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朱江燕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民张村幼儿园 甘肃 崆峒 744024)

摘要

在幼儿时期,身体发育至关重要,主要通过饮食来吸收营养,但由于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幼儿可能会出现如偏食、不喜欢咀嚼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幼儿的营养吸收不足或过量,从而引发营养性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和肥胖等问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幼儿的超重和肥胖也会增加他们在幼儿和成人阶段患慢性疾病的风险,这一点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


关键词

健康饮食习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幼儿的饮食习惯提出了以下标准:保持安静和愉悦的心态,保持正确的饮食方式。正确地使用餐具,饭后清洁口腔,培育自我饮水的习性,仔细品味,在品尝过程中避免产生噪音,避免挑剔或偏爱某一种食物,避免剩余的食物,在进餐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随意丢弃食物残余物,并在吃完后保持整洁。在幼儿时期,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营养的均衡吸收,还能提升身体素质,推动身心健康的成长。而且,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也会对幼儿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概述

理解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教育,可以从活动习惯、道德习惯和生活习惯三个角度进行。幼儿活动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引导幼儿反复练习一些规范的活动行为,使得活动行为逐步转变为心理需求的活动行为,例如幼儿善于独立思考,幼儿活动参与度增加等等。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是通过教导或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产生暗示和影响,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同时,在道德认知的引导下,重视遵守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重视保护自身安全、重视公共物品的保护、重视礼貌用语等。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就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语进行规范,逐步帮助他们形成优秀的生活习惯,例如按时入睡、不随意丢弃垃圾、饭前饭后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幼儿在园饮食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园缺少对幼儿进行饮食健康教育

幼儿们步入幼儿园,所接触的各种知识如文化理解、规章制度、团队生活、伦理准则、日常生活的技巧以及团队协作和共享经验都会留下深远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在幼儿的营养健康教育方面的效果同样十分明显。在幼儿园的现实教学背景中,科学家们发现关于饮食健康的相关活动极为稀缺,而且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标准的饮食健康教学,大多数都集中在其他的课程中,仅有极少数的内容涵盖了饮食营养的要点。比方说,在地方性的玩偶家里,老师们会给孩子们介绍各类蔬菜和水果,然而却没有深度探讨有关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理念。此外,当孩子们吃饭时,老师会指导他们的吃饭原则,或者根据他们遇到的特定的饮食难题提供适当的指导。比如,当老师注意到小宝不喜欢吃红枣,他会解释:“红枣富含营养,食用红枣能助力他的身高增长,因此我绝对不能少吃。”而龙吉在不再食用胡萝卜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胡萝卜对眼睛有益,我绝对不能少吃。这种教育模式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显得过于随意和不确定。因此,幼儿园在饮食健康教育方面存在显著的不足,需要立刻进行改进。

2.教师指导语不恰当

通常,当孩子们开始吃饭的时候,幼儿教师会立刻催促他们尽快吃完。比如说:“谁是今天最先吃完饭的,我就会让他去玩儿玩具”、“果果大口吃米饭”、“都快点吃,别到处看”。一段时间过去了,一些孩子已经吃完了,她会对那些还在吃饭的孩子说:“看,瑶瑶已经吃完了,老师最喜欢她了。”接着,过了一段时间,大多数孩子都吃完了,只有一些孩子还没吃完,她会再次催促这些还在吃饭的孩子:“快点吃!” 我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餐具,那些没有吃完的孩子们就无需再返回家中。在孩子们正在发言或是无法集中精力进食的情况下,老师可能会在观察到他们的负面举动之后,提醒他们:“你的嘴是用来进食的,并非用来发声的。你的声音是从何处传来的?闭上你的嘴!”这样的提示,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警示”所吓倒,然后便急切地进食,但是,由于进食的速度太快,可能引发孩子们的呛咳、呕吐、消化系统的问题等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幼儿们吃饭时,如果老师的引导和催促过多,往往会干扰他们的吃饭,使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这对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不利的。

3.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或祖父母对幼儿的过度宠爱导致许多幼儿可以自行完成的任务,却被家长过度操控。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采访发现,一些幼儿在学校可以自己吃饭,但回到家后却被父母或祖父母喂食,祖父母担心他们的营养摄入不足、营养摄入不足,而父母又担心他们的营养摄入不足,因此还是愿意给幼儿喂食。例如,沫沫的姥姥在采访中表示:“我家沫沫不会自己吃饭。自幼至今,我始终在给她喂食,如果我不喂饭,她就会拒绝,因此,我已经习惯了食物。如果父母给幼儿提供食物,幼儿在吃的时候没有其它任务,那么他们便开始寻求新的任务,比如玩耍玩偶、弹奏手指、观赏电影等,这些都和吃的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因为父母或者祖父母的喂养策略的错误,许多幼儿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问题,这对幼儿的健康饮食习惯的培育并没有好处。

、实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准则

1.寓教于乐原则

鉴于幼儿们的身心成长特性,他们无法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同时,对一些比较乏味的事情也容易失去热情,甚至引发焦虑情绪。所以,在培育幼儿们优秀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能够采取寓教于乐的策略,协助幼儿们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规范自己行为的观念,进而协助幼儿们更有效地塑造优秀的行为模式,提高他们的行为品质。在教授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依照当前幼儿的年纪和他们喜欢的新鲜事物的特点来规划和执行课程。同时,规划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不能太长,应充分考虑到幼儿们的专注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次讲一个小故事的方法,让幼儿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对他们个人和社会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能够悄无声息地进行幼儿的教育和培养。

