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在改变高考内容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一定的学科素养与较强的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新高考政策,必须持续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就当前阶段来说,有些语文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仍是以“填鸭式”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难以契合新高考的要求。对此,在新高考背景下,转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时代发展所趋,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高考背景下,转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考内容产生的转变
在新高考背景下,未来的高考将不再是一场对特殊技巧的记忆比拼,而是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语文学科作为高考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高考命题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新高考下的语文科目,既彰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国学作品的传承,又体现了对国家时事热点的关注,学生既要具备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与文化素养,还要能够运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展现出更高的思维品质。针对高考内容的转变,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加强语文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在巩固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哲理;在关注社会焦点问题的基础上,更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能够具备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底气,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1]。
(二)高考题型产生的转变
伴随着新高考的改革,在语文内容转变的同时,高考题型也发生了转变。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考试在题型上更加关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其中重点考查阅读理解与写作。在选择题与填空题的转变中,针对主观型与开放型的考题占比增多。譬如,有些试题需要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角度,剖析社会问题,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假如教师仍沿用既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则难以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对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培养,重视跨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将新高考的挑战转变为新机遇,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2]。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
(一)创设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高中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学起来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较为压抑,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影响了学习质量,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高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并且学习任务繁重,在持续的高压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备受打击,并且难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使得教师难以提起教学兴趣,有些教师只能机械化地讲解重点知识,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高中教学阶段,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师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新高考的政策进行充分整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心理健康,因为在高考前的准备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已经趋于平稳,一旦学生的成绩发生骤然的变化,那么一定是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变化。只要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就会积极应对高考的挑战,主动投身于学习中[3]。
对此,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创设学习氛围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能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例如在高一上册《劝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荀子提出的学习的观点与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来深度解读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文化素养[4]。
(二)重视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与写作既是教学工作的难点也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高考的试题中,更是加强了对这两方面的考察,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丰富阅读内容,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了解,深挖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表达的情感,借助高效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文章内涵,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然后通过日常的写作训练,加以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质量。除了日常教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了解社会热点,并从中吸取经验,丰富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感悟、不断探索,善于发现身边的人、物、事,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写出有内涵的文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微信小程序、多媒体、电子图书馆等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为学生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教学实效[5]。
例如在高一上册《荷塘月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与荷塘、月光、荷花、星空等图片,营造出优美的荷塘月下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这几幅图片,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其中的美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精读等多重方式阅读文章,把握其中的要点,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作为情景交融的典范,其中细腻的语言描写与新鲜贴切的修辞表达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试着描写身边的月下美景。通过这种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方式运用其中,还能够品味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与写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需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并针对其中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督促其不断完善[6]。
(三)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聚焦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新高考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新高考的挑战,教师应当结合微课教学,锻炼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并将其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即便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需要在视频的开始,展示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事迹,加强学生对文章与作者的了解。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更容易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责任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重点字词做好批注,方便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后,教师需要在微课视频的末尾部分设计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使本堂课程再次升华,进一步把握诗歌要义。微课教学形式较传统的授课模式而言,能够将教学内容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7]。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环节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学生所承受的高考压力与教师承受的压力是相等的,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备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对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新高考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重视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日常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成绩,不能仅用单一的分数来评价学生。教师应当从多个维度全面地评价学生,同时还应不断激发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并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高考,实现“以分数为本”到“以学生为本”的转型、重塑,树立积极向上的发展目标,促进每位学生走向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为学生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挑战,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力以赴,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中并非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而且学习质量也难以保证,也难以满足新高考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需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而并非仅仅只是学习,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启明星,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才是学习的真谛[8]。
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认知,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价值。在课前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在课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讨论,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课后要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好辅导工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当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不要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应当积极地引导,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求知识的真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学习资料,例如字典或者是辅助教材资料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资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一味地依赖,否则就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和发展。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进行标记,然后再利用闲暇时间询问教师或者同学。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从而迸发出新的想法、新的论点,从而更好地应对新高考。
结束语
总之,“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转变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不远的将来,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进行深度学习,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新高考教育领域顺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注入强有力的社会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新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探究[J].高考,2024,(20):18-20.
[2]袁士忠.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变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1):64-67.
[3]张彩娟.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J].新课程,2022,(20):190-191.
[4]李秋辉.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J].新课程,2022,(16):160-161.
[5]郑希坤.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9,(20):56-57.
[6]杨丽霞.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5E”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4,(08):99-102.
[7]陈连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外语文,2021,(33):107-109.
[8]卢作正.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3):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