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路径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推动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参与课堂热情不高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知能力薄弱,在学习和复习新旧数学知识点时专注力不高。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长期以来秉持传统教学理念,未能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制定教学方案。上述问题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可以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展开创新、优化,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方式传统。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往往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数学思维培养方式固化,总是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与解题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进行练习,缺乏主动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降低学习效率。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应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熟悉数学定义、公式,但学生往往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较为浅显,难以化为己用,影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3.1重视因材施教,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班级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差异化的自主认知能力。基于此,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开展层次化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活动,通过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合作探知任务,提高不同层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班级整体的数学学习效果。以《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课为例,由于此阶段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因此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个性化认知需求,遵循主体性授课原则,结合班级实际学情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难易程度的认知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合理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先按照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难、中、易三类合作学习小组,然后结合单元知识点给各组分配难易程度不同的合作认知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让“易”小组探寻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原理和绘制方法,提高其找寻数学知识内在规律和原理的能力;让“中”小组探究如何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复式统计图,探寻如何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数据问题,提升其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让“难”小组合作研究两种复式统计图的内在含义,鼓励他们根据统计结果对数据的发展走向进行判断和预测,进而提高其逻辑思考、逻辑推导的能力。教师通过开展层次化小组合作探知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能借此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使班级所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有效拓展,从而提升其个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灵活运用的水平。
3.2准确把握时机,突破学生逻辑思考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识别并把握教学时机来解决学生在逻辑思考上的难题,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的逻辑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他们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深入理解学生在逻辑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或情境模拟来揭示学生在特定数学概念或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难点。如在讲解比例和比例尺概念时,设置实际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时自然遭遇并识别应用比例的困难,从而深化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此外,当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困惑或错误时,教师应立即介入。这种介入可能涉及深入探讨问题本身,或通过额外的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克服难题。例如,若学生在处理分数加减问题时对如何寻找共同分母感到困惑,教师可以用绘制饼图的方式来直观展示分数的等价转换。通过准确把握教学时机来解决学生的逻辑思考难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还促进了他们逻辑思考能力的整体提升。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应变能力,确保能在适当时机提供最有效的指导。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建明.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9(33):78-80.
[2]宋红帅.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18(11):85-86.
[3]汪美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10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