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的相关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压力表;计量检定;校准
正文
压力表使工业和实验室领域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精确度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会有较为直接的影响,当前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生产的复杂化,会对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要求也越来越高,计量检定保障压力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而且校准会通过对比标准设备来保证其测量的一致性。
一、压力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压力表的基本结构有测量元件、传动机构和指示装置,测量元件是压力表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弹性元件组成,这些元件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产生形变,从而将压力信号转换为位移或角度信号,波登管主要是由截面为椭圆形的弹性管弯曲成C形或螺旋形,当压力介质进入波登管时管子会试图伸直,产生相应的位移。
压力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弹性变形原理,当被测介质通过接口进入压力表内部时,介质的压力作用在波登管或其他弹性元件上导致其形变,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利用连杆系统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这种形变将被传递到传动机构使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指针在刻度盘上移动,从而显示出相应的压力值。指针的移动幅度与压力成正比,因此压力的变化直接反映在指针的位置上,这种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且测量精度较高,因此压力表的应用非常广泛[1]。
二、压力表计量检定原则
计量检定的规范性体现在必须遵循国家或行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每一种类型的压力表都有相应的检定规程,规定检定方法、步骤以及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标准规程需要由相关权威机构制定,以此保障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压力表都能达到统一的精度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科学性是另一原则,要求压力表的检定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并使用经过校准的标准仪器或设备来进,为了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检定人员必须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掌握测量原理,以便能够合理选择检定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对检定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检定过程需要对压力表示值的检定,也需要对重复性、回程误差性能参数做好测定,利用科学的方法让压力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测量数据。
系统性要求在检定过程中考虑到压力表的结构特点以及使用环境因素,因为压力表的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他的计量检定需要从整体出发来制定全面的检定计划,对于不同类型的压力表,检定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不同,例如在检定高精度压力表时,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操作步骤就会更加严格,以此来达到高标准的精度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做到检定过程中的记录、数据处理也应系统化,要求对所有的测量结果和相关数据做好详细记录,并保存以备日后溯源[2]。
三、压力表检定常见的故障
(一)机械损坏
压力表的核心部件如波登管或弹簧管主要是由金属或合金制成的,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但长时间承受高压或受到意外撞击时就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波登管在受到超过其设计压力的冲击时会发生永久性变形,这会造成测量精度严重下降,膜盒要是出现泄漏或裂纹也会影响到压力表的正常功能,机械损坏会让指针无法准确反映压力的变化,使压力表读数出现偏差,因此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这种故障的出现较为显著,容易让压力表的指针无法返回到零位,或在施加标准压力时显示值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
(二)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指压力表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指针无法准确地指示零位,零点漂移主要是由多个因素引起,温度的变化会让压力表内部材料的热膨胀或收缩,因此会影响测量结果,要是在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弹性就会减小,让零点偏移;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材料膨胀又容易使测量装置变形。长期使用过程中,弹性元件因反复的压力作用而产生疲劳,使得其弹性性能下降,因此会影响到零点的准确性。零点飘逸要是没有到及时修正,就会让所有测量值产生系统性的误差,因此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三)指针抖动
当被测介质的压力不稳定时就会让压力表内部的波登管或膜盒出现振动,从而引发指针的抖动,要是介质中含有气泡或固体杂质,这些杂质会干扰压力的稳定传递,使得压力表指针出现异常抖动。而且内部零件的松动如齿轮或连接杆的松动也会使得指针出现抖动,指针抖动会使得读数不稳定,最终就直接影响到对压力的准确测量,尤其在需要精确控制的工业过程中这种故障还会出现严重的后果[3]。
(四)读数不一致问题
读数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压力表内部零件的磨损、制造缺陷或校准不准确原因造成,长期使用过程中,压力表的机械部件容易出现磨损,让运动部件的配合精度降低,因此会影响读数的稳定性,而且制造缺陷如装配不当也会出现读数不一致的问题。校准不准确这种故障也会让测量值出现不可靠性的问题,因此会发生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质量保证。
四、压力表计量检定
(一)外观检查
检查压力表的外壳和显示盘是外观检查的基本内容,压力表的外壳应完整无损,因为外壳的破损或变形会影响到仪器内部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在受到冲击或长时间使用后外壳会出现裂纹或凹陷,这些情况要特别注意,还需要做好显示盘的清洁度,显示盘上的刻度和数字应清晰可见,不能出现污垢、刮痕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如果显示盘上有任何的污渍或划痕,就应该做好清洁或更换。同时要求压力表的接口应无锈蚀、无泄漏现象,因为接口的损坏或腐蚀容易让压力传输不畅或介质泄漏,所以会影响测量结果,对接口的外观检查时要注意确认到密封性是否良好,接口螺纹是否完好,一旦发现接口有异常,就要及时更换密封圈或进行必要的维修。在进行压力表的指针和刻度检查工作中,要求指针能够自由移动且无阻滞,指针的形状和位置也需要保持正常,一旦发现指针出现弯曲、卡顿或无法返回到零点的情况,就要立即校准,同时刻度盘上的刻度标记也需要清晰且准确,因为任何标记的模糊或脱落都容易让读数出现误差,在一些高精度应用中,即使是微小的刻度标记问题也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也要注意保障检查指针的自由度和刻度的清晰度。内部组件的状态也是外观检查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需要定期维护的压力表,虽然内部组件在外观检查中不易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观察仪器的整体外观来判断内部情况,尤其是要注意观察压力表的表面是否有异常的突起或松动部件,这些指示内部组件存在问题,如果有,则需拆开压力表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检查内部弹性元件、齿轮传动系统是否存在明显的磨损[4]。
