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驱动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
正文
一、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多元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不仅承载着教育教学的重任,还深度参与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人才培育等多重核心使命。近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赋予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同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则进一步强调了“双高”建设的核心目标——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高地,并明确了科学研究在高职院校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更是明确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的科研活动,倡导资源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享,随后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则提出了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普融通、促进科教融汇为指导思想的改革方向。
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细化了职业教育科研的新方向,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共建各类创新平台,以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品研发。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表明,科学研究已成为高职院校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职能。
然而,根据2024年初中国教育新闻网发布的《2023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当前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与科教融汇的新要求尚存差距,职业学校在科教融汇的理解、有组织科研能力、教师科研素养、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均面临挑战,高质量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应用率有待提升。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关乎科研活动的质量与成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高职院校作为这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自2019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双高计划”以来,旨在培育一批具有改革引领力、发展支撑力、中国特色及国际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以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并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与期待。一方面,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需要承担起更多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加速,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益。因此,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与挑战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在多个方面呈现出特定的状态。
1.科研定位与认知偏差及资源投入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及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定位偏差,同时科研资源分配不均,高层次课题占比低,基本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基础设施和实验条件有待加强,共同影响了科研的积极开展。
2.团队与人才建设滞后及评价体系问题。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稳定科研团队和高水平领军人才,限制了科研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科研评价体系偏重论文、专利数量,存在功利倾向,不利于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创新性提升。
3.成果转化率低与动力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主要动力来自职称晋升而非市场需求或技术创新,导致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未得到充分释放;同时,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产教融合深度不足。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不够紧密,技术服务项目缺乏学校层面的组织和支持,导致科研成果难以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限制了科研成果的市场应用和社会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挑战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如何提升科研工作的地位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科研经费和管理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三,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以引导教师关注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而非仅仅追求数量指标,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第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科研实力,是高职院校在科研管理中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第五,深化产教融合与促进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益。
三、“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新要求
“双高计划”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策略,不仅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设定了新目标,而且对其科研管理体系提出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这些新要求旨在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转型升级,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提升科研质量与水平。“双高计划”强调高职院校应着力提升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科研项目的原创性和实用性,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出更多具有创新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科研成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与产业界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研队伍。这包括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提升现有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构建良好的科研协作和交流平台,促进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能够建立起一支具备强大科研实力的团队,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与管理。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这包括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科研设施和条件,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健全科研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内外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更好地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4.创新科研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双高计划”倡导高职院校创新科研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传统的以论文、专利数量为主的评价方式需要向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实际贡献和社会影响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制度,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有助于加强科研投入、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将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目标。通过改革科研管理体系,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支撑“双高计划”建设。“双高计划”要求全力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用技术推动改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是实现“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
五、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改革创新策略
为了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束缚,实施一系列创新措施。
(一)更新科研管理理念是改革的前提。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的创新精神是改革的关键创新方面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注重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转化工作坚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原则。
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创新文化,鼓励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通过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成为科研工作的主体。同时,要明确教师的科研领域和方向,结合专业及学科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二)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的创新精神是改革的关键。
一个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团队对于加强高校科研创新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管理团队结构以及注重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队伍。
(三)创新方面科研管理工作模式。
1.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才加入高职院校。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建立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通过导师制、项目制等方式,加速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加强科研团队内部的协作与沟通,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处理好合作与利益问题,推动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2.建立合作创新机制。以教师合作为基础,聚集校内外的科研力量,共同构建科研合作平台。积极寻求与研究院所、企业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机会,拓宽科研领域和渠道。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外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科研创新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2.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对科研经费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建立完善的经费预算、审批、报销等制度流程,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与评估工作,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确保科研成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设立合理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提供科研项目申报机会等方式,充分肯定教师的科研成果并予以相应回报。这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建立约束机制以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确保科研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科研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灵活化管理机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如项目制管理、团队化管理等,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研需求和市场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的在线申报、审批、监控和评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四)注重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转化工作。
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并结合自我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工作。这不仅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再发展还可以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和制度,明确成果转化流程、权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拓展转化渠道,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拓展科研成果的转化渠道和市场空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机会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成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五)坚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原则。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来调整和优化科研方向及内容设置。同时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寻求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将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中,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和优化工作。通过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队伍素质以及创新管理模式等举措可以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慧.产教融合助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7):189-193.DOI:10.16681/j.cnki.wcqe.202417043.
[2]丁一,樊玉萍,陈琦,等.“双高”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探究[J].公关世界,2024,(15):121-123.
[3]吴一鸣.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解构与提升策略 [J]. 教育与职业, 2024, (05): 59-66. 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4.05.004.
[4]孙延,屈文斌,贾长建.“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2022,43(05):9-10.
[5]陈夏瑾,潘建林.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2, 43 (29): 69-73.
[6]陆春阳,赵玮,鲍新中. 高职院校科研体系构建的时代诉求、现实挑战与应然路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 (10): 74-80.
[7]高职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EB/OL]. (2024-09-22)[2022-01-27].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9539870.html.
[8]刘孟迪. “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 (19): 1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