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问题意识;文化生活;实践探索
正文
引言:在高三这个知识与智慧并蓄的学年,学生们正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准备迎接更加广阔的世界。《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作为连接学生内心世界与社会现实的桥梁,不仅承载着传承文化精髓的使命,更激发着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限制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在高三政治学科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强化实践应用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探索、不断质疑与解答的旅程。
一、理论构建:问题意识的价值与内涵深化解析
(一)问题意识的精髓与核心价值
问题意识,作为个体认知的璀璨火花,是学生在面对政治学科中纷繁复杂的现实议题时,那份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体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提出与解答过程,更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催化剂。在政治课堂上,当学生不再满足于“这个概念是什么”的表象追问,而是深入探究“为何如此发展”、“应如何改进”等深层次问题时,学生的学习便踏上了从知识吸收到能力转化的快车道。这种转变,如同种子在土壤中深植,静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绽放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花朵。
(二)研究性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的沃土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肥沃土壤,其魅力在于其问题导向的核心机制。它巧妙地构建了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问题情境,如“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网络舆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等,这些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学生主动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和解决者。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不仅深化了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更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中学”的方式,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更加生动具体,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实践策略: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深耕问题意识的沃土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思维在生活的土壤中萌芽
为了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充满探索欲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抽象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当探讨“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时,不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与过的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庆祝活动,通过分享家庭习俗、社区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节日庆祝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如何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时事热点,作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也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感的时事热点,如“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例如,在探讨“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线上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新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传承方式?”“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
(二)鼓励自主探究:让质疑之声在合作中回响
在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自主探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在分组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因素,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形成互补优势,共同面对挑战。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如“分析当前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对策”,然后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同时,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方向和深度。例如,对于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一具体文化现象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而对于对现代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探索科技如何影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深耕细作,形成独特的问题意识和解决策略。
(三)强化实践应用:让知识在行动中绽放光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理解、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例如,在社区文化现状调研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文化参与度和文化认同感等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模拟决策活动也是强化实践应用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设计模拟联合国会议、文化政策制定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文化决策过程。在模拟会议中,学生可以就某一文化议题展开讨论、辩论和协商,最终形成自己的决策方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化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效果,还能够体验到决策者的责任和压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案例分析: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深耕问题意识的实践沃土
(一)案例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度调研与传承创新
在高三政治班级的一次研究性学习项目中,学生们以“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学生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深入调研一个或几个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调研过程中,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区,与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交流,记录下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与期待。通过访谈、观察、参与庆祝活动等方式,学生们不仅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亲身体验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然而,在调研的深入中,学生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问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节日的氛围似乎逐渐淡化,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一些传统的庆祝方式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没有止步于发现,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途径,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庆祝方式等具体建议。有的小组提议在学校开设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的小组则设计了一系列创意庆祝活动,如线上灯谜大会、传统手工艺工作坊等,以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最终,学生们将调研成果整理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并制作了宣传视频,通过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调研成果和创意思考,更激发了全校师生乃至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注与讨论。
(二)案例二:数字时代下文化传承的科技探索
另一个班级则将目光聚焦在了“数字时代下的文化传承”这一前沿议题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学生们首先通过广泛查阅资料,了解了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多种应用,如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文化体验、在线文化课程等。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应用背后隐藏的问题:信息碎片化可能导致文化深度的丧失,文化同质化则可能削弱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学生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他们设计了一份详尽的问卷,向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群发放,收集了大量关于数字时代文化传承现状的反馈意见。此外,还邀请了文化学者、技术专家等人士进行访谈,从专业角度探讨了数字文化传承的利弊与未来趋势。
基于这些调研成果,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建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文化传承策略,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学习等方式提升文化传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设计了一款基于AR技术的文化遗产展示应用原型,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让用户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与深度。这款应用不仅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更为数字时代下的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可能。
四、挑战与应对: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双重考验与破解之道
(一)面临的挑战:跨越依赖的鸿沟,直面资源的局限
学生依赖性强的困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塑造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缺乏主动提问、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依赖性不仅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萌发,也阻碍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打破这一困境,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设计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资源限制的束缚: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受限于师资力量、实践基地等资源的匮乏,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探究机会。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学校应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如与社区、企业、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
(二)应对策略:以变应变,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有助于学生逐渐摆脱依赖心理,形成主动提问、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整合资源: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
为了克服资源限制的束缚,学校应积极整合资源,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社区、企业、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性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探究空间。例如,与社区合作开展文化调研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职业体验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的评价体系过分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结束语:
在高三政治的深邃殿堂里,问题意识犹如璀璨星辰,引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迷雾,照亮其心智成长的征途。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创新路径,我们不仅重塑了教学的版图,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探究与创新的种子。这是一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勇敢跨越,一次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深度挖掘与提升。让我们携手并肩,以问题为舟,以探索为帆,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乘风破浪,共同培育出既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青年,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韩雪英.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同行, 2023:4-6.
[2]马晓慧.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路径[J].甘肃教育, 2023(17):104-107.
[3]胡恒钊,文丽娟.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改革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12):106-109.
[4]古锦秀.高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
[5]文光岩.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探究[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 2023(4):90-93.
[6]高盼盼.基于数据统计对中学地理学习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23.
[7]杨占银.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6):8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