(二)零位检查
在开始检查之前,压力表应置于无压力的状态,即保障其输入接口没有接入任何压力源,此时仪器应处于静止状态,避免任何振动或外部干扰影响结果,零位稳定性检查的关键在于确认指针是否能稳定地指示在刻度盘上的零点,将压力表静置一段时间并观察指针是否出现明显的波动或漂移现象,要是指针在静态状态下可以稳定地指示零位,那么表示压力表的零位设置较为准确,要是指针出现漂移或不稳定现象,就要注意进一步调查原因。进行零位检查时,要求压力表处于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和湿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让压力表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做好检查工作,从而减少环境因素对零位的影响,要是在不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零位检查就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后续的检定工作。此外,在对零位漂移的检查工作中,要注意将压力表在不同的时间点做好多次零位读数,从而保障漂移的趋势和范围,一经发现零位漂移的幅度超出正常范围,就要注意立即进行调整或修理,检查时应记录零位漂移的具体值,并对漂移原因做好详细分析并找出的故障点。
(三)压力表的定期检测
制定一个检测计划是定期检测的起点,在检测计划中需要确定规定检测的频率、方法、标准和责任人,这些计划是基于压力表的使用情况、工作环境来制定的,某些高精度压力表要更频繁的检测,而在相对稳定和非极端条件下使用的压力表就需要适当延长检测周期,检测计划中要注意做好检测的具体时间安排如每季度、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检测计划汇中要将检测的具体内容列清晰,结合这种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来系统化地安排检测工作,并确保所有步骤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在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查工作时,要注意先做好零位检查,然后施加不同等级的标准压力,通过比较压力表的读数和标准值来检测压力表的线性度,接着进行重复性测试,即多次施加相同压力并记录压力表的读数来检查其稳定性,最后对压力表的响应时间开展测试,观察其对压力变化的反应速度。利用这一系列的性能检查来了解压力表的工作状态以及精度水平。最后在开展环境适应性测试工作中,要求将压力表放置在模拟其实际工作环境的条件下开展测试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例如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测试压力表的工作性能,确认其是否能稳定工作而不出现明显的误差,进行湿度测试需要评估压力表能否在潮湿环境下正常工作[5]。
(四)鉴定工作的规范性并促进鉴定技术创新
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工作流程时,要求利用的这些流程是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的,并对所有检定人员做好严格培训,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确保了每一次检定都遵循相同的操作步骤,从而保证让结果更加可靠,例如检定流程中需要找准压力表的预热时间以及施加压力的步骤,每个细节都应有详细的规定,以此来防止操作中的随意性和误差,使得检定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同时还要注意定期对标准化流程做好评估修订,结合实际操作中的反馈来优化改进流程,进而适应新技术的变化。
在推动技术创新工作中,要求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二是改进现有的检测方法。引入新技术时要注意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自动化设备,特别是要注意应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字化控制系统,以此来提高检定的精度,结合使用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并提高检定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结合优化压力源的稳定性测试,通过改进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做好技术创新,以此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检测需求。
五、压力表计量校准的具体操作
准备阶段首先要确认压力表的状态,确保外观良好,没有明显的损坏,接着准备适当的校准设备和工具,然后还需检查校准设备的工作状态,让它们能够稳定地提供准确的标准压力,最后确定校准的步骤和计划,使得整个校准过程有序进行。
在施加标准压力的过程中,要使用经过认证的标准压力源来生成并施加不同等级的压力,施加标准压力时首先将压力表和标准压力源连接,并确认连接的密封性,接下来逐步施加压力,从低到高按照一定的步骤增加压力,每个压力点应保持足够的时间,以此保障压力表的指针或数字显示稳定,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控压力源的读数,使得它与标准压力源的一致性,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还需避免任何的干扰,使得施加的压力可以更加准确且稳定。在施加每个标准压力点时必须准确地记录压力表的读数,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分析来评估压力表的准确性,在记录过程中,数据应清晰、完整,避免遗漏问题的出现,建议使用标准化的记录格式,以便于数据的整理分析[6]。
结语:综上所述,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工作中,要求利用系统的检定和校准流程来修正压力表的潜在问题,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科技进步更新的背景下,更应该继续改进检定与校准方法,及时融入先进技术,以此来提高测量精度,为压力表的高效应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杰, 赵庆岳. 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分析[J].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4, (02): 44-45.
[2]王昱博. 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分析[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3, (08): 107-108.
[3]柴惠. 压力表计量检定与校准方法研究[J]. 中国质量监管, 2023, (05): 70-71.
[4]姚继雄. 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与校准研究[J].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3, (02): 43-44+48.
[5]李颖, 穆生乐, 国亚磊, 李昕. 压力表计量检定与校准方法分析[J]. 集成电路应用, 2023, 40 (01): 190-191.
[6]李德强. 压力表的计量检定及校准方法[J]. 质量与市场, 2022, (19): 11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