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基础课程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的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宋艳波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职教中心 068150

摘要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工匠之魂,铸就时代精英。”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何将基础课程与工匠精神培养深度融合,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本文聚焦于高二数学教学课堂,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实例与理论相结合,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富有创意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的未来工匠。文章将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及评价体系完善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职业院校基础课程与工匠精神融合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学教学;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融合教育;体系构建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数学作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严谨性、逻辑性与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谋而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更能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体系构建:融合工匠精神的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工匠精神内涵,融入课程目标

首先,必须清晰界定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核心要素。随后,将这些要素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如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高精度计算,体现数据处理的严谨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展现出持续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数学项目,培养协作能力与责任感等。这些目标不仅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工匠精神的融入奠定坚实基础。

2.课程内容重组,强化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融入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增加与现实生活、企业实践紧密相关的案例和项目。在数列章节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公式推导与习题练习外,可以引入企业库存管理、生产计划优化等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数列模型在其中的应用,理解数列与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重组,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同时培养起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作态度。

3.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深度学习

为了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还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数列章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企业成本控制优化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调研企业成本数据,运用数列知识建立成本预测模型,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处理的精确性、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评价体系改革,注重过程评价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职业院校还需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应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记录、项目报告、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全面反映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二、教学方法创新:工匠精神的课堂实践

1. 案例教学法:深化理解,激发共鸣

案例教学法在融合工匠精神于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精心挑选与工匠精神紧密相关的数学案例,如精密测量中的误差分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在精确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计算误差范围,更要理解误差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起对精确性的执着追求。同样,在工程预算中的成本估算案例中,学生将面对复杂的经济数据,学习如何通过数学建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成本意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确保案例能够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同时,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见解,从而加深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认同。

2. 项目式学习:跨界融合,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高度契合工匠精神培养需求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如结合物理、机械等专业知识,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促进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模型构建、实验验证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蕴含着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专注执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为了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注重项目的挑战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技术。同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与责任担当。通过项目的实施与展示,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价值。

3. 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度交流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为工匠精神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这为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创造了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聚焦于问题探讨、技能操作及工匠精神的培养。

为了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教师可以录制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微课视频,如介绍工匠大师的成长故事、分享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中的实践案例等。这些视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他们提供生动的榜样和启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工匠精神进行深入交流与思考。例如,可以模拟企业项目评审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就项目方案的精确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辩论与评估,从而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的真谛。

三、实践平台搭建:校企合作,共筑工匠之梦

在职业院校中,搭建数学应用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平台,是连接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桥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还能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数学建模竞赛。这类竞赛通常涉及实际生产、管理中的复杂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求解。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工匠精神,如精益求精的态度、不畏困难的勇气以及持续探索的精神。企业实习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项目,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文化氛围,感受企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学习企业工匠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体验,职业院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工匠大师走进校园。这些工匠大师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工作心得和工匠精神。他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热情,还能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和目标。通过与工匠大师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

、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1.深化企业实践,强化教师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走出去,更是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深度参与,与企业员工同频共振。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教师提供实习岗位或项目合作机会,让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企业运营流程,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同时,设立企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作为教师的实践指导,通过一对一或小组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快速提升实践能力,并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教师还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将企业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2.持续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工匠精神素养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职业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工匠精神相关的专业培训,包括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工匠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研讨会,了解工匠精神在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开展教学技能大赛,鼓励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设计中,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建立教师工匠精神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教师的工匠精神素养,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提升计划。

3.引进企业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职业院校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特别是要注重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将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工匠精神等融入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职业体验。为了吸引和留住这些优秀人才,职业院校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职业院校可以逐步构建起一支既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又具备深厚工匠精神素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这样的团队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评价体系完善:多维度考量工匠精神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工匠精神培养效果的关键。职业院校应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匠精神表现。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职业院校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不仅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注重对学生这些素质的考察和评估。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职业院校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报告等评价方式外,还可以引入企业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主体。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匠精神表现。例如,企业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和不足;同伴评价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职业院校还应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表现的持续跟踪和反馈。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评价数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终,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职业院校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工匠精神表现,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结束语职业院校基础课程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更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未来,职业院校应继续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融合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未来工匠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延鹤,张焕可.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投资指南, 2019(21):2.

[2]刘玉."职业能力""工匠精神"融合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2):143-144.

[3]赵智慧,苏兴民,周国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融合[C]//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3.

[4]曹婷."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之探索——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 2019(37):2.

[5]王娜.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分析[J].教育研究, 2021, 4(9):110-111.

[6]邓显石.高职专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法[J].就业与保障, 2020(12):70-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