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景的方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效应、创设情境
正文
对当前已有的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研究进行学习后,发现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进行研究,多数是直接得出研究的结论,缺少对学生情况和课堂所创设情景的分析,及具体使用方法的介绍。所以,我将探究研究的预设目标设置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增强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体教师提高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能力,从思想论理到再到实践上都全面的认识到心理效应的合理运用是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的。在全体探究组教师的努力下,不仅完成了探究预设目标,还在探究研究的过程当中探究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达成目标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本探究总体采用“调查分析→学习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反思→再实施研究→完善、总结→检验效果→形成研究报告。”的研究策略。具体采用如下研究方法:阅读、查找和整理相关文献,通过研究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目标和可借鉴的资源。同时用知网、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等相关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科研动态、了解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笔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教育实习,将心理效应运用到初中政治课情境创设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本论文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选取在同年级选取两个班级(其基本情况相似)作为实验班。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即:一个班级教学内容中运用心理效应所创设的情境,另一个班级教学内容中没有运用心理效应所创设的情境。记录观察两个班级学生日常的行为和对同一事件(时事热点)的认知反应。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的异同。总结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变化情况,通过反思修正,形成运用心理效应所创设的情境提高教学实效的具体教学方法,或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科研能力
经过探究组所有教师的讨论,最终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冯卫东《情景教学操作全手册》作为我们选择心理现象和实际操作的指导用书。并决定于2020年12月至3月,要求组员仔细学习,写出心得体会。
2、搜集现阶段已有的关于心理效应应用于课堂的文献,确定所选的心理效应。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心得。对“邱丽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情景创设的策略探究”的学习心得。“赵艳波·论心理效应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的学习心得。合作研究等方面得到了磨合。其次,本次活动搜集现阶段已有关于心理效应运用于课堂情境创设当中的文献材料,并对其进行学习和研究,总结出前者在心理效应运用于课堂情境创设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为本探究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我们初选出要研究的心理现象分别是:首因效应、责任分散效应、等待效应三个心理效应。
3.调查实验班级
根据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结合学生成绩与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将基本情况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现状。
通过听三大主科课和思想品德课,来观察学生在不同学科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在主科课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较上思想品德课高出许多。通过学生的上学期期末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是主科课的学习成绩较低,思想品德的学习成绩较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比较重视主课成绩,对思想品德成绩不是很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思想品德课就是“放松课”。
通过与学生们课下交流了解学生对上政治课的内在认知,本探究小组认识到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思想品德的深刻性、实用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设身处地”课堂氛围中学到“发人深省”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改变学生的上思想品德课状态和对思想品德课的认知。通过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有效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设身处地”课堂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用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提高课堂实效,我想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研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作用和原则。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结合我校实际研究结果,总结出课堂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作用和原则。
1、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作用:
心理效应在创设情境中有效运用具有:吸引学生注意,诱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画龙点睛,学生更容易“设身处地”的理解重点教学内容等功能。
巧妙地将心理效应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设情境当中,不仅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产生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果的,还可以加深教学内容在学生情感和认知上的的影响,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影响学生的以后的人生。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设计原则:
(1)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要符合教学内容安排。心理效应融入在课堂创设情境中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上课效果,说白了它相当于一种教学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为了实现心理效应而将原有的教学内容修改,这是本末倒置。所以说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不是适用于所有课程内容的,应按需要来合理运用。
(2)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要有情境性。心理效应本身是人们面对一种特定情境下,最大概率发生的反应。情境的营造成为心理效应融入课堂的关键。选取适当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情感体会,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要有适合的切入点。一般是以学生生活中亲身事例为主要切入点。
(4)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要有简洁明了。创设情境导语清晰,步骤明确。
(5)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要有灵活性。课堂融入心理效应要形式多样,灵活运用,加强心理效应的实用性。
2、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
在文献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探究目标和教学实际需要,将首因效应、等待效应和责任分散效应作为情景设计使用的心理效应。分别试用于课堂导入、新授、提升练习和总结环节的情景设计中。认真专研、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分阶段逐项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最终得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明确采用情境教学所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如:吸引注意力、强化、拓展、情感升华等)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当下实时热点,选择恰当的情境材料;确定使用心理效应的环节(导入、新授、提升、练习、总结);根据上述条件,选择适用的心理效应。如:教学效果(吸引注意力)--教学内容(公民基本义务)--学生已有经验(买卖要公平)--确定使用环节(导入)--首因效应。
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应、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和学科成绩评估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教学效果。通过一学期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和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转变,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通过两个实验班期中、期末的成绩对比,结果显示:通过一学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研究》探究的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显著的变化,积极参与到探究的研究和实施当中,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的情景在课堂各个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1)在使用心理效应时,不仅要研究心理效应本身的原理和适用情境,还要研究营造的情景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涉及学生隐私;
(2)心理效应的使用应是中短时间内进行,常时间使用一种心理效应会造成疲劳,产生负面影响;
(3)心理效应不是唯一提高课堂效果的方法,它只是提升课堂效果的一种手段、方法,不必在每一堂课中运用。
先采用文献法对已有的关于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分析其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本探究的研究提供指导方向。再分析其优缺点,借鉴其优点,避免不足,更好的完成本次研究。再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选择八年级两个实验班,在其中一个班级采用心理效应创设的情景进行教学活动,另一个不采用。对比一个学期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情况。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心理效应创设情景的班级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上明显比对比班级好,该科成绩也明显优于对比班
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明确采用情境教学所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如:吸引注意力、强化、拓展、情感升华等)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和当下实时热点,选择恰当的情境材料;确定使用心理效应的环节(导入、新授、提升、练习、总结);根据上述条件,选择适用的心理效应。如:教学效果(吸引注意力)--教学内容(公民基本义务)--学生已有经验(买卖要公平)--确定使用环节(导入)--首因效应。
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应、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和学科成绩评估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教学效果。本探究意在将创设情景和心理效应两者相结合,创设出更具有代入感、体验感的高质量情景,为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深度思考、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和塑造健康人格提供有力条件。研究之初,选择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实验研究法本身不熟悉,运用时也不够严谨。后进行专门的实验方法学习,并得出学习心得,才得以解决。
探索出心理效应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中的可行性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心理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中的优势,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寓教于情,知行合一的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掌握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通过运用心理效应所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深度思考,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
参考文献
[1].邱玉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22,(27):72-74.
[2].李晓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其实施以].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9):4-8.
[3].康振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文写作试题与研究,2022,(28):49-51.
[4].李忠灵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2,(24):210-213.
[5].陆琴珠.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路(小吉林教育,2022,(25):12-14.
[6].席浩.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小甘肃教育,2022,(17)::117-120.
[7].方磊磊.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以.基础教育论坛,2022,(25):14+16.
[8].李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策略探究山,考试周刊,2022,(35):105-108.
[9].林征.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学习活动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以现代教学,2022,(Z4):67-70.
[10].马赛 浅谈时事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山智力,2022,(24):147-150.
[11].李永胜.立德树人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求知导刊,2022,(23):104-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