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温雪莲

​佛山市顺德区桂凤初级中学

摘要

新课标视域下的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突破了单一学科的束缚,实现了知识的深度整合与真实情境的融合。这种设计不仅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强调其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结合生物、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英语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同时,作业设计的个性化与差异化考虑,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上取得成长与进步。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

正文


引言

新课标视域下,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其核心理念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融合与创新。美国科学院协会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单一学科在应对复杂问题时的局限,因此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不同于简单的知识拼接,它强调的是对各学科知识、思维方式的深度整合与比较。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比和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提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挑战。这一理念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需求,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特点

    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突破了单一学科的束缚,将英语与各学科知识深度融合,既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又加深了理解的深度。从横向看,跨学科作业揭示了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有机整合;从纵向看,它挖掘了知识点间的连贯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这种作业设计具有情境真实性,作业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践中运用,迁移中创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英语跨学科作业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作业形式的局限,既有书面作业,又有主题探究、问题解决等多种形式。这种多样性可以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最后,跨学科作业的功能具有拓展性。它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作业设计,真正实现了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让作业成为课程育人的重要载体。

二、新课标视域下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

    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结合真实情境,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深度整合。设计需关注学生差异,提供个性化作业,并实施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导向设置真实情境

    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首先应紧密围绕英语课程标准,确保目标明确并与课程目标高度相关。设计时应以学生真实生活为背景,结合课标主题,避免单一视角,实现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师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发现生活与英语学科之间的关联,将跨学科作业融入真实情境。同时,明确问题导向,为知识筛选、解决策略及思维方法提供具体建议。跨学科作业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应共同参与设计讨论,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以外研版九年级下册Module 8 Unit 1Here's to our friendship!”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过往校园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撰写一篇关于毕业晚会的感想或规划文章。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涉及英语学科的语言表达,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视角,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来记录和展示毕业晚会的点滴瞬间,进一步丰富跨学科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二)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深度整合

    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旨在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包括学科间的融合和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设计过程中,需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对作业进行拓展设计。这些主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挖掘相关知识点,打破学科界限,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外研版九年级下册Module 3Life now and then”属于主题“人与社会”,可以将英语与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相融合,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深化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同时,还需关注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整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设置个性化的英语跨学科作业

    在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中,差异性教学显得尤为关键。沙塔罗夫的教育理念强调作业的层次性,既要有适合所有学生的基础作业,也要有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挑战性作业。这样的设计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能力与认知风格的差异。跨学科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考虑作业的数量和难度,避免过多的重复性作业引发学生的反感。并通过提供不同数量的材料或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成长。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作业形式也应不断创新。从简单的记忆单词、对话,到回答问题、复述文本,再到更高级的主题探究、项目式学习,每一种形式都应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设计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5Cartoons”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该模块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打造富有个性化和层次性的作业内容。针对基础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英语描述动画角色的作业。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分组合作,用英语编写一段关于动画故事的对话,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动画短片。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意思维。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作业。例如,要求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动画人物进行深入研究,用英语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一个关于该动画人物的专题网站。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充分展现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实施全面评价,不断改进作业设计

    跨学科作业评价应深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教师需以仁爱之心,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不仅关注当前表现,更要看重其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进步与未来发展潜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其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知识水平,设计个性化的成长评价方案。同时,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自我反思与调整,促进持续改进。英语跨学科作业形式多样,评价手段也应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融合,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教师需转变传统观念,基于新课标优化作业设计,整合跨学科知识,创新作业内容。同时,合理的作业评价能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课标视域下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应用实例

    通过跨学科融合,英语教育与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紧密相连,深化了学生对“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主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更广泛的文化交融和历史传承。

(一)与生物学科融合

“人与自然”作为《课标》的重要主题,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外研版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呈现了野生动物、自然景观、环境保护等多维度的自然生态画卷。在教学中,教师可巧妙结合英语教材内容与生物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热爱与敬畏自然的情感,促进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以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6Animals in danger”教学为例,在该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课程中关于动物栖息地和食物链的知识,进而理解为何某些动物会处于濒危状态。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介绍濒危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措施。例如,可以设计参考句式:

(1)The     (动物) live in      .

(2)They are     (颜色) and they     .

(3)They are in danger because     .

(4) In order to protect      (动物), we can     .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探讨其濒危的原因,如栖息地的丧失、食物短缺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科研监测、增强公众保护意识等。

(二)与地理学科融合

外研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美国的多元文化、英国的历史底蕴、法国的浪漫气息以及俄罗斯的广袤地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明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如何塑造了各国的独特文化。同时,各国的重要标志物不仅仅是地标,更是民族精神和国家文化的象征。例如,自由女神像是美国自由和民主精神的象征,而埃菲尔铁塔则代表了法国的浪漫与创新。教师需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化知识与地理学科的知识相融合,从而拓宽视野,增进对世界多元化的理解,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全球观。以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10Australia”教学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等,这些动物成为澳大利亚的国家象征,反映了该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如悉尼歌剧院,也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地理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形成对澳大利亚的立体认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学生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这无疑是对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锻炼。

(三)与历史学科融合

“人与社会”这一《课标》主题范畴,深入挖掘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用英语的视角去解读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在教授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家乡的历史变迁与对未来的憧憬。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社会风貌,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来描绘这种变化,以外研版九年级下册Module 3Life now and then”教学为例,在这一模块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等语言知识,还要通过对比现代生活与过去的差异,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如可以设计作业:A Comparison Over 200 Years的主题写作任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积极查阅历史资料,归纳总结了200年来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面临的挑战

    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面临的挑战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是教育创新的一个尝试,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跨学科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对多个学科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融合点,确保跨学科作业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深度整合。其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科兴趣存在差异性,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业,成了一个重要挑战。此外,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往往注重单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跨学科作业则需要教师设计出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准确反映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由于跨学科作业设计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和配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学科之间的壁垒和沟通障碍。总的来看,英语跨学科作业设计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跨学科作业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在初中英语作业中实施跨学科融合设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这种设计方式打破了学科的壁垒,使知识得以有机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坚持导向性、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作业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结合教材情境主题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跨学科融合作业的设计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丽红,石丁宇. 课程视域下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9):51-54.

[2] 王江华,张兴华. 基于跨学科视角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研究——以英语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2(28):37-41.

[3] 张啟冉,郭翔.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跨学科融合实践[J]. 中小学班主任,2022(6):23-27.

[4] 曹萌. 英语跨学科研究——课程视域下初中英语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互动软件,2022(8):163-164.  

[5] 江玲. 跨学科融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J]. 读友,2023(2):56-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