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摭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静

山东省郯城县第四实验小学

摘要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拓宽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成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口语教学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口语教学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感到十分困惑的一个现象是:当我们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的很积极,甚至有时到了面红耳赤的程度。可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辩论时,往往是辞不达意,不知所云。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说话。这主要是我们在平时缺乏对学生的口语训练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口语教学,只有重视了口语教学,学生的说话水平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课指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吕叔湘先生将口语交际能力看做是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谈吐举止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组合。不仅包括倾听、表达能力,更包括巧妙应对的能力,即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环境、交际内容等的变化,敏捷思考、临时组织语言的能力,当然还包括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不会说完整的话,说话越来越简单,一般三句以上的话就不会说了,能说一分钟以上话的学生很少,并且说话没有条理,缺乏逻辑性。而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学习环境来看,主要由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要素构成,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看,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但由于课程内容重且难,考试压力大,真正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很少。而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占据,很少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自然也就缺少口语交际的机会。

2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许多孩子存在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差、自卑、胆怯、顾虑、紧张,这些都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具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孩子是因为自尊心强,怕回答问题出错,别的同学笑话,不敢回答问题。

三、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往往不能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这种现象在学生辩论中尤其明显,最后简直就是顶牛、抬杠了,而不是学习上的争论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进行口语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合理的设置情景,把学生带入的氛围中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产生想说的愿望,这时老师就从方法上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下转38页)(上接36页)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从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来看,更需要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谈话氛围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激发口语交际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生动的、活泼的、有趣的言语交际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建立一种真诚、接收、理解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安全感。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这样一种和谐、互动的气氛呢?关于这一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在他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有着明确的阐述。他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他只以班级普通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交流思想感情。

4、创设课内外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还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强化生生交流、师生互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读悟结合阅读教学法深入到每以节的语文课上。这种教学法的精髓就是读中悟,悟中读。而其中悟又是重中之重,悟的直接体现就是学生的说,也就是口语表达。我们在课堂上见得最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一般是老师问学生答,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种师生之间相互质疑、合作、探究、交流。但我们应该看到这较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毕竟我们向着师生互动迈出了一大步。老师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学生如何学习上,而不是引导学生上。我们引不是最终目的,引是围了不引。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进行口语教学时就必须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总之,口语教学,要能体现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6、口语教学必须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在课堂上更多见到了是老师和固定的、有限的几个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而多数的学生成了看客和听客,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实际,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谈看法,说意见。这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想的课堂样式。所以在平常的口语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方法上可以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提高训练效果。

7、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当一个同学读完课文或是回答完一个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就同学的发言谈谈看法,重点应围绕优点来谈,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自主评价活动,如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等,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总之,我们应该本着为学生发展的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愿望。从而真正的让我们的课堂有声有色起来。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