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李芳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输送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就必须针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因此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传统的会计工作性质和需求都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和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会计专业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必须拥有业务知识以及管理能力,这就使得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文章就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意义、现状以及有效策略加以阐述,旨为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正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产教融合是教育模式的全新尝试,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为学生今后走进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来创新传统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教育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强调产业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会计专业的运用能力。通过产教融合还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际企业活动的机会,以此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需求,从而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针对性,才能够根据目标来制定财务有效策略,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整体质量。

(一)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价值引领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是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职业,这在无形之中就考验了人性,会计在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建设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会计专业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就会被金钱冲昏头脑造成违反企业规定以及触犯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标准就是价值引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以及社会责任感,是职业院校必须着重培养的,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帮助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1]

(二)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整合思维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技能知识,还必须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来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多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进行培养,以此锻炼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通过文科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教育,培养学生的整合思路,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会计专业的岗位。拥有持续学习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新事物和新技术出现时,及时地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自身在工作岗位中的竞争力[2]

(三)‌产教融合,培养信息化人才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熟练处理经济事务,还要具备数字技能并能够达到会计师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够保障会计专业的学生利用数字技术来整合会计信息以及处理数字信息。同时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财务数据分析方法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数据和报告进行深度分析以此来提取出有效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挂钩,而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培养时更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变,实行产教融合,把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教学进行融合的同时与企业进行联合教学,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在产教融合教学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一定的阻碍,下面就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不足之处,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3]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职业院校的教育本就是为了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学校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岗位时发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达到企业的需求,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失败,这既浪费了教育资源,还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不一致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想要进行产教融合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但是在众多的职业院校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不一致,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再者教师都很少有企业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频繁出现。因此在进行产教融合的创新教学设置中,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4]

(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财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是集专业知识技能、数据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实际操作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而这样的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学校设置的模拟实践课程又是非常有限的,无法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比较,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非常吃力,甚至会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时应该充分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此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明白校企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但校企合作无法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就直接影响了产教融合教学的效果,再者就是校企合作目标和职责不明确,缺少长期合作关系,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模式单一,这也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5]

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有效策略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应该本着以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和产业发展适应性为需求,来采取有效的改革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产教融合这个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该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有基础、专业、综合以及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会计专业的基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基础能力知识;专业方面的学习当然是有关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度理解应用;综合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因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离不开与人合作,与其他人交流,所以会计专业不能仅仅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是要培养其综合能力,像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一味的守旧早晚会被社会淘汰,只有保持不断创新才是生存之道,因此职业院校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优化课程设置,职业院校应该充分结合会计专业的基本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的需求,来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与会计专业的融合教学,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以此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的能力[6]

(二)‌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与理论联合教学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就是需要把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是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理论才地真正的帮助人类进行更好的发明创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地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其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职业院校通过与用人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来实现产教融合的共育方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发展中优秀人才。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地真正的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在真正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更有利地及时的发展问题,及时通过学习来弥补,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设备

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立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内容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教材设备,确保学生的学习与产业发展同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等,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计专业带来了更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财务管理设备,这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然而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编写却并没有更新那么快,导致学生学习的会计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严重落伍,无法达到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这就给学生以及企业社会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应该注重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根据产业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材设备的及时更新,以便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职业教育只有紧跟时代的需求才能够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7]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全力支持,任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基础都是以教师为基础的,如果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就无法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方案,来提高教学效果。产教融合教学除了要加强校企合作联合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和案例分析等来加强产教融合教学,但这些前提都必须是拥有一个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都在不断更新,这就使得教师也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加强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以便设计出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案。学校应该定期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各种专业教师的交流会;还可以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以此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最新要求,以便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教学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产教融合能够通过实际的工作需求来锻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促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来满足职业院校对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产教融合教学探索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采取的有效策略,从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旨为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来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伍安洁.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质量与市场, 2024, (06): 117-119.

[2]葛幸元.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浅谈“3T教学方法”的应用[J]. 华章, 2023, (06): 24-26.

[3]贺妍.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二阶段、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知识经济, 2020, (21): 155-156.

[4]郭佳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4):75-77.

[5]李倩.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2):118-120.

[6]韩琦霏.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137-138.

[7]赵杰.产教融合背景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以淮安市某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投资与合作,2022,(05):205-2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