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福建民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 内涵式发展 发展对策
正文
民办本科高校作为我省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发展快车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特别是其中部分高校通过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高等教育规律认认真真抓内涵建设和发展,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作为一个整体,民办本科高校离高质量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
一、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历程和现状
1.福建民办本科教育发展历程
1982《关于〈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增加国家批准私人办学的说明,华侨吴庆星先生于1987年创办华侨大学仰恩学院(仰恩大学的前身,1992年更名为仰恩大学),这是福建省第一个民办本科高校,也是这一时期唯一民办本科。
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渴望接受高等教育。2001年福建出台《福建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的若干意见》,这一政策推动福建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高校数量增加,但是主要集中在高职层次,闽南理工学院(1998年),厦门华夏学院(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2001年)、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即福州理工学院前身(2004年)等相继建立。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2002年)、福州大学至诚学院(200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03年)、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03年)纷纷建立。
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高职层次的学校通过专升本评估发展成本科院校,或转为独立本科学院,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专升本成为福州理工学院,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专升本更名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于2018年转为独立本科院校等。
2. 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现状
(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福建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涉及到民办高校的差异化扶持,规范化管理,监管等方面,引导民办高校规范化办学,优质发展,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上新的台阶。 2017年印发《福建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福建省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实施细则》,为促进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持。202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强调构建集群创新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本科高校更名为大学,稳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旨在激发释放全省高校创新驱动潜力,提升高等教育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中的支撑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为民办本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2).各院校发展差距较大
福建现有的民办本科高校,仰恩大学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他各校发展历史至今不过20余年,但各校都有较大的发展,如表(1)
表1: 福建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发展情况表
学校 | 占地面积(单位亩)
| 2022-2023学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单位:元) | 2023年在校生人数(单位:人) | 2023年专业数(单位:个) | 2023年专任教师(单位:人) | |
1500 | 3563.04 | 16951 | 42 | 709 | 0.93亿 | |
仰恩大学 | 1826.325 | 1443.09 | 12287 | 25 | 518 | 0.69亿 |
706 | 3133.43 | 7400 | 27 | 312 | 1.01亿 |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2726 | 3038.05 | 18483 | 55 | 818 | 1.578亿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720 | 798.06 | 10010 | 30 | 237 | 0.96亿 |
闽南理工学院 | 1108.96 | 2748 | 17506 | 44 | 944 | 1.55亿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 2619.6 | 2900.53 | 21309 | 39 | 921 | 1.46亿 |
福州工商学院 | 1137 | 2829.68 | 13112 | 30 | 656 | 0.73亿 |
(数据来源:2022-2023学年阳光学院、仰恩大学、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闽南理工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工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从表(1)中可知,福建民办本科院校呈现良性发展趋势,但各校发展差距较明显。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占地面积是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近4倍,专任教师人数是其3倍,专业布局是仰恩大学的两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是仰恩大学、厦门华厦学院的两倍还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学生数是厦门华夏学院的近3倍,其余各校发展相对均衡,后续发展起来的民办本科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比仰恩大学0.69亿要高些,可见后起勃发力量势头强劲。
(3)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十四五”时期是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重大战略机遇期,为回应新时代福建发展的需要,202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扩大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全面振兴本科教育,2022年-2024年全省高考人数持续上升,民办本科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如表2和表3。
表2 :2022-2024年福建省和全国高考人数(单位:万)
项目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福建省 | 21.8 | 23.2 | 24.2 |
全国 | 1193 | 1291 | 1342 |
(数据来源:福建省政府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表3:福建民办本科部分高校2023-2024年计划招生人数(单位:人)
福州理工学院 | 阳光学院 | 仰恩大学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 |
2023年 | 2600 | 2374 | 4767 | 4690 | 4760 |
2024年 | 3850 | 3860 | 4285 | 4990 | 5025 |
(数据来源:福州理工学院、阳光学院、仰恩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官网)
由表2可知近年全国高考人数和福建省参加高考人数的数量都在逐年上升,表3展现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结合《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的福建省2025年普通本科在校生预期要达到59万人目标,这就充分表明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在今后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资源不足,内涵式发展欠火候
由于机制和体制的原因,民办本科院校办学自主性要比公办高校高,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市场的需求的变化,随着国家发展趋势和政策的变动等系列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管理和教学的调整。福建民办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求大求全求新,普遍存在布局量大,体小的情况,这使得这些院校在加大专业建设资源投入力度,培育专业特色方面遇到极大的挑战,同时因师资条件和专业底蕴不足,总体上民办本科的竞争力比较弱,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实力不强的专业有密切的关系,缺乏品牌意识,优势不突出,内涵式发展还欠火候,此外办学经费不足也是制约民办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院校办学经费绝大部分依赖学费收入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潜力,造成“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问题。2015福建省设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福建省民办高校,不包括独立学院。但福建省民办高职院校较多,分配到各民办本科高校的资金支持有限,与政府对公办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在一个层次。
