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林廷晞

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福建福州 350105

摘要

本研究围绕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展开,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任务群的有效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交流表达能力。研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任务群,并通过具体实践验证了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任务群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表现突出。教师反馈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本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路径,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大单元视域,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语文素养提升

正文

基金项目: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 “教--评一体化”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FZ2022ZX008


1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大单元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这一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多个单元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这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阅读和交流,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这一任务群,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教师们常常遇到任务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单元视域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路径,结合理论与实践,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2.1 任务群的理论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必须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确保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结合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在此理论指导下,任务群的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阅读与交流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同时,社会互动理论也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互动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特别是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基于此,任务群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与碰撞观点,从而增强语言表达与思辨能力。这些理论的结合为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其不仅具备实践性,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2.2 任务群的具体设计

在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时,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安排是关键环节。首先,任务群的目标设定应紧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等。

内容选择上,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选择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例如,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寓言、科普读物等,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并激发其阅读兴趣。同时,交流形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设计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个人演讲、写作练习等,以多维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个学期内的任务群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每个月的阅读主题,如自然与生活历史与文化等,然后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应的任务活动。例如,在自然与生活主题下,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并在班级进行分享。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任务群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2.3 评价与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评价与反馈机制的设计同样至关重要。首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实时记录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情况、表达能力等,从而了解任务群的实施效果。其次,学生反馈也是重要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收集学生对任务群的看法与建议,以便及时调整任务设计和实施策略。

此外,教师评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语言能力的提升情况,给出全面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任务群的实际效果,还能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3 大单元视域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路径

3.1 实施准备

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顺利展开的关键步骤。首先,教师团队接受了相关的专业培训,深入理解了大单元视域的教学理念以及任务群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掌握了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任务群活动,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支持任务群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资源的准备阶段,教师们提前选定了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并准备了所需的工具,如书籍、图片和视频。这些资源不仅贴合学生的兴趣,还与任务群的目标高度一致。此外,教师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例如,在环保主题的阅读任务中,教师通过设计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任务群启动前,教师们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前期引导,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并解释了各项活动的意义和预期成果。例如,在某小学三年级班级开展的任务群实验中,教师们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范,展示了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点信息,以及如何在讨论中有效表达观点。这些前期准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任务群的学习方式,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任务群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任务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精心布置了每一项任务,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首先,任务的布置明确且具体。例如,在我的家乡主题任务群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家乡历史或文化的文章,并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任务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充分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在学生参与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们持续提供指导和支持,密切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例如,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话题,并帮助学生克服表达上的困难。此外,通过引入角色扮演或模拟情境等方式,任务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增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在一次关于环保主题的任务群活动中,教师们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任务的难度感到不适应,表现出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对此,教师采取了分层次设计任务的策略,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难度各异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个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促进了任务群的整体实施效果。

3.3 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在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任务设计过于单一或缺乏挑战性时。为此,教师通过丰富任务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了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除了常规的阅读和讨论外,教师还加入了创造性任务,如撰写环保倡议书、制作家乡文化宣传手册等,这些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加积极地参与。

在任务的难度方面,一些学生感到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这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兴趣或感到挫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通过任务的分层次设计,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任务选择。具体来说,任务被划分为基础、中级和高级三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激发了他们挑战更高目标的动力。此外,教师们还特别关注了个别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并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任务中的困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4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成效分析

4.1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和交流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任务群实施前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从最初的65分提高到了78分,进步幅度明显。此外,在课堂表现的观察中,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原本较为内向的学生,开始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任务群中的多样化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任务,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任务群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对文本的理解力,还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一次环保主题的讨论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引用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提出合理的环保建议,并在小组中进行有理有据的交流。这些成果表明,任务群的设计切实有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全面提升其语文能力。

4.2 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师对任务群的教学效果给予了积极反馈,认为该任务群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路径。根据教师们的反馈,任务群在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群体中的适应性较强,无论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需要更多关注的学生,都能够在任务群的框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取得进步。教师们指出,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教师们还强调了任务群的推广价值。任务群不仅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具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潜力。通过在多个班级的实践,任务群表现出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在某些班级中,教师通过调整任务的难度和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这些反馈和分析表明,大单元视域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更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教学模式。

5 结论

通过对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研究与实践,本研究发现,该任务群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交流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不仅克服了任务难度设置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挑战,还成功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任务群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教师们的积极反馈也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总之,大单元视域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不仅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路径,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0):11-13.

[2]陈娜.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学习交流任务群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24,(27):34-38.

[3]梁博.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D].赤峰学院,2024.DOI:10.27871/d.cnki.gcfxy.2024.0000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