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造性泥塑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余露露

江苏省新沂市北沟第二幼儿园.江苏新沂221400

摘要

在幼儿教育领域,创造性泥塑活动蕴含的教育价值远超表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该活动实际上为幼儿提供一个综合发展的平台,特别是对语言能力的提升。幼儿在亲手打造泥塑作品的过程中,能锻炼动手能力,更在无形中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学习如何用语言精确描述色彩、形状、结构,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并提升他们对物体特征的敏锐洞察力。因此,创造性泥塑活动不只是艺术的创作,更是语言的锻炼,也是幼儿综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创造性泥塑活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正文


泥塑艺术深深植根于我国民间文化的沃土中,代表着丰富的传统艺术精髓,更在幼儿教育的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泥塑活动,幼儿能亲身体验独特的的艺术形式,并从中领略到传统艺术的深邃与美丽,这种体验无疑会对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产生影响。不仅如此,泥塑活动在培养幼儿多元能力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锻炼,这些能力的提升为幼儿今后的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幼儿园泥塑教学实践中,常见“教师示范,幼儿效仿”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幼儿作品是否与教师示范相近,却忽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创新思维。

一、泥塑活动对幼儿起到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的黄金阶段,尽管此时幼儿的心智还在发展中,但这一时期对于塑造他们的多元能力尤为重要。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引导幼儿掌握一项与动手实践密切相关的技能,例如,泥塑,那么将对他们的综合素养带来深远影响。泥塑活动不仅能唤醒幼儿的想象空间,还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泥塑活动则让幼儿有机会亲身投入创作,体验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感受到自己双手创造奇迹的力量。这种经历逐渐内化为对自我能力的认同和自信。这份自信,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表现得更积极、自如,更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时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有了在泥塑活动中培养的这份自信,幼儿在面对其他学科挑战时会更坚定,深信自己有能力攻克任何学术难题。而泥塑融合创意与想象的手工艺术,能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泥塑的创作过程中,幼儿需动用脑筋构思作品,再通过双手将这些奇思妙想变为艺术品。

(二)激发幼儿的认真精神

古人云:持之以恒,必有所成。这句话道出了坚持与专注的价值。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认真态度尤为重要,而泥塑活动便是一个培养这些品质的优良载体。幼儿在塑造泥塑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地完成手中的任务这不仅锻炼他们的耐心,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每件事情都力求完美的态度。这种专注与认真的精神,将成为幼儿日后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重要基础

(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泥塑这一富含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要以泥土为媒介,自由发挥,创造一个个独特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现自身的想象力,更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拓宽想象领域。通过长期的泥塑活动实践,幼儿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表达的乐趣,更在无形中激发深层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创造性泥塑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组织合作性的泥塑项目

在创造性的泥塑活动中,实施合作性泥塑项目对于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幼儿将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构想、规划、及制作流程中的各个细节。这种合作方式,既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为幼儿创造一个语言沟通与应用的场所。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会相互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极大地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泥塑创作中,团队成员需集体商议并决定海底景观的构成、生物种类等要素,在商议过程中,有的幼儿提议塑造一个巨大的章鱼,因为他认为章鱼是海洋的神秘象征;而有的幼儿则想创作一群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由于它们代表着海洋的生机与活力。幼儿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语言勾画出各自心中的海底奇景,这既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及时提供指导,激励幼儿运用准确且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新与感受,以此来实现他们语言能力的实质性进步。

(二)故事化泥塑创作

故事化泥塑创作策略作为一种有创意的教育方法,成功地将泥塑艺术与故事讲述结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一个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语言环境。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的泥塑作品为基础,鼓励他们创作出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例如,当幼儿塑造出一座宏伟的城堡数位英勇的骑士后,他们会以此为起点,建立一个骑士奋勇守护城堡的壮丽史诗。在叙述过程中,幼儿会描绘骑士的勇猛善战、城堡的神秘庄严及胜利后的喜悦与欢庆。

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幼儿可以尽情驰骋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构思出精彩纷呈的故事内容。同时在描绘角色性格与场景氛围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得到锻炼与提升。另外,这种创作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对泥塑艺术和故事创作的兴趣。尤其在编织并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幼儿逐渐学会如何更条理清晰地组织言辞,准确而生动地传达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在逻辑和结构。这种融合玩乐与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今后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观察积累培养美的感受能力

在创造性泥塑活动中,理解泥塑艺术的三大特性——立体性、直观性形象性,它们共同构成泥塑的独特吸引力。同时也认识到,创意是泥塑艺术的核心和驱动力。然而过去的教学方式常常陷入一种模式,也就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幼儿机械模仿,这种方式严重制约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缺乏独特性和新颖性。为打破这一僵局,可以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该纲要强调在艺术教育中要平衡感受与创造的关系,重视在满足幼儿感官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感受和艺术创新能力。对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泥塑活动前,先引导幼儿深入且广泛的观察,让他们从视觉和情感上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积累充足的感性材料。这样的前期准备不仅为泥塑创作提供灵感源泉,还在观察、探讨构思的环节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运用准确的语言描绘个人的观察和感受,也能在交流中传达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例如可爱的月季花创造性泥塑主题活动中,关注如何通过艺术实践推动幼儿的语言发展。活动开始时,教师带领幼儿走出课堂,深入户外环境,亲身感受并仔细观察月季花的细腻构造与独特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幼儿展示放大的月季花影像,引导他们进行认真比较,探索月季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魅力,并经过小组讨论、描绘及动作模仿,让幼儿对月季花的外观与内涵有更透彻的领悟,为接下来的泥塑创作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的语言表达积累丰富的素材。进入泥塑创作阶段,幼儿要根据之前的观察与感受,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塑造出各具特色的月季花作品。有的幼儿将泥料精细地分成多个小块,逐一塑造成花瓣的形状,再组合成一朵完整的月季花;有的幼儿则塑造一颗心形的花蕾,并细致地为其添加上枝叶;还有的幼儿则选择将泥料压制成厚厚的圆片,经过精心揉捏与刻画,生动地展现一朵即将绽放的月季花蓓蕾。每个幼儿都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角度,因此他们的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风采,充满无限的创意与想象力。不仅如此,在泥塑创作中,能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更在互相交流与分享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会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生动的描述表达自己对月季花的理解与感受,为他们的语言发展提供支持。

(四)制定泥塑日记

引导幼儿以图画和文字为工具,全面而详细地记载他们的泥塑创作旅程,建立一本个性化的泥塑日记。这样的活动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其实用性也同样重要能让幼儿有条理地回顾和整理在泥塑艺术探索中的每个阶段与经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并促进他们形成自我反思与总结的优秀习惯。

例如,泥塑日记中,幼儿可以叙述如何从一块不起眼的泥土出发,借助他们灵巧的手指和丰富的想象力,逐渐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他们分享在挑选泥土材料、调整色彩、塑造作品外形及完善细节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这一过程中,不仅教会幼儿如何运用图画和文字来传达创作的挑战与成就感,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新思维沟通能力,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越发自信。

结束语:

总之,创造性泥塑活动能让幼儿有机会展现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更能促进他们语言能力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对自己作品的描述,逐渐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来传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这种方式让幼儿在享受艺术创作乐趣的同时,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更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宁.基于儿童视角看“自主签到”——在自主签到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J].幼儿100(教师版),2021,(12):31-34.

[2] 毛洪磊.在丰富多彩的绘本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22):235-235.

[3] 姚春蕾.在语言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J].神州,2018,(13):214-214.

[4] 张彤.绘本戏剧教育活动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安徽省,2023.DOI:10.276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