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程薇薇1 王国林2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东城小学1

摘要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枯燥。在新课程标准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将“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引进到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学生把抽象的数学观念和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文章介绍了新课标的概念、数学应用题的定义和重要性,指出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希望能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正文


1新课标概述

新课程标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所规定的。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教学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整体素质的发展。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科的科学性、时代性。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沿知识与技术,特别是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此外,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培养。与此同时,教育当局与学校亦需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支援,以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准与品质。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在实践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数学应用题的定义和重要性

数学应用题就是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应用题一般都是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此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学习数学,同时还能推动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3.1材料选择不合理

一些数学应用题所选用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或是太过抽象和难懂,这会让他们很难理解题目的内容,不能将他们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去。

3.2缺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是以讲授、演示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度思维。但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创造性思维。

3.3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聆听着教师的讲解,很难真正地了解与掌握运用数学的方式与技能。

3.4评价方式单一

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评估时,常把重点放在答案的正确性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思路的评估。这种评估方法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味地追求答案的精确性,而忽略了对问题的分析与求解,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4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4.1 引导学生树立生活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把生活融入到教学中,让应用题的教学变得生活化,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长方形的面积”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的房间。老师可以设置各种规格、价位的楼层,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房间面积来设计,并设计出最好的方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可以把应用问题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渐建立起生活数学的观念,让他们能够与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思维与探索,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2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性,激励学生在解题时,要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使算法多样化。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思考,还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人格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差异化的数学发展。如:“笼中有十八只鸡和兔子,共五十二条腿,求出它们的数目。”打个比方,一个笼子里有十八只鸡,一共有三十六条腿,比题中所说的少了十六条,如果把一只兔子换成了一只鸡,就会多出两条腿,那就是五十二条腿。也可以假设一个笼子里有十八只兔子,那么就有七十二条腿,超过题中所说的二十条腿,再把兔子换成鸡,就是两条腿。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能够让他们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属于语言表现类的一种,它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分析和了解,对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以及所求的结果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题目是解决问题,很多同学一看到这道题就会不知所措,甚至是排斥。作为一名老师,要教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仔细研读,明确主题,把握重点,筛选重点信息。例如:父亲38岁,儿子8岁,再过几年父亲的年纪会是孩子的四倍?在此,我们已经知道了题中的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父亲的年纪是男孩的四倍,假设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成长速率相等。学会认真做题,也需要对题意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题中的数量关系是用语言来传达的,所以,我们要把握住重点,理清问题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绘图、举例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题目,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已知的条件、未知的条件,尤其是隐藏的条件进行综合地分析,当遇到一些困难的题目时,还可以通过“勾勾画画”的方式,将关键信息标记出来,这样就能大大地提高解题的效率。

4.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问题,往往要求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协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协作解决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在互相借鉴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设定角色的划分,使同学们在协作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与质量。在协作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探索,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协作学习中,数学教师是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学生进行及时地反馈与引导,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又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社会能力的发展。

5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资源,能使课堂更有趣、更实用。循序渐进地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解题,并在思考中归纳出解题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协作学习,增进交流与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与品质。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奕睿.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理科爱好者,2023(04):128-130.

[2]蒋婷婷.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23(07):127-129.

[3]史白齐.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探索[J].求知导刊,2023(20):50-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