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中的管理技术问题
摘要
关键词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问题;
正文
小麦、玉米、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我国拥有玉米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一年可种植1-2次,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有开涉及选地、育种、播种、施肥、除草、除虫等多个环节,为确保玉米种植的质量,应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把关,提高种植水平,推进玉米的食用量和生产需求量。
一、玉米种植中的管理技术问题
1.玉米种植户的种植经验不是很丰富
种植户在长期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种植户在玉米种植的实践过程中对玉米栽培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总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当前农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些相对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玉米种植和发展,有一些种植技术甚至不科学、不合理,这也成为玉米种植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像玉米种植过程中土壤和水分调节不合理,种植深度不够,不能依据当前玉米种植的品种来调节种植的密度等等,这些因素也阻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2.对玉米种植的管理模式不细致
伴随着最近农业产业进行调整和完善,我国人口数量在不断提升,我国也提升了对玉米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推广相关玉米种植技术。但是在当前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一些农业种植户对玉米种植的管理程度不是特别的细致,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一些不科学的管理方式经常出现,这些不合理不细致的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对玉米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玉米栽培技术不先进
我国在玉米种植手段上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环境的种植制度也并不相同,相关农业种植户需要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和玉米栽培技术更好的对玉米进行种植和管理。在实际的玉米栽培过程中,栽培技术比较相似,在具体的栽培过程中种植户也需要对玉米种植的技术进行相应的把握和选择,但是在当前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种植理念不够先进,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没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导致玉米栽培技术大幅度落后,一定程度上也对玉米产量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二、玉米种植中的管理技术
1.种植环境的选择
玉米种植环境选择时,应选择弱碱性或者碱性不高的土地种植,采用换茬的模式。如可在种植过大豆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增强土壤的肥力,这能帮助玉米生长,玉米根可吸收更为丰富的营养,提高玉米产量。作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和水气热环境。首先土壤环境选择方面,玉米适应力强,但土层深厚、通气结构能力强、肥力水平高、中性土壤和水气肥热协调的土壤更有利于玉米种植,其产量更高。其次水气热条件选择方面,玉米苗期较耐旱,拔节后对水分需求明显升高,抽丝阶段需要更多水分,抽丝后结成玉米棒,此时对水分需求下降,气候和水分对玉米种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土壤有助于玉米的发育,玉米生长中需水、气候、肥料等多元素,与土壤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是玉米的五分之四养分来源,因此,玉米种植中,要想提高产量,应保证土壤的熟化,土壤肥力的增强,改善土壤结构。还应为玉米打造好的水分条件,炎热的夏季,连续15天无降水,须进行浇灌操作,避免玉米生长缺水,影响玉米的生长过程,最终使其产量下降。
2.玉米种植技术的管理
第一选种,选择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科学选种能提高种植效果。市场玉米品种复杂,杂交居多,这给农民选种带来难度,如何进行科学的选种呢?科学的选种包括三步,第一步选用审定品种,经过审定的玉米品种是经过试验得以推向市场的,对玉米种子的适应性、抗逆性、产量、生育期等等方面有科学的试验结果做保障,因此选种子时,应认准品种审定书,不能随意购买。第二步选种时要到正规单位购买,种子销售单位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只有具备这种资质的单位提供的种子质量才能保障。第三步选种要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品种,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差较大,在选取玉米品种时要选符合本地生态条件的品种,不可盲目选择。选好品种后,应进行晒种,必要时需要进行防病虫的农药拌种,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率。
第二选时,玉米种植时,土壤温度需要高于12℃,并且低于19℃,这是玉米种植最佳的温度条件,这种温度条件在我国地区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如用地膜进行覆盖,需比往年提前1周完成播种。整地环节对于玉米种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玉米适应性虽强,能在多种土壤里进行种植,但对土层厚度、结构、肥力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土质肥沃、土壤性状零号的地方可进行整块种植,远离风口。种植时地深宜为33-35厘米。可利用掺、翻、垫、淤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层,对土壤进行调剂。
第三施肥,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营养元素需求也不同。玉米出苗到拔节需氮素营养约2%、有机磷营养月1%、钾素营养约3%,玉米拔节到开花需氮素营养约50%,磷素营养约60%,钾素营养约90%。在种植玉米时,为满足玉米的发育需求,需利用施肥技术,从而实现高产。施肥技术主要指测土配方施肥,第一步制定产量目标,参照往年产量定制今年目标产量,根据玉米生长阶段需要的养分进行计算,算出养分量。第二步对土壤养分进行测试,分析土壤养分,为施肥提供参考。第三步根据玉米需要养分的情况和土壤含有养分的情况算出施肥量,实际施肥时按要求操作。除氮磷钾外,还需适量微量元素。常用的施肥方法为基肥法和追肥法两种,基肥法主要使用有机肥,能长期提供养分,改良土壤效果。有机肥效力低,还需要化肥促进玉米生长,这就要追肥,追肥是补充养分,在玉米基肥不足时施用,多在夏季进行追肥。
第四田间管理,玉米的田间管理分三阶段,包括玉米苗期管理、玉米穗期管理、玉米花粒期管理。首先玉米苗期管理技术,完成播种后,还需要进行除杂草工作。为更好的去除杂草,可选用含量为95%,滴定―乙草胺,处理杂草后应关注玉米查苗―玉米补苗―玉米浇水―玉米施肥等方面的工作。没成块的玉米地,需拔苗阶段使用磷钾肥配合氮肥的施肥方式,开沟方式使玉米吸收肥力。开沟距离为 15~19cm,施肥后,进行防虫,尤其对地老虎和蚜虫进行防治。其次玉米抽穗期管理,拔苗是穗期的重要工作,需将矮小、发育不良、病弱玉米株除去,保证其他健康的植株吸收更多的肥力,使健康植株更好的生长发育。穗期施肥也需要进行施肥,采用氮肥,穴施或地表施的方式进行。如种植干燥,需要浇灌便于施肥工作,玉米穗期生长能力强,须有充足的水分供给。玉米穗期易出现小斑病和玉米螟等虫害,需采用农药进行防治。玉米螟以利用赤眼蜂防治,较低玉米虫害的发生率。再次花粒期管理,花粒期需做好水肥工作,雌蕊吐丝的前后可施氮肥,需保证水分供给。花粒期也是花粒和玉米籽形成最好的时期,可在乳熟期进行二次灌溉,控制好水量,也需要避免水分过多使玉米生长受限。多雨时需做好排涝工作,花粒期也需做好虫害防治的工作,可使用90%磷酸二氢钾和康普六号联合防治,避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结束语
玉米种植时,种植人员应做好细节管理工作,从土地选择、选种、选时、施肥以及后期生长过程进行管理,采取科学的技术进行管理,切实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元福,汪丹会,付纪勇等.大蒜—玉米—花生宽厢宽带“321”高产高效种植模式[J].农技服务 ,2018(12).
[2] 张家慧.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须抓好“八防”[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6).
[3] 李小青.浅谈玉米种植中的管理技术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