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利娟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摘要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竞技精神与定期锻炼习惯,是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尺。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于高中体育课堂,旨在提升教学的系统性、深度与科学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技能精进与体育品格的塑造。本文聚焦于结合学科特性与核心素养要求,探讨教学设计的创新路径,旨在探索促进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优化体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体育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

高中阶段作为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调整心理状态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受限于小单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规划与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难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的引入,有望打破这一僵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受益的体育精神与能力。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推进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多维度、深层次的使命。这不仅仅关乎体育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更在于通过锻炼实践的磨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成熟稳健的心态面对竞技的成败,学会在胜利的喜悦中保持谦逊,在失败的挫折中汲取力量,同时尊重每一位对手,让体育精神成为滋养心灵的清泉,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秉持这一深刻的教育理念,推进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淬炼,更是对其视野的深远拓展,使学生在体育这一独特的领域中,不断深化自我认知,锤炼意志品质,最终成长为更加完整、坚韧不拔的个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

“大单元教学”系一种教学理念,强调从全局出发,深度融合体育学科特色,系统化规划教学内容。该模式致力于构建具备高度系统性与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体系,依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性,精心设计教学计划。通过集中时间段内的深入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形成全面认知,并掌握其核心技巧。如此,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更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大单元教学在高中体育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其系统性确保了学生在深度探索某一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巧,提升个人运动水平;而其针对性,则使教学紧密围绕明确目标展开,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切实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设计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确立需要基于学生发展需求

在明确导向的前提下,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确保其既全面又具针对性。对高中生而言,除了基本的运动技巧外,深刻理解运动规则、培养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样重要。这些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旨在构建一个既有利于学生技能提升,又能促进其综合素养发展的体育教学体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能在体育课堂上收获知识与技能,更能在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中成长为更加完善的个体。

在课程设计上,体育教师宜先聚焦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奠定认知基础,随后引导实践,促进技能提升,最终通过比赛增强团队默契。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运动与规则各有偏好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利用体育教学平台,既培养运动员的竞技技能,也提升裁判的规则理解与执行力,确保每位学生的潜能与兴趣得以充分展现。

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紧密围绕学生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精心规划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体育学习中逐渐形成核心素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模块的构建需要遵从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能力的增长与认知的深化,实为逐步累积之旅,尤在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尤为显著。因此,高效驾驭课堂时光,优化体育教学效能,拓宽学生体育视野,并培育其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在构建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框架时,需审慎平衡教学体系的全面性与教学目标的精准性。教师应紧密贴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量身定制适宜的教学目标,精确规划每堂课的训练强度与知识要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稳健的步伐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确保学习过程既富有挑战性又确保安全无虞,谨防过度施压、适得其反的现象发生。具体而言,教师应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确保教学内容既具连贯性又具深度,使学生在不断积累中逐步提升。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其自主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安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与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身体机能差异显著,而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故而,教师在规划体育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健康与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精心设计个性化的锻炼计划。这些计划旨在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持续运动的深远益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更能逐步树立起健康运动、科学锻炼的正确观念,为终身受益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更能在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武术专题为例,在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初时,聚焦于基本功训练,依据学时与学段精心编排课程内容,使学生打下坚实基础。随后,逐步引入实战技巧与战术演练,通过模拟排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技能。此过程中,教师需适时调整训练梯度与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挑战中成长,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三)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高中时期,学生步入成人前夜,教育之责,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与自学精神的培育。陶行知先生之语犹在耳畔:“教书非教师之本分,教学、教学生学方为要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不仅促进技能的掌握,更让内在潜能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挥。

例如,教师可以策划赛事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组队、规划赛事流程,并与场地管理方积极沟通。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筹备一场体育盛会,更在无形中锤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融入教学内容,激励学生阐述对知识点的独到见解,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逐步构建其批判性思维与论证能力。综上所述,将能力培养无缝融入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实施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引入不同的体育内容以细化教学主题

