课程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体验共同合作成功的乐趣,从而积极探索和获取知识。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朗诵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互动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这种比赛可以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课前三天,学生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充分的练习与准备,教师会发布与比赛相关的通知,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清楚规则和要求。

朗诵比赛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参与的学生可以选择独自朗诵,或与两人或多人合作,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比赛中,评委不仅包括语文老师,还可以是所有听众中的学生,增强参与感,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和评价同样重要。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教师会设置明确的奖惩规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一些懒惰的学生逃避参与,确保每个人都能全心投入到比赛中。通过共同朗读和相互评议,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感知和理解,还在朗诵过程中体会到了文字的韵律与情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努力与付出,增强了班级的团结合作意识。最终,朗诵比赛不仅是一次语言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共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诱导启发思维

启发式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深度学习的关键手段。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并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更深刻的知识理解。启发性问题不仅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领,逐渐掌握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从单一的思路跳脱出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或推导出不同的结论。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中,培养发散性思维至关重要。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学生不仅可以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还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元曲《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联想,要求他们通过发挥想象力画出一幅能够表达诗意的图画。在这堂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进行创作,要求他们不仅要理解诗歌的文字含义,还要通过图画具体表达出“小桥流水、枯藤老树”的景象。学生们在画画过程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在房子前面画上一座桥,并在房子周围画出潺潺流动的小溪;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桥和溪流可以出现在房子的后方,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诗歌中孤寂、冷清的情感氛围。通过这种创意活动,学生们不仅培养了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了更多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通过将发散性思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养成深入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通过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机会。而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总的来说,创新与实践能够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探究[J].电脑乐园, 2021.

[2] 吴瑞欣.谈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校园:中旬刊, 2022(1).

[3] 李洁平.多元化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