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中的管理技术问题
摘要
关键词
玉米种植;管理;种植技术;
正文
玉米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对于玉米种植的效率和生产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随之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解决这些伴生的问题,尝试以新的种植技术来改善这样的现状。其不仅可以使玉米种植行业的劳动力得到解放,还能极大的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率,提高年产量。新型种植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不但推动了玉米种植行业的进步,还促进了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一、玉米种植中的管理技术问题
1.播种时期
任何一种农作物,播种时期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产量,玉米的种植也是一样,土壤、光照、热量和水分是决定玉米播种时期的 4 种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方的气候水文、地形地势、土壤光照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玉米在播种时期就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测试研究,最终才能确定播种时期。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如果播种时期存在差异,将会直接带来玉米减产问题,玉米质量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当外界条件相对稳定时,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则为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因为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将直接关系到玉米是否获得充足的光照量,只有获得充足的光照量才能盛产。
2.种植密度
对于玉米这种喜光的农作物来讲,除了播种时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也是一种主要因素。玉米的单株产量是非常高的,如果在播种时期能够控制好每株之间的间距,调整好玉米的种植结构,就能够获得理想的产量。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的种植范围之内,玉米的总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呈正比例,一旦过了临界点,总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就会呈反比例。因为种植密度将直接影响着玉米每株获得的光照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每株获得的光照量就会减少,进而导致玉米的最终产量降低。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还要合理的管理好种植密度,才能获得高产量。
3.肥料选择
如今的肥料都属于化合物,如果施肥过多,就会造成化肥残留,对玉米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农作物来讲,肥料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就要合理选择肥料种类,适量施肥。由于玉米的成长期比较短暂,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分别集中7月、8月和9月,这3个月也是我国光照最为充足的时期。因此在玉米的成长阶段,就需要充足的养料,才能帮助玉米更加茁壮的成长。只有管理控制好施肥量,才能提高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改善玉米的营养状况,促使玉米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生长,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4.灌溉技术
由于玉米的生长期比较短暂,再加上玉米也属于耗水量多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在生长阶段就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帮助玉米更好的吸收养分,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玉米的成长阶段,加强灌溉管理非常重要。影响玉米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玉米的种类、叶面积、生育期、生长环境等。如果土壤的水分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影响玉米的产量。
二、玉米种植中的新技术应用
1.防治玉米病虫害技术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行业,病虫害对作物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其对作物的影响,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保证其生产质量。然而在当前玉米种植行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点在于其种子的栽培工作和后期的防治工作,要想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必须在这2个阶段对其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并针对性的研发防治技术。在玉米种植培养阶段,通过无菌栽培和种子包衣等技术,可以保证种子培养过程中处在无菌的环境,同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种子播种阶段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对于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则主要依靠农药来实现。该阶段不可盲目的使用农药,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以彻底的观察研究和积累的种植经验为基础,合理调配各种类型农药之间的比例和使用量,确保该过程无误之后再将其使用于农作物,才能对病虫害进行最为有效的防治。
2.提高玉米产量的技术
从经济和收入的角度来看,玉米种植户最为看中的问题是玉米的产量。种植过程中的天灾、病虫害、种植方法和养护技术等均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天灾无法避免,病虫害则要从其防治工作角度进行考虑,所以如何保证玉米的种植和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来保证玉米的存活率不受前期种植的影响,就当前以及未来的种植技术来说,保证玉米存活率达到100%并不现实,所以只能结合经验与当前农业的科学技术来对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当前最有效、最合理的种植技术来为玉米存活率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还要不断改良种植技术,从而使未来玉米种植的存活率保持稳定或更高。就此而言,我国目前在提升玉米存活率的问题上还缺少新技术的开发,但相关机构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3.玉米种子改良技术
要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在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的同时,还要对玉米本身进行改良,即对玉米种子进行改良,而这也是目前我国对于玉米种植行业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就过去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种子而言,要将其种植在我国的土地上,必须先对其之前生长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温度、湿度、空气等任何一方面不适宜,都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而农作物的种植亦是如此。在我国目前科技所能为玉米生长提供的最适宜的环境的前提下,玉米本身的适应性越强,其产量就越高。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适宜当前种植技术和我国大多数地区环境的玉米种子。但其只是从大多数区域种植的平均产量来考虑。若要继续提高玉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因地制宜的对玉米种子进行改良,以玉米种植的地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该地区使用的种植技术对玉米种子进行改良。另外,在充分发挥当前玉米种子改良技术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以期做出突破,研发出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玉米种子。
4.玉米生长期养护技术
生长期的养护工作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当前大部分玉米种植行业在其生长期的养护工作重点集中在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以及灌溉水量的控制上,此外大棚种植还可以对其空气温度、适度等进行调控,但是大棚种植通常规模比较小。要保证玉米的生长期对产量和质量的帮助,需要结合当前的农业科学技术,对玉米生长区域的空气湿度、温度以及土壤温度等加以调控,在保证其养分充足和无病虫害的前提下,为玉米生长提供当前科技所能提供的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玉米用途的不断增多,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就需要通过新栽培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应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黑龙江),2017 (10): 142.
[2]刘杨.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128-129.
[3]张小伟.玉米栽培技术现状的研究及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8(10): 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