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策略探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侯凯腾

滕州市北辛街道崇文小学 山东省枣庄市 2775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其评价体系亟须改革以适应这一教育理念。当前的评价体系多集中于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和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以适应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体育教学。通过分析现行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本文将提出包括过程性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期望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策略

正文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潮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推至教育改革的前沿,它涵盖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领导力、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其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现行的评价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成长。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素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文中将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策略,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内涵

全面性原则的深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内涵强调全面性原则,这意味着评价应当超越单纯的技能和成绩,涵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例如,评价体系中应包含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展现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潜质、公平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考量[1]。全面性评价的深化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在群体中和谐相处的能力。教师通过这种全面性评价,能够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过程性关注的扩展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扩展了评价的时间跨度和深度,从单一的结果评价转变为对学习全程的关注。过程性评价不仅记录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问题解决过程、策略运用和学习策略调整,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关注过程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机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现状

体能和技能评价的局限性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过于侧重于体能和技能,这种评价方式以可量化的成绩为主,例如,通过跑步、跳远等项目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体育表现[2]。然而,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运动兴趣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机等重要因素。这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体育潜能的发掘。

过程性评价的缺失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普遍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关注和记录。现有的评价体系倾向于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性的评价,而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付出的努力和个人成长关注不足。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无法及时捕捉学生的发展变化,也难以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从而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发展。

评价方法的单一性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单一性表现在主要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的能力。缺少自评、互评等多角度的评价形式,学生难以从不同的视角获得反馈,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全面性的认识,也限制了他们自我发展和改进的机会。

三、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多元化的意义

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多元化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它通过综合考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身体协调性、运动技能掌握、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评价体系中可以加入对学生在团队项目中领导力的评估,以及在面对挑战时展现的适应力和恢复力的评价[3]。这种全面性的评价不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还能够激发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升教学的适应性和互动性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反馈,增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适应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表现,识别他们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例如,对于那些在速度和力量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强度的训练;而对于那些在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有待提高的学生,则可以安排更多的技巧训练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多元化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通过引入自评和互评等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在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同理心和公正性[4]。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策略

1.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明确多元化评价目标

个体化评价标准的深入定制这要求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发展,还要深入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包括他们的学习风格、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例如,对于那些在体能上可能不那么突出,但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态度认真的学生,评价体系应当能够捕捉到他们的这些积极表现,并给予肯定。对于技能掌握较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鼓励他们在技能深化和创新应用上做出更多尝试。通过这种深入定制的个体化评价,能够更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和自我提升。

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全面性构建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是多元化评价策略的核心,它要求评价不仅要覆盖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涵盖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团队合作、领导力、决策能力和创新思维等[5]。这种评价体系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实现,如团队接力赛、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领导潜质、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技巧。这种全面性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过程性评价与反馈机制的持续互动。这种评价机制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反馈。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讨论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此外,定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这种持续的互动和反馈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评价内容

 情感态度评价的全面性。教师需细致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在团队接力赛中,不仅记录学生的跑步速度,更重视他们在交接棒时的协作精神和面对失误时的相互鼓励。例如,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接力赛中遇到挫折时的反应,是否能够展现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对队友的正面支持。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体育态度,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抗挫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持续兴趣和热情。

运动技能和体能评价的细致性。教师应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运动技能测试,如跳绳、拍球、体操等,这些测试不仅能够评估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能够观察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感知能力。同时,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如50米短跑、坐位体前屈等,教师可以记录学生体能的发展趋势,如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跟踪学生在一学期内各项体能测试的成绩变化,以此来评价他们的体能进步和潜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训练建议。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深入性实施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是多元化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要求深入性地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互评能力。在体育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在篮球比赛后,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得分、防守和团队配合等方面。同时,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相互提供反馈,如评价队友的传球技巧和团队精神。这种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善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主导的形成性评价的深化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互助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实时反馈。例如,在攀岩活动中,教师可以着重评价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互助精神,而不仅仅是攀爬的速度和高度。这种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不断自我超越,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教师引导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拓展在体育技能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在完成一系列篮球运球训练后,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控球技巧和比赛策略,并设定具体的改进目标。接着,通过结构化的同伴评价活动,学生能够相互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如评价队友在比赛中的传球准确性和战术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尊重。

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多维度评价的构建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或家长会等形式,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说明学生在长跑项目中的耐力和毅力表现,并探讨如何在家中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体育活动。家长的反馈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信息,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需求。

4.调整体育运动强度,创新评价形式多元化

体育运动强度的个性化调整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运动强度。例如,教师可能会为体能较弱的学生安排如慢跑和轻松跳绳等低强度活动,允许他们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逐步提升体能。对于体能较好、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训练计划,如引入交叉训练或增加运动的持续时间。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调整,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创新评价形式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策略还包括创新评价形式,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日志”记录个人的运动体验,包括在体育课上学习新技能的过程、参与团队比赛的感受,以及自我挑战的经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还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成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通过日志记录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现代技术在评价形式创新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智能手表或运动追踪应用来收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实时数据,如跑步的距离、速度、心率等,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身体状态和运动强度。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评价系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通过技术的应用,评价过程变得更加互动和高效,有助于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语

通过本文探讨,我们认识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从个性化调整运动强度到创新评价形式,再到现代技术的应用,这些策略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互动和持续进步的评价体系。我们期望这些策略能够引导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公正、激励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积极态度和综合素养的未来公民。

参考文献

[1] 魏银玉.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 2021, 000(008):P.1-1.

[2] 马璐璐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改善策略[J].智力, 2020(18):33-34.

[3] 刘冬梅 陈二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20(60):119-120.

[4] 刘树鹏.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  2021.

[5] 孟凡花.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21, 000(001):81-82,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