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崔莹莹

安康市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 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逐渐成为引导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系统地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包括构建“生活教育”模式、开展实践课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利用微课资源、夯实理论基础以及创新实践操作等。通过这些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全面革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改革策略的探讨和实践,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持续进步与创新。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核心素养

正文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引领性理念,强调了‘学生适应于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学导向。自从这一理念被提出,国内教育界掀起了探索核心素养实践的热潮,为教育改革的路径指明了新方向。以此为出发点,初中数学教师应聚焦于数学抽象、逻辑推演、模型构建、直观思维、运算能力及数据处理这六大方面,主动求变,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框架,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革新与升级。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育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全体”的原则,这一先进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在授课实践中实施革新与创造,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卓越的人才。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清晰界定了教育目的的四大核心领域:‘知识能力、学习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种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升华,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多元能力的培养,超越单纯知识传递的范围。

对于中学数学数学教师而言,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巩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功,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逻辑推演能力、数学模型建构、直观空间想象、数学运算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是学生后续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促进其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开展独立思考与自我学习进程,提升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实战能力。

针对数学抽象能力,教师应协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模型及数学关联;在增进逻辑推理能力方面,通过演绎与归纳推理的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则需指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形式,并经由计算及分析过程探索解题之道;在提升直观想象能力层面,利用几何图形、图像展示等手段,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面对数学运算能力的锻炼,借助大量练习及实际情况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运算速度与精确度;在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上,透过教授统计学与概率论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整理、解析及讲授的策略。

 1.2 促进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热议话题的环境下,培养核心素养已被视为未来教育转型的关键导向。现有的数学教育体系偏重于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授,却未充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一现状与当代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

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摒弃过往侧重应试的教育模式,转而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数学思维数学概念的抽象提炼、逻辑推演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的采集、组织、分析与讲授;实践应用能力则强调将数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运用复杂问题设置及开放式探索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促使其在深度思考与问题求解的历练中逐渐增强数学修养。通过亲自动手进行数据分析实践活动,学生能深刻领会到数据在科研探索、商业策略规划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熟练掌握相应的能力与手段。此外,借助项目导向学习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把从课堂习得的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而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

 2.1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内,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依旧占据主导位置。这种教育模式侧重于借助标准化测试来衡量学生的学术成就与知识掌握情况。然而,这种侧重应试的教育方式在实践操作层面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体制创新及发展的动态过程,并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造成了深远的不良影响。首先,专注于应试的数学教育模式过分强调对具体知识点的记忆以及常规题型的反复操练,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深度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这样的教育方法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减弱了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进行有效数学抽象与逻辑推演的能力。其次,教育过程中对考试分数的过度重视,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趋向于短期功利,削减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渐消退。

 2.2 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不足

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深入推行核心素养理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理念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含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培养、态度形成及价值观塑造,尤其重视提升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应对实际挑战的能力。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育,教师对于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尚存显著缺陷,这一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鲜明。首先,一部分教师仅仅对核心素养保持肤浅的认知,未能深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质内容及其实施策略,从而导致教学导向不明确,教学方案设计缺乏目的性。其次,某些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依旧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未能依据核心素养的标准进行教育方式的革新与创造,使得这一先进教育观念难以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执行。此外,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成效时,仍旧过度依赖传统的书面考试成绩,忽略了从多维度评价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片面的评价体系,无疑加深了教师在理解核心素养深层次含义方面的困境。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3.1 构建“生活教育”模式,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的起源植根于日常生活,并持续服务于现实生活。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主动建构‘寓教于生’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结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实际,以期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援引生活实例辅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促使其应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教师可融入诸如储蓄利息计算、投资项目回报分析等财经常识实例,指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这类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深化了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数学实践运用能力及财务管理意识。此外,‘生活化教育’策略也可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有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升。

 3.2 开展实践课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为了增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应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后,教师可规划一项测量校园操场中旗杆实际高度的任务。学生借此活动,需运用关于相似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实地测量与计算,以确定旗杆的高度。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还促进了他们数学实践应用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另外,实践活动的设计需重视情境的真实性与多样性,旨在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推动其综合素质的进步。

 3.3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切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方位发展。首先,教师可通过数形结合理念的实施,协助学生构建数形融合的思维方式。以二次函数图像的教学为例,通过联结函数的代数表述与其图像的几何属性,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函数的变动规则及其特点。其次,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法,指导学生经历提问、析题到解题的完整流程,旨在提升其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探讨几何证明时,可激励学生自我探索,逐步构建证明的思路与策略。此外,通过组织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在数据分析与模型建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将数学理论灵活运用于复杂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这些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将系统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助推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3.4 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面对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整合微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紧凑高效的教育媒介,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实现知识点或能力的精准讲授。教师可选取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或是鼓励学生在正式课堂前后自主探究的部分,制作成微型视频课程,并借助特定网络平台或社群分享资源。以‘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精心编制涵盖函数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的微课程视频,既可供学生预习亦适合复习巩固。这样的策略使学生能够依据个人的学习节奏与需求,灵活规划学习日程与内容,不仅提升了学习的效能与成果,还通过激发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持续发现并解决难题,全面加强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建构。

 3.5 理论基础的夯实

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成功贯彻核心素养导向,教师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框架及教育目标,深刻认识其对数学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作用。核心素养超出了单纯知识获取的范围,着重于促进学生在知识领域能力、能力运用、情感发展、态度形成及价值观培养上的全面进步。因此,教师在理论学习阶段应深化对核心素养实质内容及其践行策略的理解,把握其精髓及操作手法。理论层面的深入掌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并切实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前提,从而提升数学教育的质量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育,要切实且有成效地融入并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观念,首要之举在于教师自身需透彻并全面把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教育目的,深刻领会这一理念对数学教育改革进程的关键作用。核心素养不仅仅关乎知识的获取,它还涵盖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塑造等多个维度。鉴于此,教师在理论学习阶段务必深入探讨核心素养的实质内容,明确其实现策略,理解其精髓所在,并熟练掌握其实操能力。

 3.6 实践操作的创新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求并实验新颖的教学策略与手段,经由实践活动的不断反馈来优化与提升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跃进,为数学课程教学注入了丰沛的资源与辅助工具,使得教师能够采纳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介,增强课程内容的直观性与吸引力。举例而言,在教授几何学知识时,引入几何画板等软件应用,通过动态展示与交互式操作,能有效助力学生深化对几何概念及特点的理解。此外,融合信息技术的虚拟实验与模拟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起探究学习的虚拟平台,促进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类实践创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成效,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这一改革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还能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全面革新,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积极推动数学教学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通过这些努力,教育改革的目标将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而是着眼于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靳秋波,陈艳杰,孙爱慧.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7 (02): 119-123.

[2]刘清新.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 (19): 121-122.

[3]周冬妮.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J]. 教育界, 2021, (03): 42-43.

[4]李新林,彭金芬.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 (02): 164-165.

[5]吴庆合.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J]. 才智, 2019, (28): 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