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摭谈
摘要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小学 班主任 德育工作
正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不仅仅是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德育管理工作也是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德育管理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当重视德育管理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之中,也需要教师丰富自身的教育能力和学识修养,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明确目标导向,注重习惯培养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时,要明确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色,科学筛选德育内容,突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性,班主任德育目标设计要分阶段、层层递进地展开。如,在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道德行为习惯时,对于低年级,应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干净、脏乱环境的直观对比,让学生自发形成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感;对于中、高年级,可逐步加深环保教育内容,渗透一些环境破坏造成的各类全球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人类存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理论实践结合,提高德育实效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忽视实践而过于看重理论教学,当前德育教学中需要将德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说教而是要引导学生从行动出发进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周末进行外出活动,如让学生到敬老院当志愿者,让学生为老人们讲一讲故事,谈一谈学校的趣闻等,让学生在这些细节中养成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都能够通过实践将德育教育进行相应的体现,而且实践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小学班主任要将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德育方法,内化道德行为
1.抓住德育工作的黄金时间。学生每天都在与他人进行接触。他们在与别人接触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与德育有关的事件,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品德教育的话效果会很好,因为这是趁热打铁。此外,教师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候开展德育工作,其效果会优于在学生身心疲惫时开展德育工作。
2.巧选德育地点。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但是德育工作不应止步于校园内,应该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可以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择合理的地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或者体会、感悟德育内容,记忆深刻,便于内化为道德行为。这样的“侧教育”效果会好很多。
四、优化设计活动,创新活动组织
道德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发地建立情感认知,构建道德观念的情感过程。班主任要创新德育模式,注重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各类操作性、实践性更强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德育内容体悟当中,使学生在手、眼、耳、口等多种感官配合下,得到丰富的情感认知素材,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内心情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德育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交流表达、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主题游戏、辩论比赛等都可作为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活动载体。班主任要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创设德育活动。例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时,可通过展示一些抗日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或动画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当下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付出无数鲜血换来的,组织学生交流感想,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强学生活动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不惧困难、努力奋进的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身正为范,规范自身言行
班主任的个人行为举止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能够对其德育塑形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班主任需要以自身魅力出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其自身的发展与德育的成长都具备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对自身形象加以保持,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班主任教育学生要爱祖国,在升国旗的时候就不能悠然自得地站在一边,而是要和学生一样行注目礼,做到站姿正确、表情严肃。又如,班主任教育学生要爱劳动,在打扫班级卫生的时候,也要以负责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劳动之中,带领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时候,不仅要做到“言传”,更要做到“身教”,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此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强化教育,促进道德素质发展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由于工作对象都是小学生,那么就需要其围绕小学生展开各种教育工作,如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兴趣,采取全面道德教育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对道德教育产生浓厚兴趣。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动态能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言行上能够得到良性的转变。此外,还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遇到同学打架该怎样做”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先认识到打架是不对的,遇到了要劝架或是报告老师,既不要参与其中,也要在劝架时保障自身的安全,从而让学生在日后遇到此种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班主任便可以从简单的班级管理转移到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以此实现德育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舞蹈、绘画等较为轻松的活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七、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交流
德育教育如果要想获得明显的成效,在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家长能够全力配合,使得教师和学生家长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还要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模式,家长需要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目标上能够达成一致,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此外,班主任还要让广大学生家长能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和家长保持联系。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以便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也能够让家长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一定了解。如此一来,班主任通过了解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中的表现,可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措施。为了能够和家长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班主任则需要向学生发放“评价手册”,对于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或是德育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构建出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
德育工作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师日常教学的过程之中做出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但是,家长也不能忽视在家庭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引导,家长也可以通过利用身边的细节小事,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榜样,实现德育家校共建,以此来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芳 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23):161。
[2]姬大卫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校园:阅读版,2018,000,(002):P.175-175。
[3]张宇佳 基于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策略[J].学苑教育,2018,000,(003):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