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析——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徐建跃

苏州市吴中区西山实验学校 215111

摘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教育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保持并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场,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并针对教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意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其良好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正文


一、引言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实施建议中,重点强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点组成部分,迫切需要由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怀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承和弘扬[1]。有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巧妙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各环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之益是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让英语学习不囿于语言技能培养,而变成跨越文化深度探究。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哲学思想和民间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既可以学到地道英语表达又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深刻认识这些文化现象后面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这一过程既开阔了学生文化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生动、更有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和团结友爱等丰富道德教育资源[2]。将这些文化元素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起正确道德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优良品质。学生通过对英语的学习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这些传统美德所具有的魅力,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界限不明晰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面临著教学资源缺乏边界不清等突出问题。一方面,目前市面上专为小学英语融入传统文化而编写的教材教辅材料比较匮乏,而且内容通常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及连贯性。这导致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感到困难,难以找到既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又能深刻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资源[3]另一方面,教学界限不清又加大教学难度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适当融合到英语教学当中,做到既不过分重视文化又忽视语言学习,同时又不会因为语言学习就忽略了文化的传达,这是很多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教师认识文化不够深入,课堂教学文化融合欠缺

教师既是教学的引导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不到位,或仅仅停留于表面知识,缺少深入探究与切身体会。这就造成了他们很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也就导致无法将其精髓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另外,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能欠缺对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教学变得生搬硬套、机械乏味,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共鸣。

(三)渗透教学形式单一,融合程度难以把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之中,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教学形式单一融合程度不易掌握。很多教师仍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以叙述、展示等方式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介绍,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更不能全面地展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4]同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既不过度强调文化而忽略语言学习,也不因语言学习而忽视文化的传递,是一个需要精细把握的问题。过度强调文化可能导致语言学习的弱化,而过度注重语言则可能削弱文化的传递效果。

四、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

(一)符合大政方针,体现思想性

教材是教育的基石,它深刻地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意愿。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材将五星红旗和红领巾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若干单元中,成为爱国主义和责任感培育的视觉符号,显示出国家对于教育根本导向的执着。具体而言Module 1 Unit 3“Are you Su Hai单元中,它的插图形象地表现出学生们参加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等各种体育活动的情景,这样的设计既充实了教材的内容,又增强了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它是教育部在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政策下,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体育锻炼要求在学生身上的一次生动实践

(二)增加文化元素,体现人文性

新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精华进行精心甄别和整合,目的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增强文化自信[5]在内容的编排上,巧妙地围绕“学校”(School)与“家庭”(Family)两大核心主题展开,不仅系统地教授了英语知识,更深刻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在Module 1(即前四个单元)中,教材以学校生活为背景,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如Module 1 Unit 1“Hello”中的学校建筑插图,不仅教授了基础的问候语,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字样,直观地向学生传递了国家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的高度重视。这一设计不仅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新时代对青少年在改革与创新方面的期待。Module 2(即的后四个单元)中,教材转而聚焦于家庭生活,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家庭的温暖力量。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可以深切地体会中华文化所特有的魅力,继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从而为做一个有全球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当代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渗透价值引领,体现时代性

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材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较高重视。旧版的教材Unit 8“Happy New Year”通过描述Uncle John访问Mike的家,一同庆祝新年并互相赠送礼物的温馨场景,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的温暖关怀和节日的喜悦。而译林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材Module 2 Unit 8“I Can Do This for You”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与拓展,也是在新年庆祝的大背景下进行,但更强调表现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服务和爱护对方的行动,比如家长精心制作食物、子女用表演节目等、帮助收拾餐桌等来回报长辈们,一起创造出充满爱心、和谐相处的家庭氛围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快乐,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在树立积极健康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深度挖掘教材精髓,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首先,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敏锐地抓住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尽管小学英语教材主要侧重于语言学习,但许多单元的设计已经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例如节日庆典、民俗活动和传统艺术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采用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英语词汇和表达的同时,更能够深刻地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例如,在教授与“Spring Festival”(春节)有关的课程时,除了介绍节日的具体日期和习俗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春节团圆活动的深层含义、年夜饭标志春联寓意等等,使同学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体会到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

(三)主题鲜明引领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布局

小学英语课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结构化设计和优化是保证文化元素得以系统整合和有效转移的基石。教师可以按照学期或者学年整体的教学蓝图精心规划几个核心文化主题如“传统节日”“民间传说”传统美德”等等,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把这些课题无缝地融合到每个环节中。通过建构以专题为核心的学习路径和设计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课后作业与多元化评估策略来建构闭环式学习生态系统。此举既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又可以启发学生在多样情境下自如地使用英语开展文化交流。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其模块化设计尤为显著,每个Module均聚焦于一个宽泛的主题,如Module 1“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该模块细分为“Unit1 Hello! 初次问候“Unit2 What’s your name? 询问姓名“Unit3 Are you Su Hai? 身份确认“Unit 4 This is my friend 介绍朋友四个教学单元,以及一个跨学科的实践项目“Project1 Making friends 交友实践。这些单元间紧密相连,围绕人际交往的主线渐次展开,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轨迹,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探索主题深意。

(三)强化实践教学模式,丰富英语学习样态

在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了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全面增强学生素养的关键途径。以Module 2 Unit 7 "Happy Birthday!"Story time环节为例,该故事生动描绘了父亲为Liu Tao及其弟弟筹备生日惊喜,共赴商店挑选礼物的温馨场景。紧随故事之后的三项活动设计精巧,深刻践行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的核心理念。具体而言,A环节“Read and Circle”作为初步学习理解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捕捉信息,对基础的语言知识及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初步识别与整理,构建起学习的基础框架。继而,B环节“Match and Create Dialogue”转向应用实践层面,鼓励学生将所学语言与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句子匹配与自创对话的形式,不仅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还促进了知识的灵活迁移与实际应用。最后,C环节“Survey and Report on Birthday Gifts”则步入迁移创新的高阶阶段,学生需将学习成果与个人经历相结合,通过调查同龄人的生日年龄与礼物偏好,完成一份富有实践意义的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既深化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又启发创新思维,使知识由书本向生活飞跃,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综合发展推动着他们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总之,这三个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它们之间既有独立的关系,也有密切的联系,共同建构起学习生态系统的整体,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和融入。

六、总结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长时期,也是十分艰巨的工作。本文通过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文化品格与文化自信。今后,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研究与实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与途径,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匡晓娥.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及学习单设计——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的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4,(01):160-162.

[2]林阿雅.小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24,24(10):37-40.

[3]刘雅斌.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4,(13):158-160.

[4]陈晓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3,(48):58-60.

[5]黄宛辉.小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03):57-60.

 

作者简介:徐建跃 1981.10 男 江苏苏州 汉 本科 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英语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