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培养与创新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易利娟

涿鹿县融媒体中心(涿鹿县广播电视台)

摘要

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也是直接影响节目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本文讲述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培养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培养;创新

正文


引言

在信息技术获得良好发展的背景下,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载体,以微博、手机、网络为主,也因此让受众接触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在新闻产品方面,新闻发布主体变得日益多样化,当前已经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既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发布者。对于此,在新传播环境下,受众对新闻产品的品质有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的日常工作面临较多挑战及更高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有良好的新闻编辑信息整合能力。提升新闻编辑信息整合能力具有长期性,编辑人员需要立足于新传播环境深度思考如何做好新闻编辑信息整合,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此谈一谈个人见解,现作如下的分析论述。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从新闻传播学的概念来讲,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包含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员;二是指对新闻素材进行系统编排的一项工作。这两种含义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交织,也就是说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要具备新闻编排所需的各项能力,只有能胜任新闻编排工作岗位,才能当好一名新闻编辑。就如同新闻记者要善于采访、写作一样,对专业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其编辑方针、理念也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新闻单位的方针,以及对时事热点新闻等的态度,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可以说,各媒体包括新媒体在内,都非常重视新闻编辑以及新闻编排工作,毕竟它是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竞争力、传播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媒体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局面、新情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势在必行,也是广播电视媒体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的内在要求。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所需的能力

2.1价值重塑

电视新闻编辑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任,职责重大且工作内容纵横交织。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价值被低估,在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时,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积极转型升级,构建新的价值取向、角色定位和工作模式,融入变革浪潮。要坚持电视媒体新闻的专业核心,重构新闻媒体人的价值和发展模式。要确立主体性、学术性、开放性的价值取向,把握媒介发展方向;要坚守“把关人”的职责,在信息纷繁芜杂的环境中严把思想关、道德关、质量关,做好融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和互动交流;要培养媒体融合需要的新素质,包括统筹策划、协同分工、信息分析、综合处理、用户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的能力。

2.2创新意识

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电视媒体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新闻编辑人员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对新闻策划和选题进行创新。社会发展让民众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观众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断创新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只要将新闻内容投放到市场上,让读者收看即可。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不仅要考虑电视媒体的新闻,还要分析和思考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的传播内容,这让新闻编辑的工作难度、工作量大大增加。以往电视新闻编辑面对的是电视新闻,现在还要在网络平台工作。所以新闻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编辑功底,还要学习新技能,具有不同于传统思维方式的信息化思维,将新闻内容与技术相结合,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观众展示。电视新闻编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密切关注时代的新变化、社会的新发展、读者的新情况,基于职业准确客观地面对新情况,用创新的眼光合理规划新闻内容、设计新闻形式,挖掘创作资源。

2.3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编辑能力

在传统电视新闻中,编辑主要是根据当前的热点话题选题,读者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融媒体改变了这一格局,让读者有多元化的渠道选择信息,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根据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也要遵循这一理念,提升新闻编辑能力。首先,在选题策划上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关注的内容作为选题方向,可以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热门话题,提供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次,新闻载体形式要多样化,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选择与内容相匹配的新闻传播形式,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漫等,而不是由编辑单方面地决定载体形式。再次,要建设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进行阅读。同时,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新闻传播效果评估。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质量不能只看阅读量,还要看转发频次、评价等。最后,构建与读者互动的平台,让读者有途径向电视媒体提意见,让电视新闻能够与读者实时互动。另外,电视融媒体并不是“互联网+电视+媒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实现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将媒体融合应用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传播途径等全过程,如数字新闻形态、个性化推介、用户社区搭建、短视频平台传播等。在这种融媒体业态中,电视新闻编辑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定位,积极应对形势变化,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重新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角色,做到术业有专攻。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举措

3.1加强培训学习树立个性化意识

一方面,新闻编辑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拓宽自身思维的广度,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同时,准确掌握新闻信息关联的方法和技巧。在新闻编辑进行培训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各种新知识及新理念的掌握,主要包含新闻写作、内容修改、标题制作、版面设计、规范报道等,新闻编辑可以通过进一步系统化的培训,使自身在不断学习中掌握多项技能,以提高在新闻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以增强新闻编辑对新闻行业的敏感度以及洞察力。例如,可以每年定期开展新闻实践课程的培训学习,让新闻编辑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相关技能,其中包括视频制作、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及新媒体运营等,以提高新闻编辑的实践能力。同时,为了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要加强对前沿技术的学习培训,及时了解与掌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实际中的运用,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在新闻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总之,新闻编辑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中坚力量,加强培训学习是提升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提升新闻编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同时能增强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内驱动力。

3.2采取多样化编辑手段

随着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编辑手段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编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新闻编辑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不断丰富和深化新闻节目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而有效提升节目的创新意识和影响力。首先,可以根据新闻内容设计编前语和编后语。观众可通过编前语,对新闻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进而判断是否为自己关注或喜爱的主题;而通过编后语,可以提升节目内容的品味度,提高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及认可度。其次,在成片的制作过程中,可保留传统的先录后播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融入网络连线、现场直播及场内外互动的形式,这对新闻编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可以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与现场人员进行连线或者采取多渠道播报,丰富新闻节目的播放平台。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要积极采取一些新的编辑方式,在工作中既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编辑手段,还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可以从其他类似的节目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再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进一步创新、研究,在提升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朝多元化的方向转型和发展。

3.3多屏互动,打造传媒格局

网络时代的媒体技术革新,催生了多屏互动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充分利用不同数字屏幕的优势,打破了信息单向流动的局限,让受众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新闻报道进行交互。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融”能力的实现与思维层面的转变不可分割,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及时适应行业嬗变,转换自身思维,以服务受众为根本主旨,不断创新优化新闻传播的结构和内容。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从业者,应当深谙媒体形式转变的底层逻辑,时刻保持自身的学习热情。随着新媒体形式和内容愈发多样,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承担更多的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的责任,只有从新闻的采编和创作环节进行革新,才能以现代化格局去圈定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如今,电视新闻报道的传播不再单单依赖卫星信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新闻逐渐走出了传统电视的刻板框架,在智能电视、手机、平板等网络设备上同样大放异彩,基于这种情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仅需要转变自身思维,还要深挖技术创新,为了将新闻报道内容移植到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必须具备良好的响应性设计,针对不同屏幕的大小和分辨率做出对应调整。基于不同平台的运营风格,编辑务必要保证自身思维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受众和平台的具体需求进行新闻传播,以保证新闻内容能够得到更高关注。

结束语

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充分认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困难,要培养新媒体思维与用户思维,提升专业素养,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策划意识,这样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才能更加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切实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职业成就感,真正喜欢上新闻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培养与创新[J].魅力中国,2020(10):172-173.

[2]王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培养与创新[J].广播电视网络,2018(20):45-47.

[3]余海玲.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培养与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6(18):121-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