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 积累语言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字、词、句等语言材料,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例如,认识不同的汉字,了解其读音、写法和意义;掌握丰富的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结构、成分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2. 发展语言能力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敏锐地感知语言的韵律、节奏和美感。例如,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抑扬顿挫,体会语言的魅力。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听的方面,能够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其内容和意图;说的方面,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读的方面,能够熟练地阅读各种文本,理解其含义并提取关键信息;写的方面,能够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 培养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对所接触的信息进行理性的判断和评价。比如,在讨论问题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反驳。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表达。如在写作中,能够构思新颖的题材,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
2. 提升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人物的言行举止等。
增强学生记忆力,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语言知识和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记忆训练,如背诵古诗词、复述故事等。
发展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例如,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想象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 感受美
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字之美,体会汉字的形体美、音韵美和意蕴美。如欣赏古诗词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品味优美的散文中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等。通过阅读小说、童话等文学作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 鉴赏美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例如,学习诗歌时,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提高审美情趣。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观察自然风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3. 创造美
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写作中创造美,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创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美的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 了解传统文化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古代诗词、文言文、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例如,学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
2. 传承文化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品德教育、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践行传统美德。
3. 理解多元文化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等。鼓励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方面
1. 目标单一化:往往只注重知识目标,如字词的掌握、文章内容的理解等,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素养的培养。以应试为导向,将教学目标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长远考虑。
2. 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区分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讲授法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例如,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
(三)阅读材料方面
1. 教材依赖度过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度依赖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对课外优秀阅读资源的引入和拓展。单一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限制了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
2. 阅读材料选择不恰当:有些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进行合理选择。部分阅读材料内容陈旧、质量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主体方面
1.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由于教学方法的枯燥和阅读材料的单一,很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无聊,进一步降低了阅读的积极性。
2.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五)评价体系方面
1. 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评价缺乏反馈: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成果后,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哪里,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评价与教学过程脱节,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扮演狼牙山五壮士,再现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击日寇的场景,让学生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小王子》《夏洛的网》《草房子》等优秀书籍,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可以组织阅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多元化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元化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在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有的教师通过开展阅读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还有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淑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0,(41).
[2]左建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上).2020,(11).
[3]张建明.简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策略[J].散文百家.2020,(32).
[4]张红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考试周刊.2020,(91).
[5]王绪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