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油田腐蚀原因分析及治理

期刊: 农业与科学 DOI: PDF下载

袁友为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

新滩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部分油井腐蚀严重,因腐蚀躺井导致杆管更换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前期开展了物理防腐杆、固体缓蚀剂等防腐工艺试验,但有效期较短,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是腐蚀机理尚未分析清楚,防腐针对性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分析造成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高矿化度、溶解气等,以此为依据在新滩油田开展液体缓蚀剂等新的防腐工艺,并对缓蚀剂配方做了优化,大大减缓了油井腐蚀,对类似区块腐蚀原因分析及治理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油井腐蚀;高矿化度;溶解气;影响因素

正文


引言

新滩油田勘探面积200km2,探明含油面积15.53km2,地质储量2376万吨。主要含油层系为馆上段56砂层组,平均单层有效厚度仅2.9m,埋深10201110m,属普通二类稠油油藏。主要油藏具有储层薄、油稠、易水窜、易出砂、呈酸性等五个主要特征。目前,新滩油田共有油井总井227口,开井167口,日产液7530/天,日产油459/天,综合含水93.9%,平均动液面459米。

近年来,随着产出液腐蚀的加剧,躺井率逐年上升,躺井数由2010年的39口上升为2018年的55口,躺井率也由2010年的2.1%上升到2017年的2.7%;同时腐蚀及腐蚀偏磨造成的躺井在躺井总数中所占比例亦逐年攀升,由2010年的31口增加到2018年的61口,腐蚀腐蚀偏磨躺井中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79.5%增加至2018年的82.0%。腐蚀躺井的油井平均生产周期491天,与新滩平均检泵周期786天相差295天。腐蚀的加剧对产量运行、成本管理、生产运行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一是致使杆管主材费用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油井作业维护费用不断升高,致使作业成本逐年攀升;二是因腐蚀造成的躺井和低效检泵影响了原油产量的日常运行;三是环保政策影响,以后作业难度越来越大,延长油井免修期势在必行。

1腐蚀原因分析

1.1矿化度的影响

新滩油田采出液水型为CaCl2,平均矿化度为20262mg/L。高矿化度可能是腐蚀的影响因素。盐溶液中造成金属腐蚀主要是由于阴离子造成的,因此主要研究Cl-SO42-HCO3-对腐蚀的影响。

图片3.png

1 三种离子的腐蚀速率曲线对比图

实验得出,新滩油田矿化度条件下,盐含量、离子类型对腐蚀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SO42> Cl-> HCO3-

1.2 溶解气的影响

油井中的溶解气主要包括:溶解氧、CO2H2S。考虑到气体的挥发,从油井井口测定了16口腐蚀严重井的三种溶解气的实际含量。

1 腐蚀严重井溶解气体现场测数据表

序号

  

CO2

溶解氧

H2S

序号

  

CO2

溶解氧

H2S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1

XTKD18-17-06

76

2

0

9

XTKD33-3

10

9

0

2

XTKD18

32

7

0

10

XTKD32P16

40

5

0

3

XTKD43-11

34

9

0

11

XTKD18-17X10

8

10

0

4

XTKD33X9

20

5

0

12

XTKD32P15

10

8

0

5

XTKD32-1

22

0

0

13

XTKD32P9

32

10

0

6

XTKD32-13-9

16

10

0

14

XTKD18-18-8

34

10

0

7

XTKD33-5

20

10

0

15

XTKD18-17X09

86

4

0

8

XTKD32-12-8

12

10

0

16

XTKD32-17-11

68

7

0.5

 

由表可以看出:

1)测试的16口井中,溶解氧含量超过5mg/L的有11口井,CO2含量超过20mg/L11口,比重较大,说明腐蚀井溶解氧、CO2含量普遍很高,可能是腐蚀影响因素;

2)测试的16口井中只有一口含量为0.5毫克每升,其他井均没有测到H2S,因此不作为腐蚀影响因素考

1.2.1 溶解氧

实验得出:

1)随着溶解氧浓度增大,腐蚀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溶解氧浓度达到8ppm左右腐蚀速率达到最大;

