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谢文杰

怀来县城投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土建行业的加速成长,其施工技术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后浇带技术。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后浇带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建施工质量。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简介,分析了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完善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情况,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

土建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正文


引言

在当代建筑工程领域,后浇带施工技术占据着关键地位,它为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提升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后浇带作为一种结构加固和增强手段,通过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在关键部位注入混凝土并加入钢筋,从而提升建筑整体性能。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还能增加承载能力、提高抗风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适应各种复杂结构的要求。

1后浇带施工技术简介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种关键的方法,用于解决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裂缝、变形以及其他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常用的结构材料,然而,由于混凝土的特性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如混凝土自身的收缩、温度变化、荷载作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裂缝的产生。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工程师和设计师采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弥补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提高工程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完成后,在特定位置再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形成一个附加的混凝土层,从而弥补原有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建筑构件,包括墙体、梁、柱等,以及连接节点和其他重要部位。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首先,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后可能出现的裂缝问题。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和温度变化,常常会引发结构内部的应力积累,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而通过后浇带施工,可以在特定位置填充新的混凝土,减少原有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裂缝的风险。其次,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主体结构的设计或施工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这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能。通过在关键位置进行后浇带施工,可以加强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2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2.1模板设计与施工

对于后浇带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来说,模架、模板、梁、板等都是受弯结构部件,跨中下部受拉、上部受压,有些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因为后浇带断开,使得该部位出现悬臂的情况。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连续梁结构设计方案,使用特殊的配筋方式,消除悬臂所造成的结构不稳定问题,从而提高结构的受力效果。预防发生结构挠度过大或者裂缝的问题,不会给上部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还要对下侧的模板及支撑结构不稳进行详细的计算,确保受力条件达到稳定性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否则在拆模环节会出现后浇带结构损坏的现象。后浇带在设计过程中,2侧保留的支撑结构达到施工要求,至少应该为2排,包含梁板支撑。要预留该部分的模板支撑结构,保持独立设置,为其他模板及支撑结构的拆除提供基础条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避免给其他部位的拆模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在搭设该部分模板的过程中,模板支架不能设置在下一层后浇带跨梁板上,特别是后浇带附近,以防产生裂缝质量问题。预留后浇带结构时,在2侧模板支撑时要达到牢固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连接不漏浆,符合紧密性要求。对于深度和厚度尺寸比较大且难清理的梁板,需要使用双层网一次性模板的形式。第1层设置为钢筋网,第2层为细网眼的铁丝网,2层经过绑扎之后形成整体结构,双层网应用定型钢筋支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进行焊接连接。

2.2混凝土配比与浇筑工艺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的比例,因此正确的混凝土配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在选择混凝土配比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要求、预期的承载能力以及环境条件。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合理的配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拥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以满足工程的需求。然而,仅有正确的配比还不足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和振捣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过快的浇筑速度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分层现象,而振捣不足则会使混凝土的密实性下降,从而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必须在浇筑过程中精确控制浇筑速度,以确保混凝土均匀流动并充分填充模板内的空间。同时,通过适当的振捣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其密实性,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一方面,空隙和气泡是混凝土中的常见缺陷,它们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空隙和气泡的产生,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充分的配料和搅拌,以确保各种成分充分混合。此外,在振捣过程中,应该采用适当的振动设备和技术,以促使气泡从混凝土中排出,从而减少空隙的形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是混凝土工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混凝土浇筑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有助于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早期强度发展。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湿度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其整体性能。

2.3安装支撑体系

在安装独立支撑体系之前,需要先在楼板上确定后浇带的位置,通过精确的放样确定具体施工位置;根据设计的大小决定支撑两边立杆的布置位置和间距;将立杆、扫地杆和水平杆组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支撑模板体系。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需要基于图纸的钢筋尺寸和布置间距确定梳型模板的放置方案,模板的中心位置和钢筋相对应,再将模板底部固定在后浇带模板上的木条中。

3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监督和检查

施工监督和检查这一环节是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性和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施工监督人员的存在对于实时监督施工进程非常重要。监督人员应确保施工队伍按照设计要求和工程计划进行工作,同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他们可以随时检查施工现场,确保所有工程活动都符合标准和法规。定期的质量检查是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必要手段。这些检查包括混凝土强度测试、钢筋布置和连接检查、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施工监督和检查还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合规性。这包括确保施工现场遵守环境法规、安全法规和劳工法规。监督人员应确保所有施工活动都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以减少潜在的法律和安全风险。监督和检查还可以提供记录和文档,记录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质量、工程进度、安全记录等。施工监督和检查是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有助于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并提供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3.2做好施工缝处理与施工温度控制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稳定性,施工缝处理和施工温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在施工缝处理时,需要根据后浇带的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当的施工缝处理方法,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的施工缝处理步骤如下:第一,在后浇带的两侧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宽度应根据后浇带的宽度而定,一般为5-10mm;第二,在施工缝处设置拉钢筋,以增强后浇带的抗拉强度;第三,在施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水分渗入后浇带内部。后浇带施工期间,如果施工温度过高,混凝土会过度干燥,导致龟裂和开裂等问题;如果施工温度过低,混凝土则会凝结缓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进行施工温度控制时,应该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以合理控制施工温度,确保混凝土结构最终效果达到要求。混凝土施工温度还应根据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来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24h内,施工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这段时间内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最为迅速。因此,应该在此期间更加细致地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此外,混凝土的温度还会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混凝土施工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具体的施工温度控制步骤如下:第一,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第二,在混凝土表面覆盖绝热材料,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波动;第三,在混凝土表面喷水,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第四,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网,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直接日光照射。通过以上施工缝处理和施工温度控制方法,可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3.3加强养护管理

后浇带结构在浇筑施工结束后,立即组织开展养护施工,这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性能和质量达到标准的关键。经过全面的养护处理,不仅可以保证结构性能合格,还能够使得新旧混凝土形成整体,且外观质量良好。结合现场的施工环境,选择最佳的养护施工方式,低温条件下应该做好覆盖处理,防止低温造成的内部水分结冰而产生冻害。高温环境中要加强洒水养护处理,水分供应充足,避免因表面干燥而引发裂缝问题。保证结构的强度性能合格,才能进行拆模作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后浇带结构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必要技术措施。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和控制,发挥先进设计方案的优势,切实提升后浇带施工水平,满足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需要,带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鹏威,孟珊,刘斌等.混凝土柱支撑后浇带梁板施工工艺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7):196-198.

[2]肖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1(7):173,179.

[3]闫晓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2):1000-1001.

[4]董利峰,司小龙,李荣.浅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1(10):121-122.

[5]梁发荣.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5):55-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