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建立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朱世春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134300

摘要

“三位一体”的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建立,是指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建立

正文


一、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内涵

1.1 “三位一体联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位一体联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劳动教育社区中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效应。在这一模式下,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社区实践基地的建设,将教育内容与社区资源相结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例如,某社区通过整合当地企业资源,建立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地学习的机会,还促进了社区内不同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数据显示,参与劳动教育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

1.2 劳动教育社区的三大组成部分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实践中,劳动教育社区的三大组成部分——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教育生态系统。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主阵地,通过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例如,某中学通过引入校园农场项目,让学生亲自种植和管理农作物,不仅学习了农业知识,还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一项针对青少年劳动习惯的调查显示,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在责任感和独立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社区则提供了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通过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服务社区,实现自我价值。例如,社区组织的绿色使者环保项目,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环保知识和劳动技能。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劳动教育社区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2.1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实践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核心环节。首先,基地的规划需基于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场所。例如,可以利用废弃工厂改造成为手工艺制作中心,或在社区公园内设立小型农场,让学生在参与种植、收获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价值。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实践基地的建设应注重与学校课程的衔接,确保劳动教育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适应。此外,基地的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规划与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仅成为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场所,也成为社区居民参与劳动、体验劳动乐趣的平台,从而实现劳动教育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2.2 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过程中,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社区应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的盘点和评估。例如,根据社区内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数量,合理规划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规模和功能区划分,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社区可以借鉴帕累托优化原则,识别并优先发展那些能够带来最大效益的资源,如将废弃的空地改造为社区花园,既美化了环境,又提供了劳动教育的场所。此外,社区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例如,与当地学校合作,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区的实践基地相结合,形成互补优势。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应被纳入资源优化的范畴,通过家庭劳动任务的布置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强化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最终,通过科学的资源整合与优化,社区能够构建一个高效、和谐的劳动教育环境,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

三、社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3.1 学校与社区的协同合作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实践中,学校与社区的协同合作是实现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学校与社区的紧密合作,可以有效整合双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例如,某社区与当地学校合作,共同开发了绿色种植项目,学校提供科学知识和实践指导,社区则提供土地和劳动工具。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据统计,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环保知识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提高了20%。此外,社区与学校合作的劳动教育项目,可以借鉴约翰·杜威的学习即做中学理念,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3.2 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实践中,家庭作为基础单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更是劳动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是当前青少年劳动技能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家庭应当成为劳动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例如,通过设立家庭劳动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此外,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社区的劳动项目,如社区绿化、环保清洁等,将劳动教育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的社区化和生活化。家庭与社区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社会参与感,还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四、社区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社区劳动教育的长期规划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长期规划中,我们应注重劳动教育的可持续性与实效性。首先,劳动教育的长期规划需要基于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制定出符合社区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例如,社区可以利用废弃的空地建立劳动实践基地,通过种植、园艺等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让居民参与到劳动中来,实现环境与教育的双赢。其次,社区劳动教育的规划应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通过引入绿色劳动理念,鼓励社区成员参与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环保活动,从而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此外,社区劳动教育的长期规划还应包括对劳动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的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激发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

4.2 社区劳动教育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在构建三位一体联动式劳动教育社区的实践中,将社区劳动教育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还能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例如,社区可以设立专门的环保教育项目,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绿化植树、节能减排等活动,使劳动教育与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据相关研究显示,社区居民在参与环保劳动教育后,其环保行为的改变率可达到30%以上。此外,社区可以利用三位一体模式中的学校资源,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形成良好的环保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石琳.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构建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N].中华合作时报,2020-11-10(A06). DOI:10.28402/n.cnki.nhzsb.2020.002000.

[2]周卫兵.关于“三位一体”农合联帮扶低收入群众增收的实践和思考[N].中华合作时报,2019-01-15(A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