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任志霞

江苏省 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摘要

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任何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可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如何关注思维呢? 一、 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二、 在探讨“记口诀”的方法中,培养思维 三、 在体验“用口诀”的感悟中,提升思维 1、抛弃思维的呆板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克服思维的迟缓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打破思维的狭隘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关键词

乘法口诀 思维

正文


所谓数学思维的核心内涵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具体表现的角度看,数学思维是一种过程思维方式,它涉及到知识的运用和思维的发散。目前,一些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容易出现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数学思维能力低。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任何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可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力求能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习惯套用方法,学习数学知识往往靠机械记忆,导致思维僵化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自发地开展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利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充分重视乘法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的同时,更要关注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反映在通常所说的思维品质上,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如何关注思维呢?

一、 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明确的要

求: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因此,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编口诀的方法,探究编口诀的规律,有利于深入理解口诀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先出示三角搭成的小船图:

 

问学生搭一个小船用7个△,搭2个小船要用多少个△?怎么算的?(7+7=14)两个7连加的和,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7×2=14或2×7=14)最后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二七十四”。教师先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具体问题,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加法解决问题,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为最后的编口诀做了铺垫。从情境到算式到口诀,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不仅得到了锻炼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入地理解口诀的意义。

再比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我动态地演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星星个数与几个9的关系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提问8行星星一共有几颗?学生回答是72颗。此时,我并没有夏然而止,而是继续追问:这个7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是用89相加得出72;有的是在前一个63的基础上加上一个9得出72;还有的是根据星星图和方格去比较用80-8算出72的。总之学生的想法是多样化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思维与思维之间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二、 在探讨“记口诀” 的方法中,培养思维

观察、分析、比较,都是思维能力的一个方面,引导观察编好的口诀,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口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理解记忆

有了“编口诀”的经历,学生不难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以设计特殊的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记忆“四六二十四”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

3×6+6=            5×6-6=            

4×6=              4×6=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当“四六二十四”遗忘时,可以通过记住的“三六十八”再加6得到,也可以通过记住的“五六三十”再减6得到。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已经记住的口诀帮助记忆。

2.规律记忆

1到6的乘法口诀学完后,帮助学生整理成口诀表,让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找到其中的排列规律。7、8、9的口诀学完后,再整理成“九九表”,引导学生拐弯背,根据排列规律深入理解口诀。指导学生观察口诀表时,可以让学生找到得数相同的口诀,例如“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还可以找到乘数相同的口诀,例如“四四十六”、“八八六十四”。不仅在比较中加深了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找到“几个9相加的和比几十少几”的规律,例如:由6个9相加的和比60少6,是54可知“六九五十四”。利用规律不仅可以帮助记忆口诀,而且沟通了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探索规律分析比较中,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3.趣味记忆

为了减少记忆口诀的枯燥、乏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记忆口诀,比如“对口令”、“开火车”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趣味记忆。比如;教学7的口诀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段,同时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 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 举起金箍棒就打。”让学生说说提到了哪两句口诀。再比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还可以交给学生用手指操记忆,如图

 

趣味记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经验,还拓宽了记忆口诀的方法。

三、在体验“用口诀”感悟中,提升思维

运用口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在解决简单的乘除法问题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抛弃思维的呆板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如果简单机械地重复表内乘除法练习,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呆板,不灵活。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例如:

找规律填空:72、63、54、(  )、(  )、(  )。

学生可以用依次减9的方法得到,也可以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

又如:

 

既可以引导学生用5×3+2得到,又可以用5×4-3 解决。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再如:

7×□=□       28÷□=□÷□

像这样答案不唯一的练习,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知识间的练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思维方式。

(二)克服思维的迟缓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性,就要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引导学生想出合理、敏捷的方法。例如:

Ο里填>、<或=

           7×6 Ο7×5

           9×8-8Ο8×8

           63÷7Ο63÷9

学生通过计算圆圈的左右能够得到答案,但速度较慢,如果能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律,不计算也能解决 如:7×6 Ο7×5,左边表示6个7相加的和,右边表示5个7相加的和,因此左边算式的得数大 。再如:9×8-8Ο8×8,左边是从9个8里边去掉1个8得到8个8相加的和,正好和右边相等。这样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克服了思维的迟缓性,而且又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三)打破思维的狭隘性,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表内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果能精心设计,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让学生能从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例如:  

小明和他的3位朋友一共栽了12棵树,平均每人栽多少棵树?

红、黄、蓝、绿气球的个数同样多,一共有20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小明和他的3位朋友”隐含了小明也是一个人,实际一共是4个人,“红、黄、蓝、绿”隐含了有4种,“同样多”隐含了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每种气球的个数。通过引导学生挖掘隐含的信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利于培养思维的开阔性。教学中还可以设计有多余条件的表内乘除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再做出合理的选择。再比如:

妈妈买了8个桔子,平均每天吃2个,几天可以吃完?

小明平均每天吃2个桔子,他8天一共吃了多少个?

不一样的“平均分”练习,打破了看见“平均”就用除法计算的思维定势。教学中还可以改变同一道题目的条件或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四)挑战思维的正向性,培养思维的逆向性。

    在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旅程中,乘法口诀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大多数孩子都能正着背诵1到6的乘法口诀,但是倒着背呢?当我们从大数开始逐渐减小,尝试从6开始,有些孩子就会遇到困难。这是因为他们的逆向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反,对于七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思维方式仍然在发展中。当然仅仅倒着背诵乘法口诀,例如六六三十六、五六三十... ...、五五二十五、四五二十... ...、二二得四、一二得二、一一得一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逆向思维训练,但可以为儿童打开一扇通往逆向思维的窗口。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在早期阶段更倾向于使用正向思维,即从已知原因推出结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会逐渐发展出逆向思维能力,从结果反向寻找原因。

真正的倒背乘法口诀需要孩子们从乘法的结果出发,反向推断出应该使用的乘数。例如,“6×5=30”这个算式可以利用“五六三十”这个乘法口诀,如果孩子们知道“6”是其中一个正确的乘数并可推断出“5”是另一个乘数的话,这种训练属于逆向思维训练。乘法口表中得数相同的口有好多,例如,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数字,比如说12,然后鼓励孩子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孩子可能会回答二六十二或者三四十二,也有可能两个都回答。如果孩子只说了一个,我们可以继续询问他是否还能说出另一个。学生回答以后,可以继续追问,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得数相同的乘法口诀吗?(如“六六三十六、四九三十六”,“三六十八、二九十八”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巩固他们的乘法口诀表知识,又使他们的逆向思维有了相当的发展还会增强自我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会发现,有些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口诀的含义,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有帮助的。在探讨记口诀的方法时,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规律,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口诀,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用口诀的过程中,如果能精心设计练习,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数学思维方法》李冬胜  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04-01出版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