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改进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五育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正文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知识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审美情趣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五育理念,仍是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将从问题设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深入探讨五育融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旨在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价值
(一)促进教师育人水平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关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五育融合的框架下,问题设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而是更加注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全面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出既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的问题。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水平和教学效率。
(二)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五育融合视域下,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问题,可有效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关键环节。在五育融合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更能引导他们关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方面。通过设计关于文本中人物形象、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可以增强他们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认识,全方位、多角度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一)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五育全面发展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时,仍然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灌输,相对忽视了德育、美育等多元育人目标的实现。这种问题设计导向容易使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难以真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心灵触动和审美愉悦,更遑论实现五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问题设计缺乏个体差异考量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兴趣、能力、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往往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考量,采用“一刀切”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设计,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发展。
(三)五育融合策略与方法缺失
尽管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中,仍然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由于缺乏系统的五育融合策略与方法指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找到恰当的切入点。问题设计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无法充分发挥五育融合教育优势,还可能对阅读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改进建议
(一)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首要改进建议是教师需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意味着教师应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中转变出来,充分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重要性。例如,讲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分析诸葛亮智谋,培养学生的智育;通过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渗透德育内容;甚至可以借助故事中的草船和箭,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手工制作或体育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五育融合的内涵和意义,掌握实施五育融合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二)优化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优化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是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问题,如“西沙群岛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德育和美育内容。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以及探究性的问题,如“你认为西沙群岛的未来发展会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问题设计应紧密围绕五育融合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道德、智慧、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内容。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贫富差距、社会公正等德育问题;通过探讨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朗读或表演,体验人物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三)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讲解《鲁滨逊漂流记》这一长篇小说节选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路历程,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如通过模拟荒岛求生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阅读教学资源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在线阅读和互动交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社交能力。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五育的融合与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确保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五育融合成果,教师应从多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评价《少年闰土》这一课文的阅读成果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对语言风格的鉴赏水平以及通过阅读产生的实践启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果和进步。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五育融合成果,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竞争意识。
结束语: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改进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更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度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教育理念、问题设计、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改革。树立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引导我们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的目标与价值。优化问题设计是关键,通过精心构思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则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侯佳.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王敏.基于深度教学理念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22(11):98-100.
[3]张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1):162-163.
[4]夏冰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
...