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玉萍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垣学校

摘要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个性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愈发明显,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速度、理解深度以及应用能力各不相同。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与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时代,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深入探讨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尊重差异原则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存在着诸如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兴趣爱好等差异。尊重差异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而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乘法应用题目,如乘法在面积计算中的复杂应用;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则要从乘法的基本概念出发,多利用实物演示(如几个相同的小组,每组有几个物品,一共有多少个物品)来帮助理解。

(二)因材施教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多使用图形、图表等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像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以及它们的分割、拼接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的计算过程。而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则可以增加讲解、讨论等环节,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多进行口头的举例说明和小组讨论。

(三)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个性化教学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小数的学习为例,要先从简单的小数的认识开始,如认识小数的数位、小数与整数的关系等基础内容,然后逐步深入到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虽然进度可以有差异,但都要按照这个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缺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会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基础,缺乏挑战性。但由于缺乏分层教学,教师仍然按照统一进度进行基础运算的反复练习,这会使他们感到无聊,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会受到抑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潜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统一的教学进度和难度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吃力。

(二)教材内容单一

阐教材内容单一是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带来了不少影响。单一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由于教材不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素材,这些学生只能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可能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教材内容单一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如果总是千篇一律地呈现数学知识,缺乏趣味性和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可能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在学习数学运算时,如果教材只是单纯地罗列算式和练习题,没有融入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或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场景,学生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过于注重成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于注重成绩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对于学生而言,过度关注成绩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每次考试成绩都会被视为衡量自己数学能力的唯一标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害怕成绩不好而不敢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拓展。这种压力可能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痛苦的任务,而不是探索知识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过于注重成绩会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得单一。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进行全面评估,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他们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基本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可以从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入手,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再引导他们推导公式。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演示。对于提高层的学生,目标是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各种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变形应用。教学内容可增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多种类型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对于拓展层的学生,目标是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在复杂图形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丰富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在教材基础上补充多种类型的学习材料,如趣味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事例以及数学文化知识等。这些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教授“数的认识”时,除了教材上的数字概念讲解,教师可以补充数学故事。例如讲述古代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字的起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引入数学游戏,如数字猜谜游戏:教师心中想一个1-100之间的数字,让学生通过提问来猜出这个数字(如这个数字比50大吗?),在游戏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像家庭每月水电费账单上的数字,让学生明白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抽象的数字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外,还应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中,对于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在单元测试中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表现评价方面,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反应速度等,如在讲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时,积极回答问题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较好的课堂表现评价。

结束语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完善的策略的实施,能够逐步克服这些问题。个性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楠.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4,(07):28-30.

[2]吕欣欣.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优化[J].华夏教师,2024,(20):52-54.

[3]艾彦丽.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探索[J].学苑教育,2024,(19):82-84.

[4]凌媛媛.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04):51-53.

[5]林延孝.个性化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新教师,2023,(12):73-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