2)新滩油田溶解氧浓度大部分在3-10mg/L之间,对应腐蚀速率为0.17-0.35mm/a

3)总体来说,单一溶解氧因素对金属造成的腐蚀影响很大(氧浓度范围2-11mg/L)。

4)溶解氧的腐蚀形态呈现溃疡状、连片的坑状和槽状,腐蚀凹凸不平,坑中存在很多较深的点蚀。

图片4.png

2 腐蚀速率随溶解氧浓度变化曲线图

1.2.2 CO2气体

1)腐蚀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值均在0.076mm/a标准以上。二氧化碳腐蚀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之间满足线性关系;

2)新滩油田溶解氧浓度大部分在20-80mg/L之间,对应腐蚀速率为0.17-0.34mm/a 

3CO2的腐蚀很严重,腐蚀形态主要是藓状,分布较为均匀,坑状、槽状较深; 

4)总体来说,单一二氧化碳因素对金属造成的腐蚀影响很大。

图片5.png

3 腐蚀速率随CO2浓度变化曲线图

1.3 细菌的影响

细菌的种类很多,主要研究对腐蚀影响大的硫酸盐还原菌。依据绝迹稀释法的原理,去现场取样直接测定硫酸盐还原菌的含量,室内培养7天。测试结果如表3

2 现场取样测定硫酸盐还原菌的含量

 

细菌含量

/ml

 

细菌含量

/ml

XTKD32-13-9

1.2

XTKD32P9

1.2

XTKD33-5

1.2

XTKD18-18-8

1.2

XTKD32-12-8

1.2

XTKD18-17X09

0.6

XTKD33-3

0.6

XTKD32-17-11

1.2

XTKD32P16

1.2

XTKD18-17X10

600

由表3可看出:测试细菌的5口井中,只有XTKD18-17X10SRB含量达到600/ml,该井中细菌的数量多,其他均含有极少量的SRB细菌;且测试溶解气体的16口井中,只有一口井(XTKD32-17-11H2S含量为0.5mg/l,其他的均没有检测到。因此细菌不是影响腐蚀的主要原因,非研究重点。

2 腐蚀治理方案

2.1缓蚀剂配方的优选

2.1.1单一因素条件下缓蚀剂配方的优选

针对高溶解O2地层,优选的缓蚀剂体系为:SLHG缓蚀剂30mg/L+除氧剂15-20 mg/L+杀菌剂10 mg/L(缓释率90.8%);

针对高矿化度(Cl-)地层,优选的缓蚀剂体系为:SLHG缓蚀剂30mg/L+除氧剂15 mg/L+杀菌剂10 mg/L(缓释率94.7% 

针对高溶解CO2的地层,优选的缓蚀剂体系为:SLHS缓蚀剂30 mg/L+①号HUB 10 mg/L(缓释率94.8% 

2.1.2复合因素条件下缓蚀剂配方的优选

多因素条件下缓蚀剂体系缓释率均在90%以上,满足项目设计指标要求。

3 多因素缓蚀剂体系优选结果

编号

影响因素

缓蚀剂体系

缓蚀率/%

试片表面状况

1

模拟水

0

严重腐蚀

2

矿化度+CO2

SLHG缓蚀剂25-30mg/L+除氧剂15-20mg/L+①号HUB 10 mg/L

91.5

光亮

3

矿化度+溶解O2

SLHG缓蚀剂25-30mg/L+除氧剂15-20 mg/L+杀菌剂10 mg/L

93.2

光亮

4

CO2+溶解O2

SLHG缓蚀剂25-30mg/L+除氧剂15-20mg/L

94.1

光亮

5

矿化度+CO2+溶解O2

SLHG缓蚀剂25-30mg/L+除氧剂15-20 mg/L+杀菌剂10 mg/L

93.8

光亮

2.2缓蚀剂加药方式及配套工艺的选择

通过调研胜利油田固体缓释剂、液体缓蚀剂以及物理防腐杆等应用效果,分析各项防腐工艺适应性分析,按照产液量进行了优化。

1)低产液量井≤30 m3/d):应采用固体缓蚀剂尾管悬挂法为主的方法; 

2中产液量井30-80 m3/d):应采用尾管悬挂法与套管滴加法相结合的防腐方法,并探讨化学/电化学综合保护的方法的可行性; 