2. 处于社会认同感较低的教育生态环境之中
法律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处同等地位,然而在传统的认知观念里,公办学校是学生和家长的首选,民办学校是学生无法被公办高校录取之后的备胎选择,在就业市场环境中,企业通常也是更加认可与信赖公办高校毕业生,因此民办本科学校与公办学校虽然在法律地位上平等,但社会认同感较低,实际上处于不良教育生态环境中。
3. 整体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
据2024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福建高校共88所,本科39所,其中公办本科23所,民办本科16所,占福建省本科高校41%,2021-2022学年民办本科在校生119869人,独立学院6所,2021-2022学年独立学院在校生67178人,民办本科高校整体规模偏小。此外发展不平衡。第一 ,区域分布发展不平衡。福建民办本科高校16所,福州7所,泉州5所,厦门3所,漳州1所,福建其他地区没有民办本科院校。第二,规模发展差距大。公办本科高分择优录取,民办本科生源录取分数较低,2024年福建民办本科计划招生人数43409人,在招生过程诸多学校需要多次征求才能招满甚至多次征求依然招不满,缺口较大。第三,综合实力差距大。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多以理工类为主为特色为强化建设的对象,艺术、文科类较为弱势,民办学校师资流动性,师资队伍的架构不稳定,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整体实力与公办本科差距较大。
三、推动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对策
1.建立并细化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地方政府制定并颁布的一系列的支持和保障民办教育法律和政策,但是这些法律政策服务和保障的对象涵盖了所有的民办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凸显对民办本科高校的支持。民办本科高校同公办高校一样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做出了贡献,但其办学机制和体制、发展层次与其他层次民办学校不同,政府可以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民办本科相关法律法规,给与有力支持。
2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费和自筹,国家和地方财政财政支持力度较弱,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的资金不能得到保障,教师的培训和学历的提升,科研的资金也不能得到保障。省政府可采取措施拓宽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并对办学优秀民办本科院校实施物质上奖励,这样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展示了地方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又可以为民办本科院校带来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
3落实保障教师发展,让教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缺乏安全感,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不同于公办院校的有编制老师的退休制度,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离开岗位后,退养得不到保障,因此要优化教师工作环境,给与他们退休之后保障,让民办本科院校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教育科研,共同推进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
4.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对民办本科院校的社会认同感
人们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存有刻板印象,因此政府应该摆正对民办本科院校的立场和态度,运用“看不见的手”加强思想宣传,破除老旧思想,同时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向社会大众真实展示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情况,也可举办民办本科院校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大众实地调研具体情况,让民众意识到民办本科院校同公办学校一样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人才终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因此对于民办本科来说,即可采取不同模式与企业行业深度进行协同育人,共建共享。
民办本科院校的经费大比例来自学费和自筹。有限的经费已经成为扼制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急需企业的参与。企业参与办学的方式可以多途径,资金雄厚可以独资办学,可以入股学校合资办学,可以提供学生实践基地,可以提供毕业生实习岗位,可以派遣骨干技术人员到校任教。这样既可以解决民办本科院校资金困难问题,又体现共建共享的理念。
2. 与企业协同育人,提升民办本科社会影响力
尝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如项目式教学,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标准的修订、方案的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及教育教学资源共建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存在错位的问题。阳光学院在教学中把企业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操,一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则借助企业合作,扩大专业影响力,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1.创新办学理念,特色办学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文化底蕴的沉淀,是学校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学校办学行为的先导和动力,也是体现这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的价值观,也是行为准则。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步步维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滞后的办学理念,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民办本科院校需要洞察社会大系统各要素的发展情况,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树立与时俱进的正确的办学理念,提升民办本科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实现良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闽大校长期间,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原则,积极倡导“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按照社会实际需要来办学,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2.明确市场定位,强化特色专业,树立品牌意识
要改变社会大众对民办本科的刻板印象就要提升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待遇和就业率,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有好的发展前景,提高社会对学校的认同。这就要求民办本科要找准市场定位,服务面向国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要有高站位的格局和视野,如阳光学院明确定位应用型大学,经过深耕,现已名列中国民办本科前茅。民办本科院校要想立足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树立品牌意识,在教育资源相对丰裕的市场中,获取大量考生、家长及社会大众的认可,提高辨识度和知名度。但是目前民办本科院校缺乏构建品牌意识,因此可以通过专业设置,教师科研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质量,整合资源为学校品牌的建立打造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董立平、王连森.当前福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考试.2010(1)
[2]余美杰.福建省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历史回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https://www.fj.gov.cn/zwgk/zxwj/szfbgtwj/202109/t20210930_5699776.htm
[4]雷培梁.泉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5]黄南松.当前应如何推动民办本科高校的高质量发展[EB/OL]. https://theory.gmw.cn/2023-01/31/content_36335062.htm.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促进福建民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BK23-182)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