2.宽严并济原则

对于幼儿的教导,无论是过于严苛的还是过于轻松的方式都无法协助他们准确并迅速地养成优秀的行为模式。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必须采取适度的严格管理,帮助幼儿们迅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找出改正这些不良行为的策略,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采取过于严苛的教学手段,比如,当幼儿们表现出错误的行为和观念时,不应对他们施加过分的严厉教导,这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恐惧感,不利于他们形成自主的行为模式。随着幼儿的逐渐成熟,他们达到了某个阶段,可能产生某种补偿性的情绪。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老师和父母的建议,可能会产生某些不正确的行动和观点,这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培养幼儿的优秀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采取过于放任的教学手段。通过采取轻松的教学策略,老师可以让幼儿们更迅速地理解和掌握他们现有的行为模式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灌输的观念。然而,这个年纪的幼儿们还未完全理解到错误和正确的区别。一旦他们做了错误的事情,老师的指责往往无法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如果采取的指责方法不恰当,可能让幼儿们误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行为的赞扬。所以,在幼儿园的良好思维和行为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宽严相济的原则来规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优秀思想教育素质。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导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在协助幼儿塑造优秀的行为模式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在幼儿返回家庭的时候,对幼儿提出高标准的规定,积极寻找幼儿日常生活和行为上的问题,并予以改善。接下来,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需要父母在幼儿的日常生活里起到积极的示范效果,以防止幼儿的优秀行为因父母的干预而慢慢变得消极,这样就会对幼儿的优秀行为习惯的培育产生负面效果。最后,老师能够指导父母随着幼儿的日常行为改变,适时地和他们交流,这样能让老师理解幼儿的行为模式,并能提供更精准的指导,推动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健全成长。

四、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1.幼儿日常生活环节渗入国学文明礼仪元素

毫无疑问,良好的行为模式离不开文明礼仪的教育。尽管国家需要人才,但更需要具备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礼节的元素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重视孩子们的日常礼节习惯,寻求教育的可能性。比如,在孩子们的游戏和活动中,指导他们互相支持、友好相处,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交和协作礼节。当孩子们进食的时候,我们会指导他们慢慢品尝、维护餐桌的干净、整顿餐具、防止嘈杂,从而逐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餐桌。

幼儿们入睡前后,我们会引导他们有序地穿脱衣物、叠放衣物,整理床铺,并让他们安静地入睡。这样的教育方式逐渐渗透到了午睡的礼仪中。另外,幼儿园老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擅长观察幼儿们的生活细节,一旦发现幼儿们有良好的习惯,就应立即给予鼓励,让幼儿们感到骄傲,这样才能激励并影响其他的幼儿。老师也需要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模范效果,通过他们优秀的举止影响幼儿们,让他们在任何场合都能接触到礼貌的教育。

2.利用游戏比赛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们通过游戏以及日常生活来掌握知识,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的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们能够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习,达到了将教与娱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在构建幼儿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老师们能够借助《海绵宝宝》这部深受幼儿们喜爱的动漫,把它的各个元素,如主题墙、活动空间等,全部装饰得像是《海绵宝宝》里的一样。孩子们在用餐的过程中,常常将此地命名为“蟹黄堡餐厅”。每当厨师送来美味佳肴,教育者都会热情地宣布:“蟹黄堡餐厅已经营业,欢迎您的光临!”在故事里,孩子们有机会和角色展开对抗,他们能够模仿电影里的派大星,大口吞咽,无偏好,并且能够在户外运动时如同派大星般跃起。而章鱼哥餐厅里,孩子们也能够模仿章鱼哥的饮食习惯,保持清洁。热衷于深入思索,并有能力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的难题。无论是餐馆的设计调整,还是餐桌上的玩具的更替,都是通过营造一种环境,让孩子们在动漫里的人物之间建立起一种彼此鼓舞和驱动的联系。因此,儿童们的饮食习惯和速度也有所改变,进而纠正了他们吃饭慢或偏食的行为。

 

3.重视第一印象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日常生活经验,但对新鲜事物却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新鲜事物时,他们对事物的初始印象往往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这些印象和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培养和教育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时,我们必须牢记并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进行教育。为了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在实际的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培育和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幼儿在第一次参加区域游戏和团队学习时,能够得到规范的示范,并且能够耐心地解释,以便给幼儿留下优秀的第一印象,从而在他们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当幼儿们在参与区域游戏或集体学习时,如果他们表现出与教师示范相同的行为,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扬,以此来提升幼儿们对自己行为的自信,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信。在我们赞扬某个幼儿的同时,由于幼儿们有模仿的倾向,其他幼儿也会因为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而争相模仿他们的行为。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幼儿们的自信心,也能激发其他幼儿的积极参与,对于幼儿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现代观众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因此,幼儿教育不只是要注重提升幼儿的语言思考技巧,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所以,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要加强对幼儿第一印象的教育,同时也需要与家长一起,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确保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观念相吻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优秀行为模式,进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互动软件,2021(12):4875-4876.

[2]德庆旺姆.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J].电脑校园,2020(8):4755-4756.

[3]万梅.论幼儿教育工作中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科普童话·原创,2022(3):102-103.

[4]宋珂欣.幼儿园养成教育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幼儿绘本,2020(52):91-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