3高产液量井≥80 m3/d):优先考虑选用特种耐腐蚀管杆,或者采用衬里法/涂层法与套管滴加法相结合、化学/电化学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方法,并对其用量、适应性进行综合考察,满足不同产液量油井管杆防腐的要求。

2.3缓蚀剂加量设计 

1)对于O2O2+CO2 O2+ Cl-及三因素为主控因素的井,缓蚀剂加量设计为40-50mg/L 

2)对于CO2 Cl-Cl-+CO2为主控因素和复合因素的井缓蚀剂加量设计为30-40mg/L 

3)主控因素含量较多、腐蚀严重的井可适当提高加量。

 2.3油井防腐工艺设计

挑选腐蚀严重井10口,按照产液量及腐蚀主要因素,对加药工艺、缓蚀剂浓度及用量按要求进行设计。

4 新滩油田油井腐蚀治理工艺设计表

井号

产液量 m3 

主控因素

工艺方法

缓蚀剂类型

缓蚀剂浓度/用量mg.L-1/kg

XTKD32-12-8

13.6

O2

套管滴加法 

GHSO-01

50/300

XTKD33-5

31

O2

套管滴加法

YHSO-01

50/1400

XTKD32P9

34.4

O2

套管滴加法

YHSO-01

40/1200

XTKD18-18-8

30.6

O2

套管滴加法

YHSO-01

40/1100

XTKD18-17X10

12

O2

套管滴加法 

GHSO-01

40/200

XTKD18-17X09

40.7

CO2

套管滴加法

YHSC-01

30/1100

XTKD18-17-06

10.8

CO2

套管滴加法 

GHSC-01

30/150

XTKD32-1

31

Cl-

套管滴加法

YHSC-01

30/1000

XTKD33X9

36.5

Cl-+CO2

套管滴加法

YHSC-01

30/300

XTKD32-17-11

12.6

Cl-+CO2+O2

套管滴加法 

GHSF-01

40/250

3 腐蚀治理效果

10口井缓释率做了检测,平均缓释率达到89%,腐蚀速率为0.026mm/a,为油田腐蚀标准的1/3,取得了较好效果。

 

 

 

 

 

 

4 新滩油田腐蚀治理试验井缓释率检测

序号

井号

液量(m3/d)

日加药量(kg)

累计加药量(kg)

加药时间(d)

加药前腐蚀速率(mm/a

加药后腐蚀速率(mm/a

缓蚀率(%)

1

XTKD32-12-8

35.8

1.8

138

31

0.284

0.027

90.04

2

XTKD33-5

39

2

136

28

0.271

0.0221

91.8

3

XTKD18-17X10

12

0.6

122

47

0.281

0.0145

94.5

4

XTKD32-1

27

1.4

130

31

0.264

0.0382

85.5

5

XTKD33X9

42.7

2.1

147

31

0.278

0.035

87.4

6

XTKD32-17-11

17.9

0.9

120

31

0.269

0.0232

91.3

7

XTKD32-13-9

15.6

1.3

138

41

0.246

0.024

90.24

8

XTKD33-3

32

1.3

125

28

0.258

0.035

78.24

9

XTKD18-17-06

14.4

0.7

76

16

0.285

0.026

90.8

10

XTKD43-11

32

1.6

121

20

0.149

0.015

89.9

合计

10井次

26.8

1.4

125

30

0.259

0.026

89.0

 

    截至目前,10口井平均检泵周期由治理前131天提高至272天,延长1.1倍,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

参考文献

[1]万里平唐酞峰孟英峰.长庆油田油井井筒腐蚀机理与防护措施[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6年04期.

[2]李苗,郭平,油田硫酸盐还原菌的危害与防治[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7年02期.

[3]孟刚.D油田注入水腐蚀结垢机理及防腐措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高英杰.油田管道成垢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高春红.三次采油区块抽油机载荷和抽油泵失效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唐洪明,黎菁,赵峰,张旭阳,张健,向问陶,周薇.绥中36-1油田油管腐蚀产物及土酸酸蚀特征研究[J].油田化学,2011年01期.

[7]王玉春,岳建平,刘兴.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防垢防腐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