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二本院校在发展国际化专业实践项目的探索与思考——以《小果酱》文创设计项目授权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民办二本院校学生;国际化接轨;探索创新模式;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界对于国际化的教育学习,从接触到争论,从认同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现今我国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已走上“开放式”办学的道路,全面与国际化接轨,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为目的。
国际化专业实践还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通过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民办二本院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高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公办高校凭借其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社会声誉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吸引着大量优质生源;另一方面,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的相对减少和考生自主选择的觉醒,民办二本院校的招生压力日益增大。面对生存挑战,民办二本院校的发展一如既往地向国内一流大学看齐,主要手段有: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民办二本院校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设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民办二本院校逐年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完善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投入了相当的建设和管理。
(三)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民办二本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提高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人员培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
三、民办二本院校学生面临的困境
(一)学习基础较差。由于录取分数原因,二本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大学期间学习开设的新课无法补牢学习基础,使其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会进一步落后。
(二)学习环境短缺。从硬件上来说,全国参差不齐,大多民办二本院校为一类大学的独立学院的前身,优质的办学硬件资源自然是优先让给本部;学习氛围不浓,民办二本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不主动,图书馆常有大量空位,学生寝室好似网吧;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二本院校以青年教师为主,资历深职称高的教师多数为其他大学的挂名教师。
(三)就业自信不足。二本学生大多数来自普通或贫困家庭,民办二本院校高额的学费、对社会的财富分配、对学校的层次都会感到自卑;在投简历或面试场合,部分民办二本院校的学生被歧视。这些自卑心理对他们的就业表现影响较大。
(四)缺乏社会认知力。由于已身处二本,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成不了精英,便安于平凡,对社会关心较少;加上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基础弱、自控能力差,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情感世界,因此他们对社会、对世界知之甚少,这种失望、迷茫的心态让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恐惧。
二本院校的学生虽然面临着自身问题、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但通过端正学习态度和努力,是可以取得成就的。二本院校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这也是二本院校的办学目的。
四、民办二本院校对创新模式的探索
现今很多民办二本院校开始探索创新办学模式,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提升院校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与同类高校角逐中迅速崛起,部分民办院校甚至与一流大学比肩,打造出了高校的优质品牌。
品牌建设是民办二本院校提升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通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等手段,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优势。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民办二本院校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社会资源,提升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常见的措施有:
(一)职业培训模式。针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各类职业培训项目。这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也可以为院校增加收入来源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院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院校也可以为企业输送定制人才。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水平。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通过合作办学、学术交流、项目参与、师生互访等方式,提升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五、《小果酱》IP设计授权项目的产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我院一直为顺应国内高校建设方向的发展努力着。另外,从我院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由于每年院系考核与教师个人晋升的政策的不断科学完善,除学术成果外,对校企合作的横向项目,有着明确的项目数量和经费要求,使教师更主动、迫切地与企业对接。以“《小果酱》IP设计授权”项目为例,则是我院领导与教师共同努力下,成功争取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深挖校企合作内容。定期与所有合作企业联系,打通让学生培训、实习、就业及参与社会商业项目的渠道。在此之前,我院师生已参与了多家本地企业或政府单位的广告设计及工程建设项目。
(二)利用合作企业为媒介,参与国际项目。在我院与校企合作单位北京叁天巨匠文化有限公司的常规走访中,得知该公司正筹划合作的日本动画IP授权项目,为确保我院师生能参与到该项目中,我院领导积极与该公司负责人多次洽谈,最终我院与日本爱酷拉株式会社达成合作事宜,为日本动画《小果酱》进行文创设计。
(三)组建优秀的专业实践团队。通过院内的层层选拔,组建了优秀的学生团队八人,并配备两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
(四)完成项目内容。通过半年的文创设计,我院师生完成了日本动画《小果酱》文创产品的办公类、生活类、荆楚文化类的设计作品,共计53件。
(五)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专业实践。在完成《小果酱》文创设计之后,其成果不仅在国内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了名次,还获得了甲方的一致好评,因此,日本爱酷拉株式会社愿意与我院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并将另一部作品《红丸与毒丸》的文创设计授权于我院,实现了一生二的国际化专业实践的持续发展路线。
五、总结
培养高校学生的国际化专业实践能力是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
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国际化专业实践,一方面,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或跨国企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积累宝贵的职业经验,这种国际舞台上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职场晋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机会更为难得。
民办二本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民办二本院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积极寻求解决之道。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探索创新模式、加强品牌建设等战略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不仅是对民办二本院校自身的考验和锻炼,也是对我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公共艺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 胡康;周美琪.工业设计.2024 (07)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探究[J]. 牛淼淼;郭春生.科教导刊.2023(22)
[3]浅析中国普通的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交流中面临的问题[J]. 刘晶晶.市场观察.2016(S1)
[4]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 王中.装饰.2015(11)
[5]大学生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培养研究[J]. 郑和铟,李艳. 读好书.2024(02)
[6]高校教育的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J]. 陶珠.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3(06)
[7]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析[J]. 周园.戏剧之家,2014(15)
[8]试论二本院校美术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 冯超.中国美术,2021(01)
[9]二本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纪晓明.教育教学论坛,20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