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055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南粳5055;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推广应用
正文
1 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
1.1品种及种养模式的选用
句容市南粳5055栽插面积达13350hm2,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优质品种利用率100%,其中南粳5055占比达85%。句容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050hm2,南粳5055占比达,92%,主要模式有: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稻青虾共作、稻蛙共作、稻蟹共作,其中以稻鸭共作,模式为主。
1.2示范片产量表现
根据句容市2018年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实产统计,南粳5055平均实收单产10102.5kg/hm2左右,变幅为9324~11604kg/hm2,其中边城赵庄村0.45hm2的机播攻关田稻谷实收总产5433.75kg,单产达12075kg/hm2。稻田种养南粳5055平均实收单产8775kg/hm2左右,变幅为8153~10020kg/hm2,其中后白农场(稻鸭共作)40hm2南粳5055机播秧稻谷实收总产381000kg,单产达9525kg/hm2;郭庄镇方溪村(稻虾、鳖共作)26.7hm2的机播秧示范方稻谷实收总产2451061kg,单产达9180kg/hm2。
1.3产量结构组成
通过南粳5055各示范片机播田块的产量考察,有效穗众数在355~379万/hm2,变幅为336~401万/hm2;每穗总粒众数126~135粒,变幅为109~148粒;结实率94%左右;千粒重28.5克。与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手栽秧相比,有效穗多37~63万/hm2,每穗总粒增5~8粒,千粒重持平略增。
1.4稻米提质增效明显
根据调查统计,机播秧栽培较常规手栽秧每hm2增产稻谷645kg,增收1741.5元,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每hm2节省工本等费用825元,累计节本增收效益近2566.5元。稻田综合种养以稻鸭共作为例,每hm2收成鸭180只,每hm2稻谷8153~10020kg,每hm2纯收益均在42000元以上,相比单一的种稻模式经济效益每hm2增加35060~73004元以上(稻米品牌之间存在差异)。大大提升了鸭、虾、鳖、稻的产品质量,给种植户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1.5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以种促养,以养补种,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种养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大大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利用鸭、虾、鳖治虫、除草,排泄粪便作肥料,绿肥还田作基肥,增加了农田有机质的投入量,土壤养分得以平衡,增加了农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有效提升了我市农田耕地质量水平。全程不施肥或少施肥不打药,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投入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切断了有害微生物的有效传播,不仅减少了鸭、虾、鳖、稻病害和草害的流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2 水稻生育及共作特点
2.1机插苗小,大田分蘖起始蘖位较低
根据苗情系统记载,南粳5055机插秧龄平均3.4叶,比手栽稻小1.6叶;每hm2移栽基本苗93万,比手栽稻每hm2多12.9万;移栽深度平均1.7~2.0㎝,比手栽稻浅近1.8㎝;栽后返青活棵平均比手栽稻早2.5d。使得机插稻大田分蘖起始蘖位低近1.4个节位。
2.2早发优势较强,有利于培育足穗、大穗
由于机插秧稻栽后缓苗期短、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便为足穗、大穗奠定了基础。剧苗情系统记载,南粳5055机插秧栽后20d净增分蘖苗17.03万,栽后35天净增分蘖苗23.54万,分别比常规手栽秧多1.62万和7.2万,够苗在栽后27天,比常规手栽秧少5d左右,够苗叶龄12.5叶,比常规手栽秧提前近1.3叶,使得可成穗的分蘖穗的单茎叶片数比常规手栽秧多出1张左右,较大的营养生长促进了较强的生殖生长,为足穗、大穗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刺激根系生长,出叶快、根量多
共作后,鸭、虾、鳖等在田间稻株间穿梭活动,起到耘耙作用,能有效刺激根系生长。根据苗情记载,共作田6/22-9/3出叶13.5叶,比常规秧多出1.2叶,秧苗的发根一般比常规秧多16-25%,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中,约占根总量的73%以上,比常规秧高出近10%左右。鸭、虾、鳖等在田间活动,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也不用进行化学除草。
3 绿色高质高效及农牧(渔)共作栽培技术
3.1培育适龄壮秧
按秧大田比1:90~100备好秧田,每hm2大田备足营养土2000kg(也可用商品基质代替)左右营养土,做好种子的筛选、药剂浸种、精细播种(每盘干种80~100g)、秧田管理等工作,培育适龄壮秧。要求秧龄不超过3.5叶、株高12~18cm、苗基粗大于2.5mm、不定根数大于11条、叶长大于叶鞘长、叶色鲜绿、无黄叶、无病虫。
3.2适时移栽,提高移栽质量
适时主要以掌握秧龄在3.1~3.5叶时移栽,不得超龄。机插秧小苗移栽,特别要求整平大田,在耖田后要待田面适度沉实时簿水栽插,栽插密度宜30cm×13cm(共作田株距可放至17cm),每hm2不少于23万穴,每穴3~4苗,基本苗达70~92万。同时,机插时勤检查,防止漂秧、漏插等现象发生。
3.3科学肥水浆管理
减少肥料的施用量,以“减N、稳P、补K、施Si”为原则,每hm2施用纯氮不超过270kg,N、P、K合理搭配,基肥:追肥以6:4为宜。栽后至够苗期保持浅水促蘖,间隙灌溉(尤其是麦秸全量还田的田块更要做到间隙灌溉),共作田块须保持水层5~8cm,便于鸭、虾、鳖等在田间活动;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75%~80%时及时放水搁田,共作田块可在田间开挖深沟或实行分区、分期烤田,切忌全面烤田后,鸭、虾、鳖等脱水死亡;拔节长穗期,以保持湿润灌溉,干湿交替,控蘖促根,防止发苗过头,造成群体过大,最高苗应控制在36万左右,共作田块需建立水层;抽穗后要做到浅水次次清,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共作田块仍需建立水层。
3.4防治好病虫害
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病虫发生规律,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科学防治;共作田块如遇病虫大发生,可选择性诱、灯诱、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3.5共作田块的其他管理
要选择适合当地养殖的品种,掌握好合理的放养密度,建设必要的隔离、防逃等设施,根据其特性进行科学饲养,确保适时收获上市。特别要常在田头巡视,如发现有鸭、虾、鳖等死亡,因立即取出掩埋,以防相互之间发生染病。
参考文献
[1]梁明华;高金成;彭玲;稻鸭共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改进[J];农业装备技术;2005年01期
[2]戴红霞;梁明华;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栽培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18年06期
作者简介:彭玲,女,汉族,1968年11月出生,江苏句容人,现于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