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愉快式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积极心理学;愉快式教学
正文
积极心理学原本为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该理论逐步被应用到了学科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暴露了效率、效果等问题,无法加快学科改革步伐。为在小学英语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需参考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知识获取的过程,乐观对待学习中的诸多挑战,坚定学习目标与态度。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继续研究积极心理学,采取愉快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1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师生关系
英语课堂上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只有保障二者之间良好的关系,方可促进教学任务的稳步推进。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学生在遇到疑问或者难点时很难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而通过积极心理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和情绪,使学生深受教师带动,以更为乐观、自信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即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不骄不躁,耐心向教师请教,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逐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具有学习兴趣。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积极心理学下教师可将很多趣味性元素和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改变对英语课堂的固有印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下,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直接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能力。随着新课标的陆续出台,英语课堂上融入积极心理学十分必要,因为按照该心理学理论,教师需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点时,同步向学生传授积极心理内容,让学生逐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时保持自信心,克服焦虑心理,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愉快式教学策略
2.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年龄、思维等特征,融入多样化元素或者趣味性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使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乐于学习。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内容与目标,在课前大量收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将趣味性、互动性内容适当、适时融入课堂教学,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英语的趣味性,在体会各种趣味性元素与过程时学到英语知识。
如“Look at me”一课,主要讲解的“身体部位”等有关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需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与句型,如学生应熟悉face、nose、eye、ear、mouse、T-shirt、skirt、cap等单词,了解Look at my…,It’s nice等句式的用法。如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教材单词与句型,将很难在瞬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学活动无法有序推进。为符合积极心理学下的教学要求,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组织“贴鼻子”小游戏,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人脸模型,让学生蒙着眼睛将鼻子贴纸贴在黑板上的人脸模型上。因为负责“贴鼻子”的学生被蒙着眼睛,其他同学可为其指明方向,通过“向上、向下、往左、往右”等方向指引,使该名学生顺利完成“贴鼻子”任务。多名学生在多次“贴鼻子”的尝试中,发现很难将鼻子贴到人脸模型上,存在明显的偏差。此活动的趣味性较强,能让学生在情境带领下主动学习。当学生产生了学习欲望后,教师再将此情境与单元内容相关联,向学生详细介绍教材知识,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2.2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活跃氛围
小学英语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教师也需要逐步培养稳定的师生情感,使教师、学生都能正确看待自身的角色。根据大量的英语教学经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来说,教师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营造更为活跃的课堂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为保障师生关系的稳定性,以利用双方关系与情感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需要从心理健康、自我认同、沟通表达、消极转化等方面来开展工作。比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需学习教育学理论,积累工作经验,塑造学生喜欢的教师形象;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公平对待每一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走出不良情绪,掌握学习方法。
以“Where’s the bird?”为例,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将教师当成同伴,能够敢于与教师沟通。上课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做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小学生基本都了解捉迷藏的规则,也愿意进行捉迷藏游戏。将此游戏引入课堂,可改变严肃的课堂氛围,使教师、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游戏开始后,教师站在教室外边,让学生快速在教室内寻找适合自己的躲藏位置,一些学生躲在门后,还有的学生躲在课桌下边、讲台下边、窗帘后边……。当进行了2到3轮游戏后,开始进入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情况,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基本单词及句式,重点向学生讲解位置介词“in、on、behind、under”等的用法,能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物体时,准确描述方位。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给学生提供合理化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则需要开始专题内容,详细讲解。
2.3重视精神教育,培养学科审美
积极心理学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适应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组织精神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育人目标。事实上,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不仅仅为单纯的单词、句型、阅读等,还涉及一些人文方面的,如文化等,这些可作为教学方向,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心理、情感及价值等教育。但精神教育时,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到更多的素材,如进行文化延伸,通过讲文化故事、品文化之美等,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在学习语言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如“At Christmas”一课,单元主题为“圣诞节”,除了要让学生学习与“圣诞节”有关的相关英语表达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向学生提问:Classmates,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What aspects do you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在这些问题下明显带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多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一些学生说出了圣诞节的日期,还有的说出了圣诞老人送礼物的内容。为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教师可在课堂上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彩色剪纸、剪刀、胶水等,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制作圣诞老人的小视频,使学生跟着视频来进行手工活动。将这样的活动引入英语课堂后,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英语,能达到良好的精神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审美能力。
2.4设计创意作业,鼓励个性表达
为体现积极心理学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等差异,为学生设计创意性作业,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进行个性化表达。当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作业后,学生在后续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还能适当延伸知识面,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联系。考虑到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应过于关注作业数量,而应该追求作业的质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展示自我。
如“Seasons”一课,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的单词、句式,并进行了读写训练后,需为学生设置课后作业。但因为学生在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个性化作业。具体来说,设计作业之前,教师需将学生划分为基础薄弱、基础中等、基础较强的三个层级。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为他们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如单词记忆、课文背诵等教材相关的作业;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完成基础性作业,还需要为他们安排提升类作业,如听力练习、课外阅读等;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应侧重于拓展类作业,如要求学生完成一幅以“seasons”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所需完成的作业,在作业中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结束语:
为构建愉快式教学条件,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全面渗透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造趣味、高效课堂。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继续将积极心理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陈甜甜,钱玉莹,许颖.积极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3,(32):157-160.
[2]王鸿.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英语思政育人“对分+翻转”混合式课堂整合研究[J].海外英语,2023,(20):148-150.
[3]赵岚.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9):38-39.
[4]张国霞,王倩倩,蒋云磊.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医护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04):90-92+101.
[5]崔雨,孟亚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自我效能感、外语愉悦与英语水平的关系研究[J].外语研究,2023,40(01):7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