在高中体育教育这片深耕的沃土上,学生们已构建起对体育运动的坚实认知框架,众多学子更是展现出多元运动技能的娴熟掌握。鉴于高中阶段的特殊学业负荷与时间紧迫感,如何高效运用体育教学的每一刻,不仅成为缓解学生身心重负的迫切需要,更是将终身体育的价值观深植学生心灵的重要使命。这一目标的实现,业已成为衡量体育教育成效不可或缺的标尺,它不仅关乎学生眼前的身心健康,更关乎他们未来生活中对体育的持续热爱与坚持。陶行知先生“树木喻人”的智慧启示我们,学生如同各具形态的树木,成长之路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崇高理念,敏锐捕捉每位学生的独特之处与潜在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思维活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更能发掘并释放自身的无限潜能。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首要之务是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兴趣与情感倾向,精心策划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赋予学生选择的自由,以此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身心在体育锻炼中的和谐融入,进而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与认知边界的拓展。具体而言,教师可围绕“体育文化知识探索”、“裁判技能精进”、“运动项目策划与实施”、“球类竞技风采”及“有氧健身新体验”等多元化主题,构建丰富的教学单元。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教师能更精准地搭建专题结构框架,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感兴趣的领域内深耕细作,收获满满。

(二)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制订分层教学计划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在于其“大”与“小”的巧妙结合。所谓“大”,意在涵盖广泛,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某一体育运动或专题的各个方面,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获得对该领域的全面认知。这种广度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然而,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计划则需力求“小”而“精”。这里的“小”并非指内容缩减,而是指计划的细化与具体化。只有将教学计划分解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明确每个学时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框架的清晰与课程目标的明确。如此一来,学生在每个学时都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任务,从而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在规划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精心布局课程安排,并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篮球专题为例,教师可基于篮球运动的特性,将复杂技巧如“突破分球”、“传切配合”等细化为多个独立学时,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篮球基本技能。此外,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形成互助互学的良好氛围。

(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以问题导学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深刻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目标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启迪智慧,授予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在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语境下,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且尤为重要。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局限于让学生知晓体育知识,更在于培养他们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其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体育运动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共通之处,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勤于实践,更要善于思考,勇于在不同专题间建立联系,形成跳跃式的思维方式。唯有如此,学生方能避免思维僵化,深刻理解运动的内在本质,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技能的灵活运用。

在大单元体育教学的广阔舞台上,问题导学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及探索能力方面,其价值难以估量。当我们聚焦于篮球、羽毛球、足球这三大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时,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更是显得尤为贴切与高效。

在篮球教学单元中,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不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投篮、运球等基础技能训练,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比赛中灵活运用这些技能。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在防守紧密的情况下有效突破并创造得分机会?”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赛视频、分析战术布局,甚至模拟实战场景进行尝试,从而加深对篮球战术策略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完成各自项目的基本教学后,巧妙设问,如“三项运动在热身环节上有何共通与差异?”“不同运动中,热身时是否各有侧重部位?”此类问题如同灯塔,引领学生在对比与反思中遨游,促使他们主动探寻各项运动间的个性与共性。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体育学及力学原理的理解,更能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学会用科学视角审视体育运动。如此,学生将超越单纯技巧掌握的层面,步入一个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新境界,有效防止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误区,确保了体育教育的全面性与深刻性。

结语

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体系与策略,对深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时,我们需紧密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成长规律,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通过融入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我们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拓展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探索机会。同时,分层教学与问题导学法的巧妙运用,则为教学方式的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不仅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探索欲望,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与积极实践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飞跃。综上所述,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宇.基于学-练-赛一体化背景下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四川地区为例[J].体育画报,2023(15):70-71,74.

[2]王军胜.高中足球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路径[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12):40-43.

[3]王若穷.基于核心素养的"运动赛季"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高中篮球选项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19,39(9):8-10.

[4]崔志莹.普通高中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设计与可行性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

[5]苏新全,何明,李荔.核心素养背景下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方法——以足球专项教学为例[J].体育教学,2021,41(10):72-74,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