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李文娟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 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

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最久、身兼数职的教师群体,其承担着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期,各方面能力、想法、观念、行为容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而发生变化。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主任要展现教学魅力、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做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此,文章先阐述初中数学班主任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班主任;教学管理

正文


引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的进步,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关键角色,其在教学中实施的教学管理方法、应用的教学管理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学生学习质量,以及个性化发展情况。就目前而言,初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初中数学班主任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营造和谐学习环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管理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主要的管理内容之一,一个和谐、自由且充满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初中数学班主任实施教学管理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学中与学生一同制定班级公约、维护课堂纪律、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自由学习。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还会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在班级内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合作学习。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基于这一方面,全面实施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初中数学班主任会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目标全面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如完善教学活动安排、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评价等,全面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学生构建统一化、连贯性的数学学习体系,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升学生数学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与策略

(一)基于学生学情,实施个性化教学

初中生是多元化发展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学生而言,他们的性格或许害羞内敛、开朗活泼;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或许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各不相同。教育指向全体学生,重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这一方面,班主任在初中数学教学管理中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求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定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学生针对性学习,不断转变学生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个人认知和感兴趣的领域更加专注与投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全面运用个性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关注、尊重与理解,在循序渐进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可根据平时观察、一对一互动、课间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发展数据,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初步评估学生在数学知识、核心素养发展、身心发展方面的情况,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全方位记录学生学情。在此基础上,班主任需制定长期且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中,班主任可实施分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分层实力均衡且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保证各小组都有性格外向和内敛、学习能力优异以及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实现小组内的学习互补、共促。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基础层、进阶层,以及优秀层三个层级,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特长,教师还要注重日常的观察与互动,如某些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处于班上垫底,但在绘画方面十分有天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邀请这些学生帮助教师制图、画表格、画几何图形,让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展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又比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教师则可在班级中实施“师徒制”,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当“师傅”,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徒弟”,让他们在共同配合下完成教师设计的阶段性任务,由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进度、学习成果适当给予奖励,以此构建和谐、尊重、互助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全面打破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升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结合教育目标,融入德育教育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在实施教学管理时,应发展德育为先,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将德育有效地渗透教育的各个环节,全面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班主任教学管理质量。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发展学生规则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针对这一方面,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巧妙地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德育功能,让学生接受德育熏陶。

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近期表现、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定相关的德育主题,如“公平”“节约粮食”“团结协作”等,并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德育主题,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德育、体验德育,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学习与“数据的分析”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围绕“家庭用电”“节约用水”“喜欢的学科”“食堂就餐”等方面入手,设计数据统计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形成环保、勤俭节约、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适当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集体智慧共同完成数学任务、解决学习难题,全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在课后,班主任可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总结,分析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难题,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良好精神与品质。

(三)注重课堂互动,运用鼓励式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时常会出现“消极”“不愿学习”等心态,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一方面,为全面提升教学管理质量,落实数学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班主任要注重课堂观察与互动,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状态,以鼓励式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注、关心与关爱,从而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表达个人想法,使班主任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在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会产生“畏惧”

心理,害怕“答错”“被同学嘲笑”,班主任则可以在每次上课前都强调回答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要勇于回答问题,即使说错了也不要害怕。为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锻炼学生的勇气,班主任可适当制定“奖励”机制,对于勇于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构建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班主任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也要给予不同程度的挑战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对于在课堂中表现认真、积极的学生,班主任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再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而对于部分略微害羞的学生,班主任可通过“写纸条”的方式默默激励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支持与关爱。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建立充满鼓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管理环节,充分体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从各个方面实施教学管理,为学生营造积极、自由、互助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雪林.如何做好班级管理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22(11):90-93.

[2] 陈炳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J].好日子, 2021, 000(017):P.1-1.

[3] 江志彬.浅议初中数学老师作为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J].东西南北:教育, 2021(2):1.

[4] 李猛.浅谈如何通过中学数学教学来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J].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5):7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