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何晓嫩

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 吉林长春 130031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仅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重要性;有效性;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有待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加强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上的更大突破。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诸多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教师传输过来的现成的知识内容,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在小组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例如,在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来理解故事内容。这种形式充满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当学生在小组中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他们会更有动力去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为小学生提供了培养这些品质的良好平台。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需要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比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小组成员需要分工收集资料、整理信息、撰写报告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当小组取得成功时,成员们会共同分享喜悦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通过长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养成合作的习惯,将这种团队精神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口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时,学生要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也要倾听其他成员的感受。在不断地交流中,学生能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沟通能力。此外,小组汇报环节还能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和演讲能力,使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在小组讨论中,他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比如,在分析一篇文章的主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从人物形象入手,有的则从情节发展来思考。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

(五)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例如,在预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查阅资料、讨论生字词的理解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当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思考、相互探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1]

二、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建构知识。

   (二)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指出,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赖关系,即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促使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组划分缺乏合理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合理划分非常关键。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在分组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导致小组间的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小组实力比较强,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些小组因为成员的综合实力偏弱,经常在合作学习中遇到诸多的困难,很难顺利地进行解决,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小组规模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小组人数过多,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度不高,甚至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小组人数过少,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二)合作任务不明确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合作任务,有的时候会表述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存在偏差。学生在不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部分合作任务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得比较消极。一些性格外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发言机会多,而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容易被忽视,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种参与度的不均衡,不仅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还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3]

    (四)忽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分工、协作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协作不协调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缺乏有效地指导和监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高效运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然而,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并未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缺乏有效地监督。这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偏离主题,甚至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也存在标准不明确、不公正的问题,无法对学生的表现继续准确地评价和反馈。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其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我们都知道,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应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合作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例如,将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学生较为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影响性格内向的学生。同时,要注意小组规模,一般以4--6人为宜,既能保证充分的分流,又便于管理[4]

    (二)明确合作任务与目标

    实践教学中,清晰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指引。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应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小组合作探究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诗词的朗诵技巧;在学习写作文时,可以让小组共同讨论选题、构思框架、互相修改等。同时,要将任务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和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中需要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而且,任务的目标要明确、可衡量,以便于学生在合作结束后能够自我评估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习惯

     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良好的合作技能和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质疑、讨论、协作等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人的观点。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条理清晰、语言得当。再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促进小组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为何会产生矛盾?廉颇为什么会主动负荆请罪?”等,并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在分工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如擅长书写的学生负责记录,擅长组织和领导的学生担任组长等。为了强化这些技能和习惯,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专项训练、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的实践中不断提高[5]

    (四)加强教师的引导与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当小组讨论中偏离了主题,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当学生遇到学习的困难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顺利解决的时候,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帮助;当小组之间出现了争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辩论和分析。比如,在《将相和》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当时身居高位的蔺相如会选择忍让廉颇的挑衅?”,对此,教师可以将该故事发生的背景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从当时背景中体会和感悟蔺相如的高贵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的参与要适度,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讨论,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

    (五)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应包括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评价两个方面。对小组的评价可以从任务完成情况、合作过程、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注重对小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肯定。例如,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小组”等。对个人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贡献度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实践中,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可,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如模拟社区活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书中的主角廉颇和蔺相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分组、精心设计任务、合理引导和及时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便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付润吉.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2,(11):24-25.

[2]张晓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1,(38):55.

[3]张德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1,(18):33-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