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下——区域活动开展中幼儿观察、动手操作、自理能力培育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郭文娟

皋兰县石洞镇中心幼儿园 甘肃 兰州 730200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愈加重视素质教育,尤其是关注于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其中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下,开展区域活动,能够增强劳动意识、强化观察能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自理能力等,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在劳动教育下,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通过渗透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建构丰富的劳动经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劳动教育;区域活动;观察、动手操作;自理能力;培育策略

正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兰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劳动教育视域下幼儿劳动习惯的培育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3]GH0493)。

 

前言

就当前阶段来说,劳动教育已经有机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通过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也应当积极融入劳动教育,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身体素质、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价值,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是幼儿树立正确劳动意识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勤于参与各种劳动活动,能够切实体验到劳动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能够全面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并且正确认识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要义。这对于幼儿全面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积极参加劳动的良好习惯,培育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班级劳动活动,幼儿能够主动分享劳动果实,彼此间相互帮助,进而强化了幼儿的社交技能。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区域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越挫越勇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1]

(二)开发幼儿智力

劳动教育对幼儿智力开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在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中,既需要动手,更需要实际观察,从而有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对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手工艺品,幼儿需要认真观察教师的制作步骤,包括材料的选择、制作的流程,这些都需要幼儿认真观察、以仔细记忆,详细记录每一个流程,这对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协同数学、语言等多学科的知识,有效开发了幼儿的多维智力。总的来说,劳动教育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各项潜能,为今后深入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幼儿的全面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三)强化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教育在强化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区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并实际操作各种工具,有效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与操作能力。通过亲身劳动,幼儿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协调能力与精细化动作技能的全面提升。另外,通过劳动教育,幼儿的创造能力被进一步激发,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强化了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了幼儿的应变能力。通过劳动教育,既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领域,同时也强化了幼儿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综合发展。动手实践标志着幼儿的成长,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迁移运用,更是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敢于面对一切挑战的重要保障[3]

(四)培养独立能力

幼儿劳动教育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幼儿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具备独立且自主的生活能力,是实现幼儿成长的必要途径。幼儿园作为幼儿脱离父母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幼儿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进而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从而减少对家长的依赖,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大脑会萌发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这样的意识将会是幼儿独立能力的种子,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下——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劳动机会,激发幼儿劳动意愿

幼儿园想要在区域活动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需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劳动机会,调动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种植蔬菜小能手”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意愿。该活动目标在于,鼓励幼儿参与到植物生长的各个过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首先,在预备阶段,每位幼儿都需要亲自参与挑选种子的过程,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适当融入趣味性元素,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该步骤的宗旨在于调动参与劳动的主观能动性与兴趣,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具体的劳动实践中[4]

其次,在活动开展中,幼儿需要亲自播种,并通过实际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幼儿通过实际参与劳动,能够认识到只有实际地付出,才能够收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从种子到破土生长,再到长出枝芽的生长过程,强化幼儿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之情。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另一方面幼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能够感悟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伴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又将劳动教育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在这项区域活动中,幼儿为植物进行浇水、施肥,精心呵护植物成长,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逐渐爱上这项劳动。在这项种植活动中,教师不仅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同时还强化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的劳动满足感,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最后,伴随着活动的发展迎来了收获的时刻,每位幼儿都收获颇丰,在采摘蔬菜的瞬间,劳动的意义在此刻被具象化地呈现,为劳动实践画上了圆满的符号。通过这项区域活动,幼儿既学到劳动技能,又体会到了劳动的成果。整个“种植蔬菜小能手”活动全面彰显了劳动教育的深刻价值,一方面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培养了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理能力,为幼儿园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5]

(二)结合一日生活,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劳动教育只有充分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的功效。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主动解锁劳动教育课程深层密码,丰富课程设计,全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中,充分融入劳动教育元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的实际表现,选择适应幼儿学习需要的劳动元素,并将其与一日生活课程进行充分地结合,激发幼儿的劳动意愿,丰富劳动课程内容。

1.将劳动与生活活动有机联系,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想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必须围绕幼儿的生活活动开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生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锻炼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该项活动中,可以将幼儿的吃饭、穿衣服、个人卫生、去厕所等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中,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班教育来说,幼儿参与到个体劳动中,逐渐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强化幼儿的自信心;从中班教育来说,幼儿需要在掌握一定自理能力的条件下,适当参加班集体的劳动活动,强化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从大班教育来说,通过丰富的劳动形式与劳动内容,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与责任感,使幼儿认识到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现智力与情感的双向发展。

比如,在劳动教育内容中融入生活活动,让幼儿逐渐认识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开展生活活动中,不同的阶段的幼儿,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更倾向于对穿衣服、吃饭、个人卫生、去厕所等方面的需求。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关注幼儿的自我成长,并给予一定的关注,激发幼儿潜在的劳动意识,通过攻克一个个“小难关”树立起劳动的自信心与满足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

2.将劳动与教育活动有机联系,培养幼儿劳动技能

随着近些年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园本课程愈加丰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同教育活动有机联系,在培养幼儿劳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6]

例如在幼儿园小班中,教师可以设置以“我可以”为主题的区域实践活动,通过组织“我可以自己吃饭”“我可以自己洗手”“我可以自己去厕所”等活动,强化幼儿的独立意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今日成长”的主题活动,组织“擦桌子”“叠衣服”“扔垃圾”等活动,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可以“互帮互助”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幼儿“集体卫生大扫除”“爱心接力”“环保小明星”等活动,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

在主题引领下的区域活动中,要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起点,以劳动教育为依托,同具体的劳动实践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最后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习中,能够勇于面对问题,通过实际的劳动,成功解决问题,进而在实践中掌握真正,在劳动中收获成长。通过劳动教育,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获得一定的劳动经验,进而能够将自己的所得转换为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根据教育即生活理论,要求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面对幼儿,并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课程计划,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方案,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家园合作,塑造劳动品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要求积极引导幼儿对家人、对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人的关于劳动的了解,并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幼儿来说,从认识劳动到参与劳动,再到尊重劳动,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家长协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的。

例如在中秋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协同幼儿一同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做月饼”“尝美食”“猜灯谜”的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可参与做月饼的过程,以幼儿一起制作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月饼,再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参与劳动的过程,感悟到劳动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懂得世上没有不劳而获,所想要的东西必须靠双手去创造。家长在这次活动中,也能够对劳动教育产生深入地认知,从而能够积极培养教师的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到教师的不易与付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幼儿参与独立叠被子、收拾房间、扫地、洗碗等劳动,感知父母的辛勤劳作。利用节假日的闲暇时间,家长可与幼儿一同走近商场、银行、街道、医院十字路口等公众场所,亲身感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带来的便捷与服务,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感悟到劳动者的伟大与艰辛,从而明白劳动最光荣的真谛。

(四)构建健全的劳动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使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专业性。幼儿园应当结合劳动教育的实际成效成果,对教师的教育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评价,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地反馈。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活动,强化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其中,还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需要从教育层面对教师的教育效果展开全面的分析,同时还需要从家长与幼儿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综合的考量,并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督促教师及时不断改正、积极调整,从而推动劳动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形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有效地实施策略,促进幼儿在情感、认知、社会性和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利霞.“五育”并举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09):14-16.

[2]陈建超,何秀凤.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问题、路径及对策[J].教育评论,2024,(05):55-59.

[3]于美娜.让劳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读写算,2024,(16):104-106.

[4]刘禹岑.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4,(13):92-94.

[5]景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4,(11):165-167.

[6]俞静艳.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